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安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8151发布日期:2023-01-25 00:3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安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安装工装。


背景技术:

2.电池模组外壳为u型壳的产品,在u型壳和电池堆叠体组装过程中,需要对电池堆叠体进行挤压压紧,然后装入u型壳中,如果采用自动化压紧设备进行组装,设备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特别不适用于小批量的试制研发,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安装工装,本技术的安装工装采用多段式的压板进行挤压工作,分段泄力,无需过大压力即可将电池堆叠体压入外壳,这样可确保入壳过程中不损伤电池堆叠体,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安装工装,包括:安装平面,表面具有放置待装模组的设置区域;以及设于所述设置区域两侧的支撑组件,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扳能沿第二方向相互接近和远离。
5.作为优选,安装平面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同侧还包括支撑座,各所述支撑板设于两侧的所述支撑座之间且通过各自的连接紧固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连接件和紧固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各自支撑板连接,第二端穿过同侧的所述支撑座,所述紧固件套设在各自连接件上并抵持在所述支撑座上以对同侧的所述支撑座和各自支撑板进行夹固。
6.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包括把手部、抵持部和把手连接部,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抵持部和所述支撑座由所述连接件贯穿并可与所述连接件产生相对滑动;所述把手部具有驱动端,所述驱动端与所述连接件在第一位置可相对转动的连接,且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把手连接部在第二位置可转动连接,所述把手连接部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抵持部于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沿所述连接件的轴线排列,所述把手部转动带动所述连接件形成轴向位移,以推动或拉回同侧的各自支撑板。
7.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设有横置板,所述横置板上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脚,所述多个支撑脚与所述支撑板抵接。
8.作为优选,各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还设有到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与各自的支撑板连接,另一端穿过同侧的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座(3)滑动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导向件至少为一对,所述一对导向件分设在所述连接紧固件的两侧。
10.作为优选,所述设置区域还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能限制所述待装模组在所述设置区域移动。
11.作为优选,所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对所
述待装模组在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限制,所述第二定位块对所述待装模组在宽度方向上进行移动限制。
12.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平面上设置有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上设有所述定位组件。
13.作为优选,两侧对应所述支撑座构造成在所述安装平面上的相对距离可以根据所述待装模组的尺寸进行移动调整。
14.本技术电池模组安装工装不同于传统的自动压紧装置,需要昂贵的伺服机构及气动机构;该工装只需要简单的机械机构即可满足挤压和入壳要求,成本较低;同时该工装采用分段式压紧,分段泄力,不需要过大压力即可将电池堆叠体压入u型壳,这样可确保入壳过程中不损伤电池堆叠体。
附图说明
15.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池模组安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池模组安装工装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紧固连接件的回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紧固连接件的推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待装模组以及安装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系统,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系统,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下面以附图为参考,针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
22.为了明确说明本技术,省略与说明无关的器件,对于通篇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23.在通篇说明书中,当说某器件与另一器件“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形,也包括在其中间把其它元件置于其间而“间接连接”的情形。另外,当说某种器件“包括”某种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并非将其它构成要素排除在外,而是意味着可以还包括其它构成要素。
24.当说某器件在另一器件“之上”时,这可以是直接在另一器件之上,但也可以在其之间伴随着其它器件。当对照地说某器件“直接”在另一器件“之上”时,其之间不伴随其它器件。
25.虽然在一些实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等描述。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
