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导线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2585发布日期:2023-03-24 22:4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绝缘导线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导线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绝缘导线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绝缘导线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将绝缘导线进行校直,校直可消除应力,防止在后续的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现有的校直装置,大多是校直辊轮的位置固定,不能根据绝缘导线的大小尺寸可以方便地调节校直辊轮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一)发明目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导线校直装置,通过转动调节机构,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的间距,以提高对绝缘导线的校直效果。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绝缘导线校直装置,包括:机架;校直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校直机构相对于所述机架移动,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导线通道;调节机构,其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转动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的间距以改变所述导线通道的大小。
7.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连接板、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和盖板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和盖板连接固定,且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底板和盖板的一侧;所述校直机构位于所述底板和盖板之间,且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向所述底板和盖板背离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延伸;所述底板和盖板分别与所述调节机构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校直机构还包括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板上,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板上,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均位于所述底板和盖板之间;转动调节机构,以使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对或相背离移动。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由上至下依次贯穿于所述盖板、所述第一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和所述底板,且所述底板和盖板分别与所述调节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分别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一滑板螺纹连接的旋向与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二滑板螺纹连接的旋向相反。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板或第二滑板连接,且所述固定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调节杆。
11.进一步地,所述机架还包括导杆,其设置于所述调节杆的两侧,且所述导杆与所述调节杆平行设置;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连接固定;所述导杆贯穿于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且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分别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交错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包括滚轮本体,所述滚轮本体设置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滚轮本体的外周轮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绝缘导线配合。
1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手柄和读数盘,所述手柄、读数盘与调节杆的顶端依次连接固定;所述读数盘上设有指针,所述读数盘位于所述盖板上方,所述盖板的顶面设有角度刻度;转动所述手柄,所述指针指向相应的角度刻度。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距离刻度,所述距离刻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的间距,以确定导线通道的大小。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导线校直装置,通过转动调节机构,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的间距,以提高对绝缘导线的校直效果;并且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同时相向运动或相背离运动,可提高调节的效率。
19.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导线校直装置,根据需要校直的绝缘导线的厚度,可计算出需要调节的距离,将该距离转换成调节杆旋转的角度,即可实现对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精确调整。
附图说明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导线校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导线校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1-第一滚轮;12-第二滚轮;13-连接板;14-底板;15-盖板;16-第一滑板;17-第二滑板;18-调节杆;19-导杆;20-凹槽;21-手柄;22-读数盘;23-指针;24-角度刻度;25-距离刻度;
25.181-第一外螺纹部;182-第二外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缘导线校直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机架、校直机构和调节机构。校直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校直机构相对于所述机架移动,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导线通道;调节机构,其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转动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之间的间距以改变所述导线通道的大小。导线通道为第一滚轮11的外径和第二滚轮12的外径之间的间隙,绝缘导线从导线通道通过,在校直时,转动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之间的间距,并使其变小,使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均与绝缘导线紧密接触,拉动绝缘导线,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转动,同时对绝缘导线的表面进行挤
压,以实现对绝缘导线的校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调节机构,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绝缘导线的校直。
2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连接板13、底板14和盖板15,所述底板14和盖板15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14和盖板15连接固定,且所述连接板13位于所述底板14和盖板15的一侧;所述校直机构位于所述底板14和盖板15之间,且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向所述底板14和盖板15背离所述连接板13的另一侧延伸;所述底板14和盖板15分别与所述调节机构转动连接。连接板13将底板14和盖板15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位于底板14和盖板15之间,底板14和盖板15对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可以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设置于机架的外侧,有利于绝缘导线的通过,不易与机架发生干涉。
