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液回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7804发布日期:2023-01-18 00:2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发液回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发液回流结构。


背景技术:

2.蒸发是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过程。一般而言,蒸发器即液态物质转化为气态的物体。工业上有大量的蒸发器,其中应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是其中一种。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向液体提供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促使液体沸腾汽化;蒸发室使气液两相完全分离。
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11423673.x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电缆沟用降温除湿系统,包括固定连接在地面内的沟体,所述沟体上端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沟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板,所述沟体下端开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中空板,所述中空板内壁上方通过单向回流管与储液腔内壁连接,所述中空板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叶轮,其中一个所述叶轮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本发明通过储液腔内的蒸发液对沟体内的热量吸收后蒸发,进而呈气态的蒸发液进入单向回流管,随后在冷却腔的作用下使得单向回流管内的气态蒸发液冷却液化,使得蒸发液重新回流至储液腔内,使得储液腔内的蒸发液可以不断的对沟体内的热量进行吸收,降温效果好,有效避免火灾的发生。
4.上述公开的专利虽然实现了电缆的散热工作,但是其在使用时回流管内蒸发液的冷却速度较慢,影响蒸发液的回流效率,且储液腔内蒸发液的加热速度较慢,影响蒸发液的蒸发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发液回流结构,具有提高蒸发、回流效率的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发液回流结构,包括电缆沟,所述电缆沟的上方设置有盖板,电缆沟的内部设置有中空板,电缆沟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板,电缆沟的底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腔的两端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的表面设置有降温组件,储液腔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
7.优选的,所述降温组件包括第一隔热套、第二隔热套、吸热套、散热柱和第三隔热套,其中,回流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隔热套,第一隔热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隔热套,第一隔热套与第二隔热套的内部设置有吸热套,吸热套的上端设置有散热柱,散热柱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隔热套。
8.优选的,所述第二隔热套的两侧设置有插块,第一隔热套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远离插块的一端设置有拉杆,拉杆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弹簧。
9.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上侧设置有卡块,限位柱的下侧设置有卡槽。
10.优选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吸热板、导热板、导热底座、导热柱、滑块和压紧弹簧,
其中,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吸热板,吸热板的一端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的下端设置有导热底座,导热底座与储液腔之间设置有导热柱,导热板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块的一侧设置有压紧弹簧。
11.优选的,所述吸热板靠近导热板的一端设置有t型块,导热板的内部设置有t型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降温组件,实现了回流管内蒸发液的快速冷却降温,避免了回流管内蒸发液冷却速度较慢,影响蒸发液回流效率的情况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回流管内蒸发液的回流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热组件,实现了储液腔内蒸发液的快速加热,避免了储液腔内蒸发液加热速度较慢,影响蒸发液蒸发效率的情况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储液腔内蒸发液的蒸发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降温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热套与第二隔热套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电缆沟;2、盖板;3、中空板;4、安装板;5、储液腔;6、回流管;7、降温组件;71、第一隔热套;72、第二隔热套;73、吸热套;74、散热柱;75、第三隔热套;76、插块;77、限位柱;78、限位弹簧;79、拉杆;8、导热组件;81、吸热板;82、导热板;83、导热底座;84、导热柱;85、滑块;86、压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蒸发液回流结构,包括电缆沟1,电缆沟1的上方设置有盖板2,电缆沟1的内部设置有中空板3,电缆沟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板4,电缆沟1的底部设置有储液腔5,储液腔5的两端设置有回流管6,回流管6的表面设置有降温组件7,储液腔5与安装板4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8。
