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阳极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9554发布日期:2023-01-20 18:1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阳极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阴极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阳极连接器。


背景技术:

2.柔性阳极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阳极,是新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材料,主要应用于六环大线及近几年新建管线上。柔性阳极由mmo阳极线、焦炭回填料、纤维织物包覆套(填料袋)和耐磨编织网组成。混合金属氧化物/铜导体电缆为内芯,外覆炭粉回填料于预包装好的柔软的护套中。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因外力施工破坏导致柔性阳极发生断裂,导致断裂后末端管段的阴极保护系统失效,从而存在腐蚀漏气隐患。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柔性阳极断裂后,修复程序复杂,且目前市场上没有专业的修复措施或工具,目前,柔性阳极断裂后,操作人员通常是将柔性阳极断口两端处的部分绝缘层剥除漏出内芯,再将断口两端处的内芯拧在一起来恢复阴极保护系统。但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主观性,内芯拧紧的力度不同,若内芯拧紧的力度较小时,连接在一起的内芯容易再次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柔性阳极断口两端处的内芯固定牢固的柔性阳极连接器。
5.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包括金属制成的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筒体、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所述筒体左端和右端的筒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的螺杆分别贯穿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的螺杆分别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的螺帽均与所述筒体的外筒壁相抵,柔性阳极断口一端的内芯抵接于所述第一螺丝的螺杆与所述筒体的内筒壁之间,柔性阳极断口另一端的内芯抵接于所述第二螺丝的螺杆与所述筒体的内筒壁之间。
6.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其中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上护罩和下护罩,所述上护罩和下护罩之间通过锁紧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上护罩和下护罩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上护罩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左上弧形压板和右上弧形压板,所述下护罩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左下弧形压板和右下弧形压板,所述左上弧形压板和左下弧形压板配合形成第一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内腔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右上弧形压板和右下弧形压板配合形成第二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内腔与容纳腔连通,所述连接器本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器本体左侧的柔性阳极贯穿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内腔并且抵接于左上弧形压板和左下弧形压板之间,所述连接器本体右侧的柔性阳极贯穿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内腔并且抵接于右上弧形压板和右下弧形压板之间。
7.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保护罩相对两侧的锁紧单元,所述锁紧单元包括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分别与
所述上护罩和下护罩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锥形锁头,所述下固定块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与所述锥形锁头相匹配的弹性卡台,所述锥形锁头通过弹性卡台卡紧于所述通孔内。
8.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其中所述上护罩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浇注口,所述容纳腔内浇注有树脂。
