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3216发布日期:2023-04-20 00:2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无线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具体为实现室内信号覆盖的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主要运用于2g/3g/4g/5g/wlan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1、根据5g行业的分析数据,70%的新业务发生在室内场景,而高价值客户80%的工作时间都位于室内环境,因此室内覆盖是运营商的重点所在。典型的室分场景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医院等。一般建筑物内部间隔多,阻挡大,深度覆盖需求主要依靠室内天线分布系统解决。根据现网投诉区域分析,投诉区域多集中在室内场景居民区信号覆盖,因此,基于居民区场景定制的 5g 覆盖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2、当前,5g 室内信号覆盖仍面临诸多挑战:

3、一是部署频段更高,比如,中国移动2515-2615mhz用于部署 5g网络,2615-2675mhz将用于部署 4g网络;中国电信3400mhz-3500mhz用于5g建设;中国联通3500mhz-3600mhz用于5g建设;中国广电全球首个5g低频段 700mhz用于5g建设,在网无源室分天线要求支持多网融合、多通道的特性。

4、二是产业链成熟度不足和需求差异化等多重挑战,需要根据覆盖、容量、成本等需求进行精细化建设,同时推动系列化产品研发以及低成本融合室分应用。5g室分系统覆盖引入mimo技术,相对于单通道系统在容量上具有约50%-80%的增益。室内分布系统若要实现50mbit/s以上的下行速度,必须通过双通道mimo的方式实现。

5、因此,5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是室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设计适用于2g/3g/4g/5g/wlan系统的一种新型共锥共耦低成本双极化天线,具体天线形式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该天线的优选设计工作频率可以实现为698~3700mhz,双路mimo输出,能够兼容2g/3g/4g/5g/wlan等各种通信系统,且在整个设计频段上,覆盖能力基本一致,电路参数、辐射参数优良,从而弥补高频信号的空间衰减和传统天线的覆盖不均衡问题,提升5g网络覆盖性能;引入共锥共耦合,有助于简化振子的加工工艺,大大降低了天线的生产成本,具有全向、mimo、低互调、超宽频、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特性,可运用于需全向覆盖需求的2g/3g/4g/5g/wlan移动通信系统。

2、具体天线形式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极化方式为线极化,包括:外罩1、第一辐射振子2、隔离片3、第二辐射振子4、下锥盘5、底板6、金属耦合层7、第一同轴电缆8、第二同轴电缆9等部件。其中外罩1与底板6紧配合,将其它部件罩设在外罩内。同轴电缆8、9穿过底板6、下锥盘5分别与辐射振子2、4单独馈电,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网线)分别与下锥盘5的过孔处焊接,同轴电缆的芯线分别与辐射振子2、4焊接,形成同轴电缆馈电以实现mimo特性。第一辐射振子2与第二辐射振子4物理尺寸一致,为片状金属振子,呈金属“飞行状”,辐射振子的正上方呈一左一右的“翻边”结构,辐射振子垂直于下锥盘5的垂直立面设有开槽,辐射振子2、4各有一个接地脚, 通过抽芯铆钉一左一右分别固定在下锥盘5上, 辐射振子之间引入隔离片3,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在下锥盘的物理正中间。外罩1的内立面(平台面),即第一辐射振子2(第二辐射振子4)的辐射正上方设置有金属耦合层7,主要起辐射振子共耦合的作用,可有效展宽天线的有效波长。与现有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相比,引入了共锥共耦的设计,可实现超宽频(698-3700mhz),且在整个设计频段上,覆盖能力基本一致,电路参数、辐射参数优良,从而弥补高频信号的空间衰减和传统天线的覆盖不均衡问题,提升5g网络覆盖性能。

3、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并具有对称式结构;

5、两个相同的金属飞行状振子作为辐射振子(2,4)分别固定在下锥盘(5)的上平台,形成双极化辐射单元;

6、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上方的耦合间隔距离处设置有金属耦合层(7),用于形成辐射振子共耦合。

7、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振子的顶部呈两侧翻边的结构,垂直立面朝下设有3+2的“1字形”开槽,除接地脚外,振子边缘均与下锥盘保持错落的离地间隙,辐射振子厚度为0.3-3mm。

8、进一步地,两个辐射振子之间设置有一个固定在下锥盘上平台的隔离片(3)。

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耦合层为圆环状,厚度为0.035-0.5mm;所述耦合间隔距离为0.3-5mm。

1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耦合层设置在外罩(1)的内立面;所述下锥盘的底部安装有底板(6);所述外罩和底板配合形成天线的容纳空间。

11、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耦合层为金属耦合喷涂层,材质为氧化铝或铜或镍或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12、进一步地,两根同轴电缆(8,9)穿过底板、下锥盘分别与辐射振子(2,4)单独馈电;所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分别与下锥盘的过孔处焊接,同轴电缆的芯线分别与辐射振子焊接,形成同轴电缆馈电。

13、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振子有一个接地脚, 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在下锥盘上;所述隔离片为l型,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在下锥盘上平台的中心。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及其优选方案具有以下设计优势和有益效果:

15、1、该结构可以实现超宽频,频率可支持698~3700mhz;可兼容2g/3g/4g/5g/wlan等各种通信系统;

16、2、引入共椎共耦合设计、增益高(gain≥4dbi)、驻波小(vswr≤1.4),隔离度指标优;

17、3、可支持2t2r,具备mimo特性,每路均支持698~3700mhz,提升覆盖能力与网络容量;

18、5、结构简单、装配简易、造价低廉;

19、6、实现超宽频、一物多用,节约资源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并具有对称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振子的顶部呈两侧翻边的结构,垂直立面朝下设有3+2的“1字形”开槽,除接地脚外,振子边缘均与下锥盘保持错落的离地间隙,辐射振子厚度为0.3-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两个辐射振子之间设置有一个固定在下锥盘上平台的隔离片(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耦合层为圆环状,厚度为0.035-0.5mm;所述耦合间隔距离为0.3-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耦合层设置在外罩(1)的内立面;所述下锥盘的底部安装有底板(6);所述外罩和底板配合形成天线的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两根同轴电缆(8,9)穿过底板、下锥盘分别与辐射振子(2,4)单独馈电;所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分别与下锥盘的过孔处焊接,同轴电缆的芯线分别与辐射振子焊接,形成同轴电缆馈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振子有一个接地脚, 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在下锥盘上;所述隔离片为l型,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在下锥盘上平台的中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共锥共耦双极化天线,为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并具有对称式结构;两个相同的金属飞行状振子作为辐射振子(2,4)分别固定在下锥盘(5)的上平台,形成双极化辐射单元;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上方的耦合间隔距离处设置有金属耦合层(7),用于形成辐射振子共耦合。与现有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相比,引入了共锥共耦的设计,可实现超宽频(698‑3700MHz),且在整个设计频段上,覆盖能力基本一致,从而弥补高频信号的空间衰减和传统天线的覆盖不均衡问题,提升5G网络覆盖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邱贵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