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5770发布日期:2023-01-18 00:1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2.汽车摄像头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用于监控周边环境的图像采集设备,具有方便倒车、实时观测车内环境、行车记录等功能,目前,汽车用摄像头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随着车用摄像头的普及,摄像头的清晰程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对于传统的标清摄像头而言,摄像头与线束是通过普通的插件直接接触连接,或者采用现有技术浮动结构,所述现有技术浮动结构在插座母端,插座母端外导体采用两个簧片的结构,分别在屏蔽壳左边和右边,来实现自回正功能,缺点是连接器浮动的位置空间完全消失,不能实现轴向浮动连接。
3.中国专利cn208849157u公开了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包括接线壳体、法兰壳体、插针、绝缘子、连接端子,接线壳体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贯通孔,法兰壳体的一端自贯通孔的一端插入接线壳体中,法兰壳体的外周壁与贯通孔的孔壁贴合固定;绝缘子套设于插针上,连接端子套设于绝缘子上,三者形成的整体自法兰壳体一端装入法兰壳体的通腔中,连接端子的外周壁与通腔的腔体壁贴合固定;接线壳体的另一端沿其延伸方向设有通道,通道与贯通孔垂直贯通,法兰壳体的外周壁上设有连通孔,连通孔连通通道与通腔。其通过设置相互垂直的接线壳体和法兰壳体,改变摄像头连接端和线缆连接端的相对位置,能够有效节省摄像头安装空间,使得摄像头更便于调整,但是其内导体结构复杂,加工效率低,成本高。
4.中国专利cn210806164u公开了一种摄像头防水车载连接器,包括外套,固定安装于外套的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内安装有合金主体,所述合金主体内安装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内安装有连接端子,所述合金主体套设有压紧圈,所述外套靠近连接主体安装有屏蔽套,位于屏蔽套一侧安装有线夹;所述连接主体背离外套一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套设有密封圈,其解决了现有针对车载摄像头连接器密封性不足,防水效果不好的问题,采用了外形封装结构结合插接密封结构,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密封性和防水效果,提升使用的安全性,但是其仍然没有预留处轴向空间,进而造成减震效果大大减弱。
5.尽管上述专利都给出了车载连接器的设计方案,但是都是用于防水和节约空间。而现实情况下,因为车辆的运动,难免会造成连接器震动,但现有技术完全没有考虑到连接器因为轴向震动进而造成的接触不良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连接器因为震动而造成的接触不良情况,以求实现连接器中插头和插座的轴向浮动连接,最终实现连接器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
7.为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
8.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其包括,壳体、转接头、连接杆、插座以及pcb板;
9.所述转接头、连接杆、插座以及pcb板均位于壳体中;
10.所述转接头底部嵌套在连接杆顶部;
11.所述插座顶部嵌套在连接杆底部;
12.所述pcb板设置在插座底部,并与插座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转接头包括第一内导体、转接头壳体、第一绝缘介质以及第一橡胶垫;
14.所述第一绝缘介质、第一橡胶垫均位于转接头壳体的上凸位置内部;
15.所述第一内导体穿过第一绝缘介质和第一橡胶垫,并通过第一绝缘介质和第一橡胶垫固定在转接头壳体中;
16.所述第一橡胶垫顶部与第一绝缘介质底部相连;
17.所述第一橡胶垫底部放置在转接头壳体中部的内凸起上。
18.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二内导体、屏蔽壳、金属管以及绝缘插入套;
19.所述绝缘插入套包括第二绝缘介质和第三绝缘介质;
20.所述第二绝缘介质和第三绝缘介质分别嵌套在第二内导体的两端;
21.所述绝缘插入套和第二内导体均位于屏蔽壳内;
22.所述绝缘插入套和第二内导体嵌套形成的组合件的长度等于屏蔽壳的长度;
23.所述金属管通过铆压固定在屏蔽壳中部外壁上;
24.所述屏蔽壳的顶部插入转接头底部,所述转接头中的第一内导体插入第二绝缘介质中,并与第二内导体相连。
25.优选地,所述插座包括第三内导体、插座外壳以及第四绝缘介质;
26.所述第三内导体为直角弯式;
27.所述第三内导体底部穿过第四绝缘介质;
28.所述第四绝缘介质位于插座外壳内底部;
29.所述插座外壳顶部嵌套在连接杆底部外,所述第三内导体插入连接杆中的第三绝缘介质中,并与连接杆中的第二内导体相连。
30.优选地,所述第三内导体底部和插座外壳底部分别和pcb板连接。
31.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下部设置有第一内导体插入孔;
32.所述第一内导体上设置有倒刺。
33.优选地,所述转接头壳体的上凸位置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外壁上对应第一凸起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
34.优选地,所述转接头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35.优选地,所述屏蔽壳两端的壳体上还均匀设置有3~6个槽口。
36.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37.1、本技术将连接器设计成三段式连接,将转接头、连接杆以及插座设计成嵌套连接,进而实现了插头和插座的轴向浮动连接,最终实现连接器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
38.2、现有技术内导体和外导体结构采用冲压加多次折弯工艺,对模具设备和模具的精度要求比较高,结构复杂,加工效率低,成本高;而本技术将连接杆内第二内导体采用冲制包卷工艺,产品的加工效率高,成本低。
39.3、本技术在第一内导体上设置倒刺;进而实现第一内导体在第一绝缘介质中的稳定;同时,本技术在转接头壳体的上凸位置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外壁
上对应第一凸起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进而实现了转接头壳体与壳体的相对稳定。
40.4、本技术在屏蔽壳两端的壳体上还均匀设置有3~6个槽口,便于绝缘插入套插入和第一内导体以及第二内导体的连接固定。
4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42.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4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的设计图;
4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转接头主视图;
4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绝缘介质的主视图;
4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杆主视图;
48.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插座主视图;
