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型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6878发布日期:2023-04-19 21:2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型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型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电池对单体电芯容量和能量密度的追求不断提高,电芯尺寸越来越大,圆柱电池壳体的厚度和重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些又反过来拖累了容量和能量密度的提升。现有圆柱电池存在下述问题:1、圆柱电池盖板结构复杂;盖帽作为正极,壳体作为负极,组装成电池模组时正负极从圆柱电池两端进行导电连结不便于外部模组汇流排的设计和焊接;另外因极耳少影响电池的功率性能;2、采用滚槽方式封口,滚槽位置至少需要占用2~3mm空间,降低电芯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3、随着圆柱尺寸的增加,现有的极耳形式或结构形式难以快速导热传热;4、注液孔采用激光密封的形式,需要采用充氦气氦检的方式进行密封检测,检测成本高效率低;5、一些大圆柱设计在壳体铆接极柱,因极柱比较小铆接压力小,密封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圆柱型电池,以提供一种电芯的体积利用率高,电芯能量密度高,导热性能好的圆柱形电池。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圆柱型电池,包括壳体组件及其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一号汇流盘、卷芯、二号汇流盘、盖板、密封片和铆钉,卷芯两端的极耳分别与一号汇流盘、二号汇流盘焊接,二号汇流盘上方、盖板和壳体组件中的壳体三者一体焊接,盖板上方通过密封片和铆钉进行密封,一号汇流盘和壳体之间通过绝缘环绝缘。

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绝缘密封件、极柱,壳体底部设有中心孔,极柱穿过所述中心孔后与壳体铆接,且极柱和中心孔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极柱具有一圈极柱台阶,极柱台阶的高度小于绝缘密封件的厚度。

5、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汇流盘周向设有一号翻边,中心处的周向均布若干贯穿的一号切槽,每个一号切槽的尾端设有通孔。

6、进一步的,所述一号切槽为v字型结构,且一号切槽的尖部朝向中心处。

7、进一步的,所述二号汇流盘表面凹凸不平,中心处设有向一侧凸起的中心凸起,二号汇流盘周向设有二号翻边,且二号翻边与中心凸起的方向相反,所述二号翻边的弯折角度≤90℃,所述二号汇流盘还有多个二号切槽。

8、进一步的,所述二号切槽的外圈要高于二号汇流盘的平面。

9、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具有凹凸不平结构,盖板周向设有台阶,台阶中部设有注液孔,注液孔内部固定安装密封片。

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型电池具有以下优势:

1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型电池,通过设计汇流盘的结构、极柱以及盖板的结构,提高电芯的体积利用率,电芯能量密度,提高了导热性能,提高制造效率降低了成本。

1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型电池,盖板上面有注液孔,注液孔的密封采用拉铆密封,不用激光焊密封,取消了注氦气和氦检测漏,节省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圆柱型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及其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一号汇流盘、卷芯、二号汇流盘、盖板、密封片和铆钉,卷芯两端的极耳分别与一号汇流盘、二号汇流盘焊接,二号汇流盘上方、盖板和壳体组件中的壳体三者一体焊接,盖板上方通过密封片和铆钉进行密封,一号汇流盘和壳体之间通过绝缘环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电池,其特征在于:壳体组件包括壳体、绝缘密封件、极柱,壳体底部设有中心孔,极柱穿过所述中心孔后与壳体铆接,且极柱和中心孔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极柱具有一圈极柱台阶,极柱台阶的高度小于绝缘密封件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电池,其特征在于:一号汇流盘周向设有一号翻边,中心处的周向均布若干贯穿的一号切槽,每个一号切槽的尾端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柱型电池,其特征在于:一号切槽为v字型结构,且一号切槽的尖部朝向中心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电池,其特征在于:二号汇流盘表面凹凸不平,中心处设有向一侧凸起的中心凸起,二号汇流盘周向设有二号翻边,且二号翻边与中心凸起的方向相反,所述二号翻边的弯折角度≤90℃,所述二号汇流盘还有多个二号切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柱型电池,其特征在于:二号切槽的外圈要高于二号汇流盘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电池,其特征在于:盖板具有凹凸不平结构,盖板周向设有台阶,台阶中部设有注液孔,注液孔内部固定安装密封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型电池,包括壳体组件及其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一号汇流盘、卷芯、二号汇流盘、盖板、密封片和铆钉,卷芯两端的极耳分别与一号汇流盘、二号汇流盘焊接,二号汇流盘上方、盖板和壳体组件中的壳体三者一体焊接,盖板上方通过密封片和铆钉进行密封,一号汇流盘和壳体之间通过绝缘环绝缘。本技术所述的圆柱型电池,通过设计汇流盘的结构、极柱以及盖板的结构,提高电芯的体积利用率,电芯能量密度,提高了导热性能,提高制造效率降低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冯树南,王举,郭春泰,何伟,杨益志,罗朝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京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