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3466发布日期:2023-03-17 20:3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电连接器通常是电连接器插头和电连接器插座相互插接以实现电连接,但其通常容易脱落,虽然目前许多电连接器已进行防脱设计,如文献号为cn216698943u《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中公开的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插接后可通过锁紧把手锁紧,避免二者分离,但器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之间外力作用下仍然可便捷的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将电连接器插头和电连接器插座实现稳固连接的电连接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
5.所述连接器插座包括竖向设置的导电芯柱和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外侧的插座外套,所述导电芯柱的两端均突出于所述插座外套外,且所述导电芯柱的一端的中部凹设有螺纹孔,所述导电芯柱的另一端用以与第一线缆的一端连接并电连接;
6.所述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外套和插头连接耳,所述插头外套水平设置,所述插头外套一端的下端设有供所述连接器插座上端插入的插接口,所述插头外套的上端位于所述插接口上方设有与所述插接口中部对齐的通孔,所述插头外套另一端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插接口内部贯通的连接耳入口,所述插头连接耳的一端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所述插头连接耳的另一端与第二线缆的一端连接并电连接;
7.所述插头连接耳设有连接孔的一端经所述连接耳入口插入至所述插头外套内,所述连接器插座的上端插入至所述插接口内,且所述通孔、连接孔和螺纹孔对齐,并由上向下插入一根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将所述插头外套、插头连接耳和连接器插座连接并连接。
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整个电连接器由连接器插座、插头外套、连接耳和螺栓组成四部分组成,将连接器插座和连接耳分别经对应的插接口和连接耳入口插入至插头外套后,将通孔、连接孔和螺纹孔对齐,并插入螺栓,由螺栓的螺纹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而螺栓的头部压在所述插头外套上,这样就将连接器插座、连接耳和插头外套稳固的连接,其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后的牢固性佳,不易松脱。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座外套的中部凸设有环形的安装座,所述插座外套上端的外侧壁上水平凹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边缘突出于所述第一环槽外,所述插接口边缘处向下设有外翻边,所述连接器插座的上端插入至所述外翻边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边缘与所述外翻边的内侧壁相抵,其用以将所述插座外套与所述外翻边之间的环隙进行密封接触。
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连接器插座可通过安装座安装在载体的安装孔处。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的下端位于所述插座外套外围向上凹设有环形的第三环槽,所述第三环槽内环设有第四密封圈。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安装座与载体之间可对安装孔进行密封处理,即对安装孔处进行防水处理。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耳入口的内侧环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孔供所述插头连接耳穿过,其用以将所述第二线缆与所述连接耳入口之间环隙进行密封处理。
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通过第二密封圈对第二线缆与所述连接耳入口之间进行防水处理。
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器插头还包括盖帽,所述盖帽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连接器插头的上端,其用以将所述通孔密封盖设。
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利用盖帽对所述通孔进行遮盖并进行防水处理。
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帽为槽形盖,其槽口朝下,所述插头外套的上端向上凸设有管柱,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管柱下端的中部,所述盖帽用以密封盖设在所述管柱的上端。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盖帽的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柱的外侧壁上水平环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内套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的外边缘与所述盖帽的内壁密封接触。
