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91032发布日期:2023-03-31 14:2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CCS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ccs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cs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2.电池模组通常包括电芯、温度传感器以及fpc等部件,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电芯的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给fpc。现有技术中,温度传感器与电芯之间采用导热胶粘接固定,电芯发出的热量通过导热胶传递给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传感器对温度的采集。
3.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温度传感器与电芯之间的间隙较小,向该间隙内填充导热胶十分困难,并且该间隙也不易被导热胶完全填充,进而容易出现温度传感器脱离导热胶而无法采集电芯温度的问题。
4.因此,如何降低温度传感器与电芯的组装难度,并且使温度传感器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电芯上,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cs组件,该ccs组件不仅能够降低温度传感器与电芯的组装难度,还能够使温度传感器稳定地固定在电芯上。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ccs组件,ccs组件设置于电芯与电池箱的箱盖之间,ccs组件包括:
8.ccs支架,ccs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压紧片,压紧片具有弹性,且压紧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支架本体连接;
9.温度传感器,第二端用于将温度传感器压紧在电芯上。
10.可选地,ccs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与支架本体连接,温度传感器夹设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
11.可选地,支架本体上设有镂空区,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镂空区内,镂空区用于向温度传感器与电芯之间注入导热胶。
12.可选地,支架本体的边缘凸设有挡胶壁,挡胶壁沿支架本体的周向延伸且首尾相连,挡胶壁与支架本体的端面之间形成溢胶槽。
13.可选地,ccs组件还包括汇流排和第一固定件,汇流排设置在支架本体上,汇流排的端部跨过并伸出于挡胶壁,汇流排跨过挡胶壁的部分朝向背离挡胶壁的方向拱起并形成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件用于将第一固定部压紧在第一固定槽与挡胶壁之间。
14.可选地,ccs组件还包括fpc和第二固定件,fpc设置在支架本体上,fpc的端部跨过并伸出于挡胶壁,fpc跨过挡胶壁的部分朝向背离挡胶壁的方向拱起并形成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件用于将第二固定部压紧在第二固定槽与挡胶壁之间。
15.可选地,ccs组件还包括fpc和电压采集片,fpc包括fpc本体和缓冲臂,缓冲臂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fpc本体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具有弹性,电压采集片的一端用于与电芯连接,电压采集片的另一端与第四端连接。
16.可选地,fpc还包括第二连接部,第四端与fpc本体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小于第一连接部的结构强度。
17.可选地,fpc本体、缓冲臂、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化结构,且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
1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中的温度传感器能够较为稳定地固定在电芯上,并且该电池模组中的温度传感器与电芯的组装难度较低。
19.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0.电池模组,包括电芯以及上述的ccs组件,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二端压紧在电芯上。
21.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较为稳定地固定在电芯上,并且温度传感器与电芯的组装难度较低。
2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3.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以及上述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安装在电池箱内。
24.可选地,支架本体上凸设有防呆部,电池箱内设有防呆间隙,防呆部插设在防呆间隙内。
25.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cs组件,设置具有弹性的压紧片,使压紧片的第一端与ccs支架的支架本体连接,使压紧片的第二端将温度传感器压紧在电芯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热胶无法填充间隙导致的温度传感器脱离导热胶的问题,提高了温度传感器固定在电芯上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温度传感器采集电芯温度的稳定性;并且,对温度传感器与电芯进行组装时,稍微抬起压紧片的第二端,使压紧片发生变形,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电芯上,而后松开压紧片的第二端,压紧片回弹,并且压紧片回弹时带动第二端将温度传感器压紧在电芯上即可,大大降低了温度传感器与电芯的组装难度,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采用上述的ccs组件,其温度传感器能够较为稳定地固定在电芯上,提高了温度传感器采集电芯温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该电池模组的温度传感器与电芯的组装难度较低,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采用上述的电池模组,其温度传感器能够较为稳定地采集电芯的温度,进而为电池包控制电芯的温度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并且,该电池包的温度传感器与电芯的组装难度较低,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供货周期的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cs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30.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31.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cs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33.图5是图4中c处局部放大图。