49.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插入甩线的设计图;
50.附图标记:1、壳体;2、转接头;3、连接杆;4、插座;5、pcb板;6、内导体;7、转接头壳体;8、第一绝缘介质;9、第一橡胶垫;10、第二内导体;11、屏蔽壳;12、金属管;13、第二绝缘介质;14、第三内导体;15、插座外壳;16、第四绝缘介质;17、甩线孔;18、第一内导体插入孔;19、第一凸起;20、第一凹槽;21、第二橡胶垫;22、槽口;23、第三绝缘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实施例中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52.应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一个实施例”或“本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53.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并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54.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55.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56.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57.实施例1
58.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的设计图;本实施例主要介绍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的基础设计。
59.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其包括,壳体1、转接头2、连接杆3、插座4以及pcb板5;
60.所述转接头2、连接杆3、插座4以及pcb板5均位于壳体1中;
61.所述转接头2底部嵌套在连接杆3顶部;
62.所述插座4顶部嵌套在连接杆3底部;
63.所述pcb板5设置在插座4底部,并与插座4固定连接。
64.进一步的,所述pcb板底部设置车载摄像头;所述车载摄像头与pcb板直接进行信号连接;所述甩线插入在转接头中,并与转接头中的第一内导体连接;具体请参考图6;进而通过转接头2、连接杆3、插座4以及pcb板之间的连接,最终实现甩线把车载摄像头拍摄的视频传到车载中控中。
65.本技术将连接器设计成三段式连接,将转接头、连接杆以及插座设计成嵌套连接,进而实现了插头和插座的轴向浮动连接,最终实现连接器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
66.实施例2
67.基于上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主要介绍转接头的优化设计;转接头具体设计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转接头主视图。
68.所述转接头2包括第一内导体6、转接头壳体7、第一绝缘介质8以及第一橡胶垫9;
69.所述第一绝缘介质8、第一橡胶垫9均位于转接头壳体7的上凸位置内部;
70.所述第一内导体6穿过第一绝缘介质8和第一橡胶垫9,并通过第一绝缘介质8和第一橡胶垫9固定在转接头壳体7中;
71.所述第一橡胶垫9顶部与第一绝缘介质8底部相连;
72.所述第一橡胶垫9底部放置在转接头壳体7中部的内凸起上。
7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介质8上部设置有甩线孔17,所述下部设置有第一内导体插入孔18;第一绝缘介质具体设计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绝缘介质的主视图。
74.所述甩线孔17和第一内导体插入孔18连通;
75.所述第一内导体6上设置倒刺。
76.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壳体7的上凸位置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凸起19,所述第一绝缘介质8外壁上对应第一凸起19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20。
77.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壳体7上还设置有第二橡胶垫21。
78.本技术在第一内导体上设置倒刺;进而实现第一内导体在第一绝缘介质中的稳定;同时,本技术在转接头壳体的上凸位置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外壁上对应第一凸起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进而实现了转接头壳体与壳体的相对稳定。
79.实施例3
80.基于上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主要介绍连接杆的优化设计;连接杆具体设计请参考图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杆主视图。
81.所述连接杆3包括第二内导体10、屏蔽壳11、金属管12以及绝缘插入套;
82.所述绝缘插入套包括第二绝缘介质13和第三绝缘介质23;
83.所述第二绝缘介质13和第三绝缘介质23分别嵌套在第二内导体10的两端;
84.所述绝缘插入套和第二内导体10均位于屏蔽壳11内;
85.所述绝缘插入套和第二内导体10嵌套形成的组合件的长度等于屏蔽壳11的长度;
86.所述金属管12通过铆压固定在屏蔽壳11中部外壁上;
87.所述屏蔽壳11的顶部插入转接头2底部,所述转接头2中的第一内导体6插入第二绝缘介质13中,并与第二内导体10相连。
88.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11两端的壳体上还均匀设置有3~6个槽口22。
89.现有技术内导体和外导体结构采用冲压加多次折弯工艺,对模具设备和模具的精度要求比较高,结构复杂,加工效率低,成本高;而本技术将连接杆内导体和外导体采用冲制包卷工艺,产品的加工效率高,成本低。
90.本技术在屏蔽壳两端的壳体上还均匀设置有3~6个槽口,便于绝缘插入套插入和第一内导体以及第二内导体的连接固定。
91.实施例4
92.基于上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主要介绍插座的优化设计;插座具体设计请参考图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插座主视图。
93.所述插座4包括第三内导体14、插座外壳15以及第四绝缘介质16;
94.所述第三内导体14为直角弯式;
95.所述第三内导体14底部穿过第四绝缘介质16;
96.所述第四绝缘介质16位于插座外壳15内底部;
97.所述插座外壳15顶部嵌套在连接杆3底部外,所述第三内导体14插入连接杆3中的第三绝缘介质23中,并与连接杆3中的第二内导体10相连。
9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内导体14底部和插座外壳15底部分别和pcb板5连接。
99.本将直接将第三内导体14底部和插座外壳15底部分别和pcb板5连接,并通过第一内导体、第二内导体、第三内导体的互相连接,进而实现了连接器的稳定运行。
10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其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通过常规的替代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参数变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