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管柱与盖帽之间的密封性能更佳。
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帽转动安装在所述插头外套上端,所述插头外套的上端位于所述通孔的边缘设有锁合母件,所述盖帽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锁合母件相配合的锁合公件,所述盖帽可转动至将所述通孔打开或关闭,且在所述盖帽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关闭时所述锁合公件和锁合母件锁合,或所述盖帽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锁合公件和锁合母件解除锁合并可将所述盖帽转动至打开。
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盖帽的安装更方便,且不易脱落。
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合公件为一竖向设置的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盖帽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背离所述盖帽的一侧凹设有卡槽,所述锁合母件为凸设在所述插头外套上端且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凸齿,所述盖帽转动至关闭时,所述凸齿伸入到所述卡槽内以限制所述盖帽相对于所述插头外套转动。
2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锁合母件和锁合公件之间锁合更为方便。
2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帽内槽的断截面由其槽口侧向其槽底侧逐渐减小,所述管柱的外边缘的断截面由上向下逐渐增大。
2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使得盖帽能更便捷的转动至打开或关闭。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插头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电连接器装配后的截面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盖帽打开时所述插头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电连接器装配后的截面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电连接器插座与载体的装配示意图。
34.图中:1连接器插座、2连接器插头、11导电芯柱、111螺纹孔、12插座外套、121安装座、1211第三环槽、1212第四密封圈、122第一环槽、123第一密封圈、21插头外套、211插接口、2111外翻边、212通孔、2121管柱、2122第二环槽、2123第三密封圈、213连接耳入口、2131第二密封圈、214锁合母件、22插头连接耳、221连接孔、23盖帽、231锁合公件、2311卡槽、3载体、31安装孔、4第二线缆、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36.实施例1
37.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插座1和连接器插头2;
38.所述连接器插座1包括竖向设置的导电芯柱11和套设于所述导电芯柱11外侧的插座外套12,所述导电芯柱11的两端均突出于所述插座外套12外,且所述导电芯柱11的一端的中部凹设有螺纹孔111,所述导电芯柱11的另一端用以与第一线缆的一端连接并电连接;
39.所述连接器插头2包括插头外套21和插头连接耳22,所述插头外套21水平设置,所述插头外套21一端的下端设有供所述连接器插座1上端插入的插接口211,所述插头外套21的上端位于所述插接口211上方设有与所述插接口211中部对齐的通孔212,所述插头外套21另一端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插接口211内部贯通的连接耳入口213,所述插头连接耳22的一端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221,所述插头连接耳22的另一端与第二线缆4的一端连接并电连接;
40.所述插头连接耳22设有连接孔221的一端经所述连接耳入口213插入至所述插头外套21内,所述连接器插座1的上端插入至所述插接口211内,且所述通孔212、连接孔221和螺纹孔111对齐,并由上向下插入一根螺栓与所述螺纹孔111螺纹连接以将所述插头外套21、插头连接耳22和连接器插座1连接并连接,如此使得整个电连接器由连接器插座、插头外套、连接耳和螺栓组成四部分组成,将连接器插座和连接耳分别经对应的插接口和连接耳入口插入至插头外套后,将通孔212、连接孔221和螺纹孔111对齐,并插入螺栓,由螺栓的螺纹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而螺栓的头部压在所述插头外套上,这样就将连接器插座、
连接耳和插头外套稳固的连接(当然,所述螺栓的头部也可直接经通孔进入到插头外套内,此时其只将连接耳与连接器插座固定连接,而插头外套则套在连接耳与连接器插座的连接处),其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后的牢固性佳,不易松脱。
4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座外套12的中部凸设有环形的安装座121。
42.其中,所述安装座的外边缘可以是方形的,其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上下贯穿的孔眼,这样使得所述安装板可通过螺栓安装在载体3上,并由安装板将载体上的安装孔31完全遮盖。
