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3661发布日期:2023-04-19 09:3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双工器,具体为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


背景技术:

1、双工器是中继台中主要的配件,双工器的作用就是发射和接受讯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双极化双工器也随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现有专利cn201921429580.0提出了一种损耗小的双工器装置,此专利当双工器进行安装时,将双工器本体放置在固定底座上,使得一边的卡接槽贴合卡接板,通过滑动块和滑动槽的配合滑动固定架使得限位板与双工器本体的表面贴合,此时通过限位螺栓将双工器本体的一边固定住,重复操作将双工器本体的另一边固定住,可以在无需打孔的情况下,快速的将双工器本体固定住,并且固定牢固,操作简单,保证了双工器本体的完整性,上述专利在使用过程中,当双工器受到外部作用力,双工器在作用力下导致安装的稳定性降低,且长时间受到外部作用力可对双工器的内部元件造成一定的损伤,使双工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降低,影响了双工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双工器受到外部作用力会导致双工器安装的稳定性降低,且影响了双工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包括本体机构、连接机构、防尘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位于本体机构的上端,所述防尘机构位于连接机构的上端,所述安装机构位于本体机构的下端。

5、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滑套、活动杆、弹簧、限位块、承接槽和限位槽,所述活动杆活动安装在滑套的内端,所述弹簧活动安装在活动杆的外端,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活动杆的左右两端,所述承接槽固定设置在滑套的下方,所述承接槽呈对称分布于滑套的下方,所述限位槽固定设置在承接槽的内端,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为活动连接,通过安装活动杆和弹簧,当双极化双工器本体受到外部作用力时,活动杆可将作用力传导作用力则被弹簧所吸收,限位槽将弹簧吸收的作用力进行吸收抵消,让双极化双工器本体能够将外部作用力抵消,使双极化双工器本体安装的稳定性大大增加,提高了该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使用效果。

6、优选的,所述本体机构包括双极化双工器本体、安装架、散热孔、装配板、装配孔、l形架、承接线管和连接端,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下端,所述散热孔固定设置在安装架的外端,所述散热孔呈等距分布于安装架的外端,所述滑套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内端,通过安装散热孔,散热孔可在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下端形成散热结构,使双极化双工器本体在安装稳定的同时能够进行散热,让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安装效果增加。

7、优选的,所述装配板固定安装在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下方,所述装配孔固定设置在装配板的左右两端,所述装配孔呈等距分布于装配板的左右两端,所述l形架固定安装在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前端,所述承接线管固定连接在l形架的后端,所述承接线管呈等距分布于l形架的后端,所述连接端固定安装在承接线管的前端,通过安装承接线管,可避免了双极化双工器本体使用的连接电线过长,导致电线缠绕或者蜷缩导致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电路故障发生的问题,使该双极化双工器本体工作稳定性增加。

8、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散热翅片、散热架、横板和风扇架,所述散热翅片固定安装在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上端,所述散热架活动安装在散热翅片的外端,所述横板固定安装在散热架的左右两端,所述横板呈对称分布于散热架的左右两端,所述风扇架固定安装在散热架的内侧,通过安装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可有效的将双极化双工器本体散出的热能进行散出,使该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散热效果增加。

9、优选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散热风扇、通风架、安装板、防尘滤网、连接块和固定件,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安装在风扇架的下端,所述通风架固定安装在风扇架的外端,所述安装板活动安装在通风架的上端,所述防尘滤网活动安装在安装板的内端,通过安装散热风扇和防尘滤网,散热风扇可配合散热翅片将双极化双工器本体散出的热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散出,且防尘滤网可在其的外端形成防尘结构,使该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防尘散热性能增加。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通过安装活动杆和弹簧,当双极化双工器本体受到外部作用力时,滑套带动活动杆在作用力下进行移动,此时活动杆受到的作用力则被弹簧所吸收,而活动杆移动的同时,限位槽可将弹簧吸收的作用力进行吸收抵消,让双极化双工器本体能够将外部作用力抵消,使双极化双工器本体安装的稳定性大大增加,提高了该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使用效果;

12、2、该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通过安装承接线管,承接线管可将该双极化双工器本体使用的连接线的长度进行限位,且避免了双极化双工器本体使用的连接电线过长,导致电线缠绕或者蜷缩导致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电路故障发生,影响了该双极化双工器本体正常工作的稳定性;

13、3、该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通过安装散热风扇和防尘滤网,散热风扇可配合散热翅片将双极化双工器本体散出的热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散出,且防尘滤网可在其的外端形成防尘结构,使该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防尘散热性能增加。



技术特征:

1.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包括本体机构(1)、连接机构(2)、防尘机构(3)和安装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位于本体机构(1)的上端,所述防尘机构(3)位于连接机构(2)的上端,所述安装机构(4)位于本体机构(1)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机构(1)包括双极化双工器本体(101)、安装架(102)、散热孔(103)、装配板(104)、装配孔(105)、l形架(106)、承接线管(107)和连接端(108),所述安装架(102)固定安装在双极化双工器本体(101)的下端,所述散热孔(103)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02)的外端,所述散热孔(103)呈等距分布于安装架(102)的外端,所述滑套(401)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02)的内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板(104)固定安装在双极化双工器本体(101)的下方,所述装配孔(105)固定设置在装配板(104)的左右两端,所述装配孔(105)呈等距分布于装配板(104)的左右两端,所述l形架(106)固定安装在双极化双工器本体(101)的前端,所述承接线管(107)固定连接在l形架(106)的后端,所述承接线管(107)呈等距分布于l形架(106)的后端,所述连接端(108)固定安装在承接线管(107)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散热翅片(201)、散热架(202)、横板(203)和风扇架(204),所述散热翅片(201)固定安装在双极化双工器本体(101)的上端,所述散热架(202)活动安装在散热翅片(201)的外端,所述横板(203)固定安装在散热架(202)的左右两端,所述横板(203)呈对称分布于散热架(202)的左右两端,所述风扇架(204)固定安装在散热架(20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机构(3)包括散热风扇(301)、通风架(302)、安装板(303)、防尘滤网(304)、连接块(305)和固定件(306),所述散热风扇(301)固定安装在风扇架(204)的下端,所述通风架(302)固定安装在风扇架(204)的外端,所述安装板(303)活动安装在通风架(302)的上端,所述防尘滤网(304)活动安装在安装板(303)的内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05)固定安装在防尘滤网(304)的左右两端,所述连接块(305)活动安装在安装板(303)的内端,所述固定件(306)螺纹连接在安装板(303)的上端,所述固定件(306)的下端贯穿至连接块(305)的下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双工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一种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包括本体机构、连接机构、防尘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位于本体机构的上端,所述防尘机构位于连接机构的上端,所述安装机构位于本体机构的下端,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滑套、活动杆、弹簧、限位块、承接槽和限位槽,所述活动杆活动安装在滑套的内端,所述弹簧活动安装在活动杆的外端,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活动杆的左右两端。该宽频带收发共用双极化双工器,活动杆可将作用力传导作用力则被弹簧所吸收,限位槽将弹簧吸收的作用力进行吸收抵消,使双极化双工器本体安装的稳定性大大增加,提高了该双极化双工器本体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华,劳俊杰,唐舟江,刘田保,郑江平,陈伟盛,陈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