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61458发布日期:2023-05-25 04:4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封装,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


背景技术:

1、ic载板是随着半导体封装技术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目前,在ic载板长时间应用后,受芯片影响,很容易由于高温的问题而导致ic载板出现边部翘曲的情况,但是现有的ic载板上又并未设置有相关的自动校平结构,长时间的翘曲而不去及时的进行校平恢复,ic载板很容易出现损坏、报废的情况,从而缩短ic载板的使用寿命,影响ic载板的正常使用。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能够自动对ic载板的边部进行压制,将翘曲恢复,从而实现自动校平的效果,以提高ic载板的使用寿命,便于ic载板的后续使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底壁上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安装有ic载板,还包括:

3、复位弹簧,所述ic载板底部四角处均连接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架的内底壁相连接;

4、信号球,所述ic载板的两侧并朝向于两端的位置上均安装有信号球;

5、红外传感器,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与信号球位置相对应的红外传感器,且所述红外传感器与信号球信号连接;

6、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安装有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红外传感器信号连接;

7、压制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有压制组件,且所述压制组件与安装架相连接。

8、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位于同侧两个红外传感器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固定架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微型电机,且所述微型电机与红外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微型电机安装于固定架的一侧中部位置上,且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于固定架的一侧并连接有驱动轴,且所述驱动轴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外环面上安装有第一微型皮带轮。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和安装架之间还转动连接有镜像分布的两个联动轴,且所述联动轴的外环面上安装有第二微型皮带轮,所述第一微型皮带轮和第二微型皮带轮之间连接有微型传动皮带。

11、优选的,所述驱动轴和联动轴均贯穿于安装架的一侧并延伸至安装架的外部连接有齿轮,且所述齿轮与压制组件相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压制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若干个连接杆连接有压板,且所述压板位于ic载板的上方,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中部以及两端的位置上均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侧下端部安装有齿条,且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架与安装架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限位滑槽,所述连接架朝向于安装架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与限位滑槽相适配的限位滑块,且所述限位滑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滑槽的内部。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两端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孔,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内顶壁上均开设有与压板相适配的容纳槽,且所述贯穿孔与容纳槽相连通,所述连接杆通过贯穿孔贯穿于安装架的顶部,所述压板嵌合于容纳槽的内部。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具有如下

16、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由于ic载板安装在安装架内部,在ic载板使用过程中,发生因高温而出现边部翘曲情况时,通过在安装架与ic载板之间四角处所连接的复位弹簧,能够对一些较小的翘曲力度进行收缩,使ic载板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根据翘曲的力度自适应,将翘曲的力进行复位恢复;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在ic载板边部翘曲较为严重时,由于ic载板的两侧并位于两端位置上均连接有信号球,安装架的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与信号球位置相对应的红外传感器,且信号球和红外传感器之间信号连接,而安装架的两侧还安装有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和红外传感器信号连接,驱动组件上又连接有用于对ic载板边部进以压制恢复的压制组件,当ic载板边部发生力度较大的翘曲作用时,信号球与红外传感器位置发生错开,此时红外传感器接收信号消失,同步向驱动组件进行信号的传递,并使驱动组件启动,并控制压制组件对ic载板的边部进以相应压制工作,以此将翘曲恢复,实现自动校平,以提高ic载板的使用寿命,便于ic载板的后续使用;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由于连接架朝向安装架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限位滑块,而安装架两侧外壁上开设有与限位滑块相适配的限位滑槽,且限位滑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滑槽的内部,在连接架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设置的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将连接架滑动连接在安装架的外壁上,对连接架的移动进以辅助支撑,从而使得连接架的移动能够更加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的内底壁上安装有底板(2),所述底板(2)顶部安装有ic载板(3),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固定架(7),且所述固定架(7)位于同侧两个红外传感器(5)之间,所述驱动组件(8)与固定架(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微型电机(81),且所述微型电机(81)与红外传感器(5)信号连接,所述微型电机(81)安装于固定架(7)的一侧中部位置上,且所述微型电机(81)的输出端贯穿于固定架(7)的一侧并连接有驱动轴(82),且所述驱动轴(82)与安装架(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82)的外环面上安装有第一微型皮带轮(8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7)和安装架(1)之间还转动连接有镜像分布的两个联动轴(86),且所述联动轴(86)的外环面上安装有第二微型皮带轮(87),所述第一微型皮带轮(83)和第二微型皮带轮(87)之间连接有微型传动皮带(8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82)和联动轴(86)均贯穿于安装架(1)的一侧并延伸至安装架(1)的外部连接有齿轮(85),且所述齿轮(85)与压制组件(9)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组件(9)包括固定板(91),所述固定板(91)的底部通过若干个连接杆(94)连接有压板(95),且所述压板(95)位于ic载板(3)的上方,所述固定板(91)的一侧中部以及两端的位置上均安装有连接架(92),所述连接架(92)的一侧下端部安装有齿条(93),且所述齿条(93)与齿轮(85)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92)与安装架(1)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1)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限位滑槽(10),所述连接架(92)朝向于安装架(1)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与限位滑槽(10)相适配的限位滑块,且所述限位滑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滑槽(10)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两端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孔(11),所述安装架(1)的两端内顶壁上均开设有与压板(95)相适配的容纳槽(12),且所述贯穿孔(11)与容纳槽(12)相连通,所述连接杆(94)通过贯穿孔(11)贯穿于安装架(1)的顶部,所述压板(95)嵌合于容纳槽(12)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自动校平的IC载板。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内底壁上安装有底板,底板顶部安装有IC载板,还包括:复位弹簧,IC载板底部四角处均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安装架的内底壁相连接;信号球,IC载板两侧并朝向于两端的位置上均安装有信号球;红外传感器,安装架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与信号球位置相对应的红外传感器,且红外传感器与信号球信号连接;驱动组件,安装架两侧均安装有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与红外传感器信号连接;压制组件,驱动组件连接有压制组件。本技术能够自动对IC载板的边部进行压制,将翘曲恢复,从而实现自动校平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松,文伟峰,郭达文,查红平,刘绚,王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