4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插接口211边缘处向下设有外翻边2111,所述连接器插座1的上端插入至所述外翻边2111内,此时连接器插座的上端插入至所述外翻边内时,可由外翻边限制连接器插座在外翻边内晃动的空间余量(所述连接器插座的上端插入至外翻边内时,所述安装座的上端与所述外翻边的下端相抵,且所述插座外套上端突出于所述外翻边的上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电芯柱的上端突出于所述插座外套的上端)。
44.其中,所述插座外套(包括安装座)和插头外套均为绝缘材质构件(绝缘塑料件)。
45.所述导电芯柱和连接耳均为不锈钢材质、铝质或铜质构件,所述螺栓为不锈钢构件。
46.所述外翻边的内孔可视为插接口,所述通孔的内孔也可与所述管柱下端的内孔对齐,此时管柱的内孔也即为通孔。
47.实施例2
48.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防潮性能的电连接器,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所述插座外套12上端的外侧壁上水平凹设有第一环槽122,所述第一环槽122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23,所述第一密封圈123的外边缘突出于所述第一环槽122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圈123的外边缘与所述外翻边2111的内侧壁相抵,其用以将所述插座外套12与所述外翻边2111之间的环隙进行密封接触,如此使得连接器插座可通过安装座安装在载体的安装孔处
4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121的下端位于所述插座外套12外围向上凹设有环形的第三环槽1211,所述第三环槽1211内环设有第四密封圈1212,如此使得安装座与载体之间可对安装孔进行密封处理,即对安装孔处进行防水处理。
5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耳入口213的内侧环设有第二密封圈2131(所述第二密封圈可直接采用环形的封线体进行替代),所述第二密封圈2131的内孔供所述插头连接耳22穿过,其用以将所述第二线缆4与所述连接耳入口213之间环隙进行密封处理,如此可通过第二密封圈对第二线缆与所述连接耳入口之间进行防水处理。
5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器插头2还包括盖帽23,所述盖帽23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连接器插头2的上端,其用以将所述通孔212密封盖设,如此可利用盖帽对所述通孔进行遮盖并进行防水处理。
5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帽23为槽形盖,其槽口朝下,所述插头外套21的上端向上凸设有管柱2121,且所述通孔212位于所述管柱2121下端的中部,所述盖帽23用以密封盖设在所述管柱2121的上端,如此使得盖帽的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5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柱2121的外侧壁上水平环设有第二环槽2122,所述第二环槽2122内套设有第三密封圈2123,所述第三密封圈2123的外边缘与所述盖帽23的内壁密封
接触,如此使得管柱与盖帽之间的密封性能更佳。
54.此时所述盖帽可以直接插接在所述管柱上,并对管柱出的通孔进行封堵(此时盖帽的槽口与所述管柱的外壁相配合,二者之间插接连接),另外,所述盖帽的内壁上也可设置内螺纹,而管柱的外壁上可以设置内螺纹(此时盖帽为圆槽形,所述管柱的断截面为圆形),此时盖帽与所述管柱之间可直接螺纹连接(此时,可以不设置第二环槽2122和第三密封圈2123,而在盖帽的槽底处设置一个橡胶垫,这样使得管柱的上端与所述盖帽槽底相抵时将橡胶垫压紧以进行密封处理),其均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作赘述。
55.进一步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帽23转动安装在所述插头外套21上端,所述插头外套21的上端位于所述通孔212的边缘设有锁合母件214,所述盖帽23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锁合母件214相配合的锁合公件231,所述盖帽23可转动至将所述通孔212打开或关闭,且在所述盖帽23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关闭时所述锁合公件231和锁合母件214锁合,或所述盖帽23在外力作用下将所述锁合公件231和锁合母件214解除锁合并可将所述盖帽23转动至打开,如此使得盖帽的安装更方便,且不易脱落。
5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合公件231为一竖向设置的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盖帽23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背离所述盖帽23的一侧凹设有卡槽2311,所述锁合母件214为凸设在所述插头外套21上端且与所述卡槽2311相配合的凸齿,所述盖帽23转动至关闭时,所述凸齿伸入到所述卡槽2311内以限制所述盖帽23相对于所述插头外套21转动,如此使得锁合母件和锁合公件之间锁合更为方便。
5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帽23内槽的断截面由其槽口侧向其槽底侧逐渐减小,所述管柱2121的外边缘的断截面由上向下逐渐增大,其结构简单,且使得盖帽能更便捷的转动至打开或关闭。
58.其中,优选的,所述盖帽转动位点(即盖帽与插头外套转动连接处)与所述锁合公件在所述盖帽的连接处相对分布,所述锁合母件也与所述插头外套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弹片的下端与所述盖帽槽口的边缘连接固定或一体成型(需要将盖帽打开时,只需用外力掰动弹片的上端远离锁合母件,并同步将盖帽向上转动至打开即可)。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