2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校直机构还包括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所述第一滚轮1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板16上,所述第二滚轮1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板17上,所述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均位于所述底板14和盖板15之间;转动调节机构,以使所述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相对或相背离移动。当转动调节机构,以使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相对移动时,使得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之间的间距变小;当转动调节机构,以使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相背离移动时,使得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之间的间距变大。
3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18,所述调节杆18由上至下依次贯穿于所述盖板15、所述第一滑板16、所述第二滑板17和所述底板14,且所述底板14和盖板15分别与所述调节杆1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分别与所述调节杆18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杆18和所述第一滑板16螺纹连接的旋向与所述调节杆18和所述第二滑板17螺纹连接的旋向相反。调节杆18上可设有第一外螺纹部181和第二外螺纹部182,第一外螺纹部181和第二外螺纹部182的旋向可设为相反,第一滑板16内可设有与第一外螺纹部181相配合的内螺纹,第二滑板17内可设有与第二外螺纹部182相配合的内螺纹;这样当转动调节杆时,使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同时相对或相背离移动,可提高调节的效率;优选地,第一外螺纹部181和第二外螺纹部182可设为滚珠丝杆,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均设有与丝杆配合运动的滚珠,以提高传动效率;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分别与调节杆18螺纹连接,当调好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之间的间距后,可实现对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的位置锁定,而且易于调节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的位置,并使其定位准确。
3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均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板16或第二滑板17连接,且所述固定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调节杆18。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通过固定轴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滑板16或第二滑板17上;当拉动绝缘导线时,可带动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自由转动,以提高对绝缘导线的校直效果。
32.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移动更平稳,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机架还包括导杆19,其设置于所述调节杆18的两侧,且所述导杆19与所述调节杆18平行设置;所述导杆1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15和所述底板14连接固定;所述导杆19贯穿于所述第一滑板16和所述第二滑板17,且所述第一滑板16和所述第二滑板17分别与所述导杆19滑动连接。导杆19对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的移动具有导向作用,并可防止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在移动时由于调节杆18的转动带动其打转。
3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交错设置。优选地,第一滚轮11可在
第一滑板16上设置为两个,第二滚轮12可在第二滑板17上设置为三个,并且可将第一滚轮11设置于第二滚轮12上方,将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
3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均包括滚轮本体,所述滚轮本体设置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滚轮本体的外周轮廓上设有凹槽20,所述凹槽20与绝缘导线配合。凹槽20的设置可以避免绝缘导线跑偏。
35.如果校直辊轮可调节位置,但辊轮的位置调节仅仅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由于没有可靠的判断依据,因此校直辊轮的调节位置因个人的经验差异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会导致对绝缘导线的校直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本技术的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
3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手柄21和读数盘22,所述手柄21、读数盘22与调节杆18的顶端依次连接固定;所述读数盘22上设有指针23,所述读数盘22位于所述盖板15上方,所述盖板15的顶面设有角度刻度24;转动所述手柄21,所述指针23指向相应的角度刻度24。转动手柄21,带动调节杆18和读数盘22转动,指针23可以指示角度刻度24,可以计算出转动每个角度使得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的移动距离;另外,还可在盖板15的顶面上设置“紧”和“松”的标识,以提示调节杆18的转动方向。
3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3上设有距离刻度25,所述距离刻度25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滑板16和所述第二滑板17的间距,以确定导线通道的大小。通过距离刻度,可读取出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的精确位置尺寸,并且根据需要校直的绝缘导线的厚度,可计算出需要调节的距离,将该距离转换成调节杆18旋转的角度,即可实现对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的精确调整。为了方便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将需要校直的绝缘导线的厚度换算成相对应的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的间距。
38.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导线校直装置对绝缘导线进行校直时,如图2所示,需要调节距离的计算过程如下:
39.l=l2+l1
40.l=d+t
41.因此,l2+l1=d+t
42.l2=d+t-l1,因此可计算出需要调节的l2的距离。
43.假设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之间的初始值为l3,则需要转动角度为:
44.l3-l2=np/2
45.需要选择的角度即为n/2个360
°
即可。
46.其中,第一滑板16和第二滑板17的厚度均为l1;第一滚轮11和第二滚轮12的直径均为d;p为丝杆的导程或螺纹的螺距;t为需要校直的绝缘导线厚度。
47.工作原理: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在调节杆上可垂直移动,并且转动调节杆时,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运动方向相反或相向运动,以此来调节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的相对距离。上下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同时运动,提高调节的效率。调节杆上固定有读数盘和调节手柄,读数盘可设为透明材质,并且上面标注有指针线。盖板上设置有“松”“紧”标识和角度刻度,便于通过读数盘来读取调节手柄转动的角度;根据丝杆的导程(或螺纹的螺距),可计算出每一个刻度代表的调节杆行程,对应为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在垂直方向的运动距离,便于精确调整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的距离;并且连接板上还设置有距离刻度,可用来观察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精确位置尺寸。
48.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