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26.此处使用的专业术语只用于言及特定实施例,并非意在限定本技术。此处使用的单数形态,只要语句未明确表示出与之相反的意义,那么还包括复数形态。在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的意义是把特定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具体化,并非排除其它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的存在或附加。
27.表示“下”、“上”等相对空间的术语可以为了更容易地说明在附图中图示的一器件相对于另一器件的关系而使用。这种术语是指,不仅是在附图中所指的意义,还包括使用中的装置的其它意义或作业。例如,如果翻转附图中的装置,曾说明为在其它器件“下”的某器件则说明为在其它器件“上”。因此,所谓“下”的示例性术语,全部包括上与下方。装置可以旋转90
°
或其它角度,代表相对空间的术语也据此来解释。
28.虽然未不同地定义,但包括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所有术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普通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追加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当前提示的内容相符的意义,只要未进行定义,不得过度解释为理想的或非常公式性的意义。
29.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安装工装包括:安装平面1、支撑组件和支撑座3,其中安装平面1的表面具有放置待装模组的设置区域10,支撑组件设于设置区域10的两侧,支撑组件包括三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板2,各支撑扳2能沿第二方向相互接近和远离。支撑座3设于各自支撑组件的同侧。
30.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为垂直方向,安装平面1为水平平面,支撑板2在垂直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各支撑板2设于两侧的支撑座3之间且通过各自的连接紧固件4与支撑座3连接。支撑座3在垂直方向上对应各支撑板2设置有三个紧固连接件4,连接紧固件4包括连接件41和紧固件42,连接件41的第一端与各自支撑板2连接,用来在第二方向上推动或拉动各自支撑板2,第二端穿过同侧的支撑座3。第二方向即为支撑板2的挤压方向,第二方向平行于安装平面1的台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件41的第一端设有横置板410,横置板410上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脚,多个支撑脚与支撑板2抵接,可以更均匀地对支撑板2施力。支撑座为l型,当然也可以其他形状。
31.进一步地,紧固件42套设在各自连接件41上并抵持在支撑座3上以对同侧的支撑座3和各自支撑板2进行夹固。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件41贯穿抵持部421和支撑座3,并且抵持部421和支撑座3可与连接件41产生相对滑动。把手部420具有驱动端400,驱动端400与连接件41在第一位置a可相对转动的连接,且驱动端400与把手连接部422在第二位置b可转动连接,把手连接部42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抵持部421于第三位置c;其中第一位置a、第二位置b和第三位置c沿连接件41的轴线排列,把手部420转动带动连接件41形成轴向位移,以推动或拉回同侧的各自支撑板2,以此两侧对应的支撑板2沿连接件41轴向产生相对位移,于本实施例中为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且在达到位置时能保持抵持状态不会回退。图3所示把手部420转动到一边拉回连接件41,图5所示把手部420可快速转动到另一边推动
连接件41。通过采用上述的快速夹压件使得压紧效率和打开效率也高于普通螺杆旋转压紧。
32.进一步地,各支撑组件在第二方向上还设有导向件5,各导向件5的一端与各自的支撑板2连接,另一端穿过同侧的支撑座3并与所述支撑座3滑动连接。每个支撑板2对应设置至少一对导向件5,分设在连接紧固件4的两侧。
33.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设置区域10还可以设置定位模块7,定位模块7上设有定位组件6,定位组件6能限制待装模组在设置区域10移动,具体地,定位模块7与安装平面1可拆卸连接,定位模块7可以根据待装模组的不同型号进行更换。定位组件6包括两侧的第一定位部61和两侧的第二定位部62,第一定位部61对待装模组在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限制,第二定位部(62)对待装模组在宽度方向上进行移动限制。
34.待装模组包括电芯堆叠体81和u型壳82,使用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安装工装将电芯堆叠体81和u型壳82进行组装时,第一步,首先控制最下层的紧固件的把手部对电芯堆叠体81的最下层进行压紧,然后依次控制中层的紧固件的把手对电芯堆叠体81的中层和上层进行压紧,此时电芯堆叠体81的尺寸小于u型壳82的尺寸。第二步,手动取u型壳,从上而下开始套入电芯堆叠体81,当u型壳82即将接触到第一个支撑板2时,转动最上层的把手部,使得最上层的支撑板撤离;继续把u型壳82往下压,当u型壳82即将接触到第二个支撑板2时,转动中层的把手部,使得中层的支撑板撤离;当u型壳82即将接触到第三个支撑板时,u型壳82已进入电芯堆叠体81的中心,u型壳82中间部位已可以承受电芯堆叠体81的膨胀力;当第三个分段压紧板撤离后,u型壳82已近可压入到位,完全套入电芯堆叠体81,从而完成电芯堆叠体81和u型壳82的组装。进一步地,两侧对应支撑座3在安装平面1上的相对距离可以根据待装模组的电芯堆叠体81的尺寸进行移动调整,具体地,可以通过调整支撑座3的位置将两侧支撑板3的最近距离(即两侧支撑板3在完全靠向对方推动状态下的距离)调整设置为电芯堆叠体81的待压缩的尺寸大小,以此可以对其他尺寸的电芯堆叠体81进行组装。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三个支撑板仅为举例说明,实际也可以是其他数量支撑板。
36.本技术电池模组安装工装不同于传统的自动压紧装置,需要昂贵的伺服机构及气动机构;该工装只需要简单的机械机构即可满足挤压和入壳要求,成本较低;同时该工装采用分段式压紧,分段泄力,不需要过大压力即可将电芯堆叠体81压入u型壳,这样可确保入壳过程中不损伤电池堆叠体;另外通过采用快速夹压件使得压紧效率和打开效率也高于普通螺杆旋转压紧。
3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