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75916发布日期:2023-04-18 23:0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高压线束是新能源汽车正常运行时必不可少部件,随着整车轻量化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同时铜金属价格波动,使得铝、铝镁合金高压线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相较于铝线缆,铜线缆较好的导电率及机械新能在对线缆机械性能较高的工况下,铝线缆仍无法完全替代铜线缆。因此,铜铝混合高压线缆应运而生。

2、在现有技术中,铜铝混合高压线中的铜线和铝线分别连接有一个连接器,两个连接器内的两个端子之间装配相连以实现铜线和铝线的连接,但是装配后的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尺寸较大,不利于成本控制及轻量化设计,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能够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且利于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适于与两个线缆电连接;外壳,所述外壳外罩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外部;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于所述外壳且所述限位环被构造成可变形以夹紧所述线缆。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其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线缆电连接,以便于通过一个连接端子实现来两个线缆的电连接,从而便于简化连接器的结构,减小连接器的尺寸,利于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且限位环能够变形以夹紧线缆,利于对线缆进行固定,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外壳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所述连接端子位于所述空心管的内腔,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与通过所述空心管的第一开口伸入的第一线缆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与通过所述空心管的第二开口伸入的第二线缆连接,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的材质不同。

5、由此,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和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连接,能够简化连接端子的连接结构,且能够防止出现虚接或松脱的问题。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限位环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部的内腔,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限位环内形成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线缆的走线孔。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内腔,用于外套于所述第一线缆以密封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部的内腔,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外套于所述第二线缆以密封所述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径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均大于所述外壳的中间部分的内径。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括第一密封圈的内壁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壁形成有螺纹。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限位环的第一端形成有抵压面,所述抵压面在所述第一端部的内腔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相抵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与所述限位环和所述外壳配合以将所述限位环固定至所述外壳。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抵压部止抵于所述限位环的第二端。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外壳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二密封圈。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壁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二抵压部止抵于所述第二密封圈。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第二端设有可变形的压紧片,所述第二线缆的连接端部压紧于所述压紧片和所述连接端子之间以实现电连接。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电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第一线缆为铝线缆,所述第二线缆为铜线缆,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铝线缆焊接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设有压紧片,所述铜线缆压紧于所述压紧片和所述连接端子之间。

18、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连接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所述连接端子(10)位于所述空心管的内腔,所述连接端子(10)的第一端与通过所述空心管的第一开口伸入的第一线缆(201)连接,所述连接端子(10)的第二端与通过所述空心管的第二开口伸入的第二线缆(202)连接,所述第一线缆(201)和所述第二线缆(202)的材质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0)设于所述外壳(20)的第一端部(211)的内腔,所述第一端部(211)靠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限位环(30)内形成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线缆(201)的走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第二密封圈(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211)的内腔,用于外套于所述第一线缆(201)以密封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密封圈(42)设置于所述外壳(20)的第二端部(212)的内腔,所述第二端部(212)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外套于所述第二线缆(202)以密封所述第二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41)的内壁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42)的内壁形成有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0)的第一端形成有抵压面,所述抵压面在所述第一端部(211)的内腔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件(51),所述第一固定件(51)分别与所述限位环(30)和所述外壳(20)配合以将所述限位环(30)固定至所述外壳(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51)包括第一夹持部(511)和第一抵压部(512),所述第一夹持部(511)与所述第一端部(211)的外壁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抵压部(512)止抵于所述限位环(30)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件(52),所述第二固定件(52)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圈(42)和所述外壳(20)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二密封圈(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52)包括第二夹持部(521)和第二抵压部(522),所述第二夹持部(521)与所述第二端部(212)的外壁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二抵压部(522)止抵于所述第二密封圈(42)。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10)的所述第二端设有可变形的压紧片(11),所述第二线缆(202)的连接端部压紧于所述压紧片(11)和所述连接端子(10)之间以实现电连接。

12.一种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201)为铝线缆,所述第二线缆(202)为铜线缆,所述连接端子(10)的第一端与所述铝线缆焊接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设有压紧片(11),所述铜线缆压紧于所述压紧片(11)和所述连接端子(10)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适于与两个线缆电连接;外壳,所述外壳外罩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外部;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于所述外壳且所述限位环被构造成可变形以夹紧所述线缆。本技术的连接器,其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线缆电连接,以便于通过一个连接端子实现来两个线缆的电连接,从而便于简化连接器的结构,减小连接器的尺寸,利于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且限位环能够变形以夹紧线缆,利于对线缆进行固定,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魏亚敏,李晓姗,王敬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