脱扣指示装置和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5528发布日期:2022-12-07 08:5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脱扣指示装置和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扣指示装置和断路器。


背景技术:

2.脱扣器常被应用于断路器上,在发生过载或漏电等故障时可以驱动操作机构的牵引杆、以使断路器自动断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在相关技术中,脱扣器在漏电脱扣时不能进行敏捷可靠的脱扣指示,或不具备脱扣指示功能,或采用结构复杂而可靠性低的脱扣指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脱扣指示装置和断路器,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靠的脱扣指示功能。
4.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脱扣指示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和内侧,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连接所述外侧和所述内侧;指示件,在无脱扣力时保持于所述外侧朝向所述内侧的一侧,在受到脱扣力时可摆动地部分穿过所述开口部后、伸出于所述外侧远离所述内侧的一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摆动部和指示部,所述感应摆动部设置于所述内侧远离所述外侧的一侧、且和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指示部嵌入于所述开口部内;所述感应摆动部被配置为感应脱扣力而摆动,以使所述指示部伸出于所述外侧远离所述内侧的一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感应摆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子部和抵接子部,所述转动连接部和所述转动连接子部彼此套接以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抵接子部被配置为和脱扣机构的运动部抵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部为转轴部,所述转动连接子部为开口扣部,所述开口扣部可转动地扣设于所述转轴部的外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摆动部还包括连接子臂部,所述连接子臂部连接所述指示部和所述转动连接子部;所述抵接子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子臂部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扣部,所述限位扣部设置于所述内侧远离所述外侧的一侧,所述限位扣部和所述壳体的内侧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感应摆动部包括限位卡勾部,所述限位卡勾部和所述转动连接子部设置于所述指示部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卡勾部沿所述指示部的伸出方向和所述限位扣部扣接、以使所述限位卡勾部保持于所述限位扣部和所述内侧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示部为指示按钮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脱扣指示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指示件之间,以在无脱扣力时使所述指示件保持于所述外侧朝向所述内侧的一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扣部,所述限位扣部设置于所述内侧远离
所述外侧的一侧,所述限位扣部和所述壳体的内侧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指示件上设有限位卡勾部,所述限位卡勾部沿所述指示件的伸出方向和所述限位扣部扣接、以使所述限位卡勾部保持于所述限位扣部和所述内侧之间。
13.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脱扣机构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扣指示装置,所述脱扣机构设置于所述指示件远离所述开口部的一侧,所述指示件和所述脱扣机构的运动部抵接。
1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指示件的运动方式配置为摆动运动,指示件可以将脱扣机构施加的脱扣力转换为转矩、并在转矩的驱动下而进行比较平稳的摆动,使指示件的部分区域沿摆动轨迹平稳地穿过开口部后、伸出于外侧远离内侧的一侧,从而实现及时而平稳的脱扣指示,避免指示件和壳体之间发生较大冲击,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而运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脱扣指示装置及断路器从未脱扣状态向脱扣状态变迁过程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17.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脱扣指示装置及断路器在未脱扣状态下的局部剖视轴测结构图。
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9.10-壳体,11-外侧,12-内侧,13-转动连接部,14-限位扣部,20-指示件,21-感应摆动部,211-转动连接子部,212-抵接子部,213-连接子臂部,214-限位卡勾部,22-指示部,30-弹性件,2-脱扣机构,201-运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0023]
本技术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0024]
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0025]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脱扣指示装置,该脱扣指示装置包括壳体10和指示件20,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靠的脱扣指示功能。
[0026]
壳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11和内侧12,外侧11为壳体10上朝向用户而可被用户所观察的一侧,而内侧12背向用户而不能被用户所观察。在一些实施例中,外侧11和内侧12可以沿壳体10的侧壁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为壳体10的侧壁的相对两侧。壳体10上设有开口部,开口部连接外侧11和内侧12。
[0027]
指示件20用以进行脱扣指示,以向用户指示脱扣器所处的脱扣状态。根据脱扣机构2产生的脱扣力,指示件20的位置可以进行如下配置:在无脱扣力即脱扣机构2未进行脱扣时,指示件20整体保持于外侧11朝向内侧12的一侧;而在受到来自脱扣机构2的脱扣力时,指示件20可以在脱扣力的驱动下摆动,通过摆动方式而使指示件20上的部分区域穿过开口部后、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例如,指示件20可以和脱扣机构2的运动部201进行抵接;在脱扣机构2进行脱扣动作时,运动部201进行分闸运动,运动部201同时向指示件20施加脱扣力、使指示件20进行摆动。
[0028]
指示件20在无脱扣力时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无脱扣力时,指示件20整体位于内侧12远离外侧11的一侧,指示件20的任意区域均未嵌入于开口部内、自然也不会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无脱扣力时,指示件20的部分区域嵌入于开口部内、但未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而指示件20的其余区域则位于内侧12远离外侧11的一侧,使得开口部可以在指示件20的伸出全过程对指示件20进行导向。
[0029]
