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电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8933发布日期:2023-04-20 07:2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电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的,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型电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设备选择以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这为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而在电池的极片的制备过程中,极片的涂布不良的情况往往严重影响极片的使用性能。例如,现有的极片的涂布往往只考虑增强极片的能量密度,这样忽略了极片的安全性,忽略了多极耳的电池的极片卷绕或者叠片组装时出现极耳翻折到电芯内部的问题,忽略了极片边缘毛刺会造成电芯内短路的情况。为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在极耳成型、极片卷绕或者叠片组装时能够提高工艺的操作安全性,减少极片的涂布不良的情况。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包括:

4、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具有相连接的涂料区和空箔区;

5、活性材料层,所述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所述涂料区;

6、安全涂层,所述安全涂层完全覆盖所述活性材料层,且所述安全涂层的边缘落于所述空箔区并接近所述涂料区的一侧。

7、优选的,所述涂料区和所述空箔区的连接边,与所述安全涂层的边缘落在所述空箔区的位置的间距为1mm-10mm。

8、优选的,所述空箔区设置有极耳,所述安全涂层的边缘落在所述极耳的根部。

9、优选的,所述安全涂层的厚度为2μm-50μm。

10、优选的,所述安全涂层的厚度为7μm-15μm。

11、优选的,所述集流体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所述涂料区和所述空箔区。

12、优选的,所述集流体为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5μm。

13、优选的,所述集流体为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μm。

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安全型电极片。

1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材料层和安全涂层,集流体具有相连接的涂料区和空箔区,空箔区用于模切出电极耳,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涂料区,活性材料层用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涂层完全覆盖活性材料层,且安全涂层的边缘落于空箔区并接近涂料区的一侧,当集流体为正极集流体时,安全涂层落在空箔区从而能够避免因极片边缘毛刺所造成电芯内短路的情况,当集流体为负极集流体时,安全涂层落在能够模切出电极耳的空箔区,从而能够防止发生负极耳打皱和下塌的情况,规避了负极耳翻折倒插至电芯的内部覆盖负极材料导致的电池潜在析锂风险,并在极耳成型、极片卷绕或者叠片组装时提高工艺的操作安全性,减少了极片的涂布不良的情况,提高了生产优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区(11)和所述空箔区(12)的连接边,与所述安全涂层(3)的边缘落在所述空箔区(12)的位置的间距为1mm-1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箔区(12)设置有极耳(4),所述安全涂层(3)的边缘落在所述极耳(4)的根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涂层(3)的厚度为2μm-50μ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涂层(3)的厚度为7μm-15μ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1)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所述涂料区(11)和所述空箔区(12)。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1)为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5μm。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1)为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μm。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型电极片。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型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材料层和安全涂层,集流体具有相连接的涂料区和空箔区,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涂料区,安全涂层完全覆盖活性材料层,且安全涂层的边缘落于空箔区并接近涂料区的一侧。本技术的极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在极耳成型、极片卷绕或者叠片组装时能够提高工艺的操作安全性,减少了极片的涂布不良的情况,提高了生产优率和生产效率。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及一种用电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于清江,邓雷雷,刘娇,张浩,江柯成,刘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