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2381发布日期:2023-03-04 00:40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2.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集成方案采用电芯成组为模组,一定数量的模组集成到电池包。因而电芯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并列形成模组,并与托盘进行组装。
3.传统的组装方式为,电芯并排设置成电芯单元,电芯单元设置于托盘,通过托盘对电芯单元的下端进行限位,而电芯单元的上端通过扎带绑扎的方式进行限位,从而完成电芯单元的组装。但是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设置较多的打包带或钢带进行绑扎,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且安装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池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单元的组装需要设置较多的打包带或钢带进行绑扎,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且安装过程复杂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电池包,包括托盘以及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托盘的多个电芯;
7.还包括:
8.端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端板均与所述托盘连接;
9.第一侧压条,与两个所述端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侧压条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压条与所述电芯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任一端抵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
10.作为电池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压条设置有多个,且部分所述第一侧压条与所述电芯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抵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一侧压条与所述电芯组件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抵接。
11.作为电池包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芯组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电芯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组件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侧压条,所述第二侧压条与所述端板连接,所述第二侧压条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电芯组件沿水平方向连接。
12.作为电池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侧压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部两侧的两个所述电芯组件均与所述限位部沿竖直方向抵接。
13.作为电池包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限位部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限位部本体的第一绝缘垫,所述第一绝缘垫设置于所述限位部本体与所述电芯组件之间。
14.作为电池包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绝缘垫,所述第二绝缘垫设置于相邻两个所
述电芯组件之间除所述连接部之外的其他空余位置。
15.作为电池包的优选方案,所述端板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端板本体和围绕所述端板本体设置的翻边结构,所述端板还包括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端板本体上方的翻边结构和位于所述端板本体下方的翻边结构同时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
16.作为电池包的优选方案,所述翻边结构上开设有避位孔,所述端板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托盘,所述避位孔与所述连接件相对。
17.作为电池包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端板绝缘片,所述端板绝缘片设置于所述端板与所述电芯组件之间。
18.作为电池包的优选方案,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电芯组件电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两个端板和第一侧压条,两个端板分别设置在电芯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第一侧压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侧压条与电芯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任一端抵接,从而无需设置打包带和或者钢带即可将电芯组件安装于托盘,避免电芯组件相对于托盘发生位移,空间利用率高。同时,第一侧压条与两个端板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第一侧压条与端板之间的连接,进而便于将电芯组件安装于托盘,安装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包的爆炸视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侧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
29.100、托盘;200、电池模组;210、电芯组件;220、电芯;
30.1、端板;11、端板本体;12、翻边结构;121、安装孔;122、避位孔;13、第一加强板;14、第二加强板;141、连接螺栓;15、第三加强板;151、沉头螺栓;
31.2、第一侧压条;
32.3、第二侧压条;31、连接部;311、结构胶;32、限位部;321、限位部本体;322、第一绝缘垫;
33.4、端板绝缘片;
34.5、第二绝缘垫;
35.6、第三绝缘垫;
36.7、导电块。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1.电芯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并列形成模组,并与托盘进行组装。传统的组装方式为,电芯并排设置成电芯单元,电芯单元设置于托盘,通过托盘对电芯单元的下端进行限位,而电芯单元的上端通过扎带绑扎的方式进行限位,从而完成电芯单元的组装。但是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设置较多的打包带或钢带进行绑扎,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且安装过程复杂。