9.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可根据柔性阳极的尺寸参数来合理的设计筒体、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的具体尺寸参数,柔性阳极断口两端处的内芯通过本实用新型连接为一体后,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的螺帽与筒体的外筒壁之间是否存在间隙,若存在间隙,说明本实用新型未将柔性阳极断口两端处的内芯连接牢固,操作人员需要重新拧紧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若不存在间隙,说明本实用新型将柔性阳极断口两端处的内芯连接牢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的主观性导致柔性阳极断口两端处的内芯连接不牢固。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中保护罩的俯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中连接器本体和断裂的柔性阳极配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中锁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柔性阳极连接器包括金属制成的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包括筒体12、第一螺丝11和第二螺丝16,筒体12左端和右端的筒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丝11和第二螺丝16的螺杆分别贯穿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丝11和第二螺丝16的螺杆分别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一螺丝11和第二螺丝16的螺帽均与筒体12的外筒壁相抵,柔性阳极1断口一端的内芯抵接于第一螺丝11的螺杆与筒体12的内筒壁之间,柔性阳极1断口另一端的内芯抵接于第二螺丝16的螺杆与筒体 12的内筒壁之间。
16.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防止柔性阳极1断口两端处的内芯从连接器本体内脱出,本实施例还包括保护罩,保护罩包括上护罩4和下护罩7,上护罩4和下护罩7之间通过锁紧机构固定连接,上护罩4和下护罩7之间形成一容纳腔,上护罩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左上弧形压板2和右上弧形压板5,下护罩7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左下弧形压板9 和右下弧形压板6,左上弧形压板2和左下弧形压板9配合形成第一筒状结构,第一筒状结构的内腔与容纳腔连通,右上弧形压板5和右下弧形压板6配合形成第二筒状结构,第二筒状结构的内腔与容纳腔连通,连接器本体位于容纳腔内,连接器本体左侧的柔性阳极1贯穿第一筒状结构的内腔并且抵接于左上弧形压板2和左下弧形压板9之间,连接器本体右侧的柔性阳极1贯穿第二筒状结构的内腔并且抵接于右上弧形压板5和右下弧形压板6之间。
17.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包括分别位于保护罩相对两侧的锁紧单元,锁紧单元包括上固定块3和下固定块8,上固定块3和下固定块8分别与上护罩4和下护罩7 固定连接,上固定块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锥形锁头14,下固定块8上开设有一通孔13,通孔13内安装有与锥形锁头14相匹配的弹性卡台15,锥形锁头14通过弹性卡台15卡紧于通孔13内。
18.保护罩和弹性卡台15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如塑料或橡胶。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两个锁紧单元,当保护罩的上护罩4和下护罩7通过锁紧单元固定连接时,上固定块3的锥形锁头14插入到下固定块8的通孔13内,随着继续插入,锥形锁头14顶开弹性卡台15(即压缩并撑开弹性卡台15)并来到弹性卡台15的下方,之后弹性卡台15恢复原状,此时锥形锁头14与弹性卡台15通过卡和的方式固定连接,进而使保护罩的上护罩4和下护罩7完成固定连接。
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护罩4的顶部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浇注口10,容纳腔内浇注有树脂,即通过浇注口10向容纳腔内注入树脂,待树脂凝固后即可将连接器本体和柔性阳极1断口两端处的内芯密封在容纳腔内,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柔性阳极1断口两端处的内芯遭受周边腐蚀环境的侵蚀而二次断裂,提高了柔性阳极1的使用寿命。
20.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可根据柔性阳极1的尺寸参数来合理的设计筒体12、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一螺丝11和第二螺丝16的具体尺寸参数,柔性阳极 1断口两端处的内芯通过本实用新型连接为一体后,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第一螺丝11和第二螺丝16的螺帽与筒体12的外筒壁之间是否存在间隙,若存在间隙,说明本实用新型未将柔性阳极1断口两端处的内芯连接牢固,操作人员需要重新拧紧第一螺丝11和第二螺丝16,若不存在间隙,说明本实用新型将柔性阳极1断口两端处的内芯连接牢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的主观性导致柔性阳极1断口两端处的内芯连接不牢固。另外左上弧形压板2和左下弧形压板9将连接器本体左侧的柔性阳极1抵紧,右上弧形压板5和右下弧形压板6将连接器本体右侧的柔性阳极1抵紧,能够防止柔性阳极1断口两端处的内芯从连接器本体内脱出。通过浇注口10向容纳腔内注入树脂能够有效防止柔性阳极1断口两端处的内芯遭受周边腐蚀环境的侵蚀而二次断裂,提高了柔性阳极1的使用寿命。
21.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2.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3、图4所示,首先将柔性阳极1断口两端处的部分绝缘层剥除漏出内芯,将断口两端处的内芯分别从筒体12的左右两侧插装于筒体12内,再拧紧第一螺丝11和第二螺丝16,使柔性阳极1断口一端的内芯抵接于第一螺丝11的螺杆与筒体12的内筒壁之间,柔性阳极1断口另一端的内芯抵接于第二螺丝16的螺杆与筒体12的内筒壁之间,使第一螺丝11和第二螺丝16的螺帽均与筒体12的外筒壁相抵,之后将连接器本体设置于容纳腔内,通过弹性卡台15将锥形锁头14卡紧于通孔13内,将上护罩4和下护罩7固定连接,此时,连接器本体左侧的柔性阳极1将抵接于左上弧形压板2和左下弧形压板9之间,连接器本体右侧的柔性阳极1将抵接于右上弧形压板5和右下弧形压板6之间,最后通过浇注口10向容纳腔内注入树脂。
2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