图1示出了脱扣指示装置从未脱扣状态向脱扣状态变迁的过程。在未发生过载或漏电时,脱扣机构2不进行脱扣动作、使断路器保持闭合,此时指示件20整体保持于外侧11朝向内侧12的一侧、不会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参见图1和图2中实线所示的指示件20;而在发生过载或漏电时,脱扣机构2进行脱扣动作、使断路器自动断开,此时指示件20可以沿第一方向进行摆动,通过摆动方式而使其上的部分区域穿过开口部后、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地看到指示件20的位置变化,从而获知脱扣器已处于脱扣状态、断路器已处于断开状态,参见图1中虚线所示的指示件20。
[003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脱扣指示装置将指示件20的运动方式配置为摆动运动,指示件20可以将脱扣机构2施加的脱扣力转换为转矩、并在转矩的驱动下而进行比较平稳
的摆动,使指示件20的部分区域沿摆动轨迹平稳地穿过开口部后、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从而实现及时而平稳的脱扣指示,避免指示件20和壳体10之间发生较大冲击,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而运动可靠性高。
[0031]
指示件20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件2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摆动部21和指示部22。感应摆动部21设置于内侧12远离外侧11的一侧、且和壳体10转动连接,使得感应摆动部21可以带动指示部22而相对壳体10进行转动。在无脱扣力时,指示部22嵌入于开口部内;亦即,指示部22整体位于开口部内、但未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
[0032]
这里,感应摆动部21被配置为感应脱扣力,例如可以和脱扣机构2的运动部201进行抵接。在感应接收到源自运动部201的脱扣力时,感应摆动部21可以带动指示部22进行同步摆动,以使指示部22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从而进行脱扣指示。由于指示部22在无脱扣力时即已嵌入于开口部内,在感应摆动部21可以带动指示部22进行同步摆动时,开口部可以对位于其中的指示部22进行运动导向、使指示部22沿开口部的延伸方向向外伸出,从而增加指示部22的运动精度。在一些示例中,感应摆动部21具有一定的弹韧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弯曲变形,使得指示部22能够沿开口部的延伸方向向外伸出或向内收缩。
[0033]
在一些示例中,壳体10的内侧12可以设有转动连接部13,感应摆动部21可以包括转动连接子部211和抵接子部212。转动连接部13和转动连接子部211彼此套接以形成转动连接;这里,转动连接部13和转动连接子部211在套接后具有轴孔配合关系,使得感应摆动部21能够相对壳体10进行摆动。抵接子部212被配置为和脱扣机构2的运动部201抵接,可以直接感受获取源自脱扣机构2的脱扣力;这里,抵接子部212可以和运动部201贴合抵接。
[0034]
转动连接部13和转动连接子部211的具体构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能实现轴孔转动配合为准,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转动连接部13可以为转轴部,转动连接子部211可以为开口扣部,而开口扣部可转动地扣设于转轴部的外周。这样,可以通过扣合方式而实现转动连接部13和转动连接子部211的安装连接,简化安装步骤和结构、并具有较佳的连接可靠性。示例性的,开口扣部可以具有c字型构造。
[0035]
示例性的,感应摆动部21还可以包括连接子臂部213。这里,连接子臂部213可以连接指示部22和转动连接子部211,而抵接子部212可以设置于连接子臂部213上。通过在指示部22和转动连接子部211之间设置连接子臂部213,可以增加感应摆动部21的弹性和韧性;在运动部201向抵接子部212施加脱扣力以使感应摆动部21摆动时,连接子臂部213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弹性弯曲变形,一方面保证指示部22能够顺畅地穿过开口部而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另一方面降低感应摆动部21在发生弯曲变形时的断裂破坏风险、增加指示件20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布局空间和弹韧性要求而对连接子臂部213的长度/形状进行配置,取得空间尺寸和结构性能的较佳平衡。
[0036]
指示部22的具体构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指示部22可以为指示按钮部,具有按钮构造。这样,在指示部22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后、而需要进行复位时,用户可以选择对指示按钮部进行按压而使之复位。
[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上可以设有限位扣部14;限位扣部14可以设置于内侧12远离外侧11的一侧,而限位扣部14可以和壳体10的内侧12相对间隔设置。指示件20上可以
设有限位卡勾部214,限位卡勾部214可以沿指示件20的伸出方向和限位扣部14扣接、以使限位卡勾部214保持于限位扣部14和内侧12之间。这样,在对指示件20和壳体10进行装配时,可以沿指示件20的伸出方向而将限位卡勾部214扣入限位扣部14内,使限位扣部14对限位卡勾部214进行限位而防止指示件20从壳体10上脱离。此外,在指示件20的摆动过程,也可以通过限位扣部14和限位卡勾部214的限位作用而对指示件20的摆动行程进行限定。
[0038]
在一些示例中,指示件2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摆动部21和指示部22,而感应摆动部21可以包括前述的转动连接子部211和限位卡勾部214。这里,限位卡勾部214和转动连接子部211可以设置于指示部22的相对两侧,限位卡勾部214沿指示部22的伸出方向和限位扣部14扣接、以使限位卡勾部214保持于限位扣部14和内侧12之间。这样,限位卡勾部214可以在远离转动连接子部211的一侧对感应摆动部21的摆动行程进行限定,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布局。
[0039]
指示件20的复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采用自动复位方式、手动复位方式等不同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指示装置可以包括弹性件30,弹性件30设置于壳体10和指示件20之间。这样,在无脱扣力时,弹性件30施加的弹性力可以使指示件20保持于外侧11朝向内侧12的一侧;在指示件20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的过程中,弹性件30受力进一步变形而积蓄复位势能;在指示件20伸出于外侧11远离内侧12的一侧后,若脱扣机构2进行复位而使指示件20失去脱扣力作用,弹性件30自行释放复位势能而使指示件20复位至外侧11朝向内侧12的一侧,实现自动复位功能。弹性件30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采用诸如弹簧、弹片、弹丝等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40]
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脱扣机构2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脱扣指示装置。脱扣机构2设置于指示件20远离开口部的一侧,指示件20和脱扣机构2的运动部201抵接。脱扣机构2的构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以断路器的外壳体作为脱扣指示装置的壳体10,以简化断路器的壳体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指示装置的壳体10可以独立于断路器的外壳体,使脱扣指示装置可以独立地设置于断路器的外表面上。
[0042]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脱扣指示装置和断路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