42.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电池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单元的组装需要设置较多的打包带或钢带进行绑扎,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且安装过程复杂的问题,可用于电池技术领域。
43.参照图1-图6,电池包包括托盘100以及电芯组件210,电芯组件210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托盘100的多个电芯220,其中,第一方向即为电芯100的宽度方向,且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面。可选地,电芯组件210包括多个电芯组件210,多个电芯组件21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面,也就是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两两垂直,图中,方向ab即为第一方向,cd方向即为第二方向,ef方向即为竖直方向。
44.继续参照图1-图6,电池包还包括端板1和第一侧压条2,端板1设置有两个,两个端板1分别设置在电芯组件21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两个端板1均与托盘100连接。第一侧压条2别与两个端板1可拆卸连接,第一侧压条2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侧压条2与电芯组件210沿第二方向的任一端抵接。从而无需设置打包带和或者钢带即可将电芯组件210安装于托盘100,避免电芯组件210相对于托盘100发生位移,空间利用率高。同时,由于第一侧压条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1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第一侧压条2与端板1之间的连接,进而便于将
电芯组件210安装于托盘100,安装过程简单。
45.继续参照图1-图6,端板1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端板本体11和围绕端板本体11设置的翻边结构12,端板1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3,位于端板本体11上方的翻边结构12和位于端板本体11下方的翻边结构12同时与第一加强板13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加强板13加强端板本体11与翻边结构12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电池包在运输转运过程中发生弯折。
46.可选地,端板1与托盘100的具体连接结构为,端板1还包括第二加强板14,第二加强板14呈l形,第二加强板14的其中一个侧面与端板本体11相抵,另一个侧面与位于端板本体11下方的翻边结构12相抵,第二加强板14与托盘100通过连接螺栓141连接,为了便于安装连接螺栓141,位于端板本体11上方的翻边结构12开设避位孔122,沿竖直方向,避位孔122与连接螺栓141相对应,以便于安装时,连接螺栓141从避位孔122穿过。
47.可选地,第一侧压条2与端板1的具体连接结构为,端板1还包括第三加强板15,第三加强板15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加强板15分别设置在端板本体11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两个第三加强板15均呈l形或u形,第三加强板15的其中一个侧面与端板本体11相抵,另一个侧面与位于端板本体11左侧或右侧的翻边结构12相抵。第三加强板15与第一侧压条2通过压铆螺母以及沉头螺栓151连接。
48.继续参照图1-图6,第一侧压条2设置有多个,且部分第一侧压条2与电芯组件210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抵接,另一部分第一侧压条2与电芯组件210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抵接,也就是两端的第一侧压条2分别与位于两端的电芯组件210抵接。从而通过第一侧压条2沿第二方向对电芯组件210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压条2设置有4个,其中两个第一侧压条2与电芯组件210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抵接,另外两个第一侧压条2与电芯组件210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抵接。
49.参照图1-图7,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组件210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侧压条3,第二侧压条3与端板1连接,且第二侧压条3包括连接部31。具体地,端板本体11以及位于端板本体11上方的翻边结构12开设有安装孔121,连接部31穿过安装孔121,并通过胶粘或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一加强板13。连接部3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电芯组件210沿水平方向连接,具体为通过结构胶311连接。
50.参照图1-图7,第二侧压条3还包括设置于连接部31的限位部32,连接部31与限位部32垂直设置,并且限位部32连接在连接部31的顶部,限位部32与连接部31一体铝挤成型,位于连接部31两侧的两个电芯组件210均与限位部32沿竖直方向抵接,可选地,第二侧压条3呈t形。通过限位部32与电芯组件210抵接,能够避免电芯组件210沿竖直方向从上方脱出,从而即便结构胶311失效,依然能够保证电芯组件210的相对固定。
51.参照图1-图7,限位部32包括设置于连接部31的限位部本体321和设置于限位部本体321的第一绝缘垫322,第一绝缘垫322设置于限位部本体321与电芯组件210之间,从而防止因电芯组件210漏电导致限位部32带电。可选地,第一绝缘垫32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绝缘垫322均呈c形,并分别套在限位部本体321的两端,以便于组装。
52.参照图5,相邻的两个电芯组件210之间除了通过结构胶311连接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电池包还包括第二绝缘垫5,第二绝缘垫5设置于相邻两个电芯组件210之间除连接部31之外的其他空余位置。可选地,第二绝缘垫5与连接部31之间通过结构胶连接,从而将第二绝缘垫5与连接部31连接为一个整体,以进一步提升连接结构强度。
53.继续参照图5,电池包还包括端板绝缘片4,端板绝缘片4设置于端板1与电芯组件210之间,具体为端板本体11与电芯组件210之间。端板绝缘片4可起到绝缘以及缓冲的作用。
54.本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20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可选地,沿第一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220之间均设置有第三绝缘垫6,以相邻的两个电芯220之间避免之间发生碰撞,同时起到绝缘的作用,安全性较好。
55.继续参照图1-图6,端板1上设置有导电块7,导电块7与电芯组件210电连接,用于电芯220的充放电,通过设置导电块7,能够省略现有技术中的汇流排结构,节省空间。
5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