25.具体的,降温组件7包括第一隔热套71、第二隔热套72、吸热套73、散热柱74和第三隔热套75,其中,回流管6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隔热套71,第一隔热套7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隔热套72,第一隔热套71与第二隔热套72的内部设置有吸热套73,吸热套73的上端设置有散热柱74,散热柱74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隔热套75。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热套73快速吸收回流管6内的热量,并将热量传给
散热柱74散热,快速将回流管6内的热量转移至电缆沟1外部,并通过第一隔热套71、第二隔热套72和第三隔热套75包裹吸热套73与散热柱74,将其与电缆沟1隔绝,防止电缆沟1内热量干扰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降温,从而大大加快了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冷却速度,进而提高了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回流效率。
27.具体的,第二隔热套72的两侧设置有插块76,第一隔热套71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柱77,限位柱77远离插块76的一端设置有拉杆79,拉杆79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弹簧78。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拉杆79带动限位柱77脱离插块76,并压缩限位弹簧78,便于第一隔热套71与第二隔热套72的拆卸。
29.具体的,限位柱77的上侧设置有卡块,限位柱77的下侧设置有卡槽。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柱77上侧的卡块和限位柱77下侧的卡槽,防止限位柱77脱离插块76后回弹。
31.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吸热套73快速吸收回流管6内的热量,并将热量传给散热柱74散热,快速将回流管6内的热量转移至电缆沟1外部,并通过第一隔热套71、第二隔热套72和第三隔热套75包裹吸热套73与散热柱74,将其与电缆沟1隔绝,防止电缆沟1内热量干扰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降温,从而大大加快了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冷却速度,进而提高了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回流效率,并通过拉动拉杆79带动限位柱77脱离插块76,并压缩限位弹簧78,然后转动限位柱77带动卡块卡进卡槽,防止限位柱77脱离插块76后回弹,便于第一隔热套71与第二隔热套72的拆卸。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导热组件8包括吸热板81、导热板82、导热底座83、导热柱84、滑块85和压紧弹簧86,其中,安装板4的底部设置有吸热板81,吸热板81的一端设置有导热板82,导热板82的下端设置有导热底座83,导热底座83与储液腔5之间设置有导热柱84,导热板82的底部设置有滑块85,滑块85的一侧设置有压紧弹簧86。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热板81吸收安装板4上电缆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板82,导热板82在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底座83,最后导热底座83将热量通过导热柱84直接传递给储液腔5,直接对储液腔5内蒸发液进行加热蒸发,大大加快了蒸发液的蒸发速度,进而提高了蒸发液的蒸发效率。
35.具体的,吸热板81靠近导热板82的一端设置有t型块,导热板82的内部设置有t型槽。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热板81靠近导热板82一端的t型块和导热板82内部的t型槽,便于吸热板81的拆卸。
37.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吸热板81吸收安装板4上电缆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板82,导热板82在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底座83,最后导热底座83将热量通过导热柱84直接传递给储液腔5,直接对储液腔5内蒸发液进行加热蒸发,大大加快了蒸发液的蒸发速度,进而提高了蒸发液的蒸发效率。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蒸发液回流结构工作时,通过吸热板81吸收安装板4上电缆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板82,导热板82在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底座83,最后导热底座83将热量通过导热柱84直接传递给储液腔5,直接对储液腔5内蒸发液进行加热蒸发,大大加快了蒸发液的蒸发速度,进而提高了蒸发液的蒸发效率,蒸
发液蒸发成气态后通过中空板3进入回流管6,蒸发液进入回流管6后,通过吸热套73快速吸收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热量,并将热量传给散热柱74散热,快速将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热量转移至电缆沟1外部,并通过第一隔热套71、第二隔热套72和第三隔热套75包裹吸热套73与散热柱74,将其与电缆沟1隔绝,防止电缆沟1内热量干扰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降温,从而大大加快了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冷却速度,进而提高了回流管6内蒸发液的回流效率,蒸发液冷却降温后变回液态通过回流管6流回储液腔5内循环往复对电缆进行散热,通过拉动拉杆79带动限位柱77脱离插块76,并压缩限位弹簧78,然后转动限位柱77带动卡块卡进卡槽,防止限位柱77脱离插块76后回弹,便于第一隔热套71与第二隔热套72的拆卸。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