34.图中:
35.110、支架本体;120、压紧片;131、第一限位块;132、第二限位块;140、镂空区;151、挡胶壁;1511、第二卡条;152、溢胶槽;160、防呆部;200、温度传感器;300、汇流排;410、第一固定件;420、第二固定件;421、第二卡块;510、fpc本体;520、缓冲臂;531、第一连接部;532、第二连接部;540、连接片;600、电压采集片。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cs组件,该ccs组件设置在电芯与电池箱的箱盖之间,该ccs组件不仅能够降低温度传感器与电芯的组装难度,还能够使温度传感器稳定地固定在电芯上。
41.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ccs组件包括ccs支架和温度传感器200,ccs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10和压紧片120,压紧片120具有弹性,且压紧片12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支架本体110连接,第二端用于将温度传感器200压紧在电芯上。
42.该ccs组件设置具有弹性的压紧片120,使压紧片120的第一端与ccs支架的支架本体110连接,使压紧片120的第二端将温度传感器200压紧在电芯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热胶无法填充间隙导致的温度传感器200脱离导热胶的问题,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00固定在电芯上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00采集电芯温度的稳定性;并且,对温度传感器200与电芯进行组装时,稍微抬起压紧片120的第二端,使压紧片120发生变形,将温度传感器200放置在电芯上,而后松开压紧片120的第二端,压紧片120回弹,并且压紧片120回弹时带动第二端将温度传感器200压紧在电芯上即可,大大降低了温度传感器200与电芯的组装难度,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43.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ccs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块131和第二限位块132,第一限位块131和第二限位块132均与支架本体110连接,温度传感器200夹设于第一限位块131和第二限位块132之间,由此实现对温度传感器200水平方向上的限位,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00固定在电芯上的稳定性,避免了由于温度传感器200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而出现的温度采集不准确的问题,最终具有提高温度采集稳定性的效果。
44.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本体110上设有镂空区140,温度传感器200设置于镂空区140内,镂空区140用于向温度传感器200与电芯之间注入导热胶,在压紧片120的第二端将温度传感器200压紧在电芯的基础上,采用导热胶对温度传感器200和电芯进行粘接固定,进一步提高温度传感器200和电芯固定的稳定性,并且,镂空区140的设置扩大了导热胶的注入空间,进而降低了注入导热胶的难度,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将镂空区140尽可能地扩大,以进一步降低注入导热胶的难度。
45.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ccs组件还包括fpc和电压采集片600,fpc包括fpc本体510和缓冲臂520,缓冲臂520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fpc本体510通过第一连接部531连接,第一连接部531具有弹性,电压采集片600的一端用于与电芯连接,电压采集片600的另一端与第四端连接,电压采集片600选用本领域中较为常见的镍片,用于采集电芯的电压并将电压数据通过缓冲臂520的第四端传输给fpc本体510,对电芯和ccs组件进行组装时,若电芯与fpc本体510之间存在安装尺寸公差,则具有弹性的第一连接部531发生变形,以吸收该安装尺寸公差,确保电芯能够与ccs组件顺利组装,另外,在电芯充放电过程中,电芯发生膨胀会使电芯与fpc本体510之间出现膨胀尺寸公差,此时,具有弹性的第一连接部531发生变形,以吸收该膨胀尺寸公差,避免fpc本体510由于膨胀尺寸公差发生局部断裂的问题。
46.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fpc还包括第二连接部532,第四端与fpc本体510通过第二连接部532连接,第二连接部532的结构强度小于第一连接部531的结构强度,使得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二连接部532能够断开,将缓冲臂520的第四端通过第二连接部532与fpc本体510连接,使得缓冲臂520的第四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第四端发生晃动,提高了第四端与电压采集片600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电压采集片600与第四端连接失效后错位出现的短路问题,而当电芯发生膨胀使电芯与fpc本体510之间出现膨胀尺寸公差时,第一连接部531发生变形,当第一连接部531变形到一定程度时,结构强度较小的第二连接部532能够断开,第一连接部531继续变形,以继续吸收膨胀尺寸公差,避免fpc本体510由于膨胀尺寸公差发生局部断裂的问题。
47.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fpc本体510设置在支架本体110上,fpc本体510上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外壁与fpc本体510之间通过具有弹性的连接片540连接,温度传感器200设置在安装槽内,当压紧片120回弹使第二端将温度传感器200压紧在电芯上时,连接片540发生变形使安装槽和温度传感器200一同压紧在电芯上,连接片540的变形提高了第二端对温度传感器200的压紧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将温度传感器200固定在电芯上的稳定性,并且,对温度传感器200和电芯进行组装时,可以先将温度传感器200放置在安装槽内,而后再稍微抬起压紧片120的第二端,具有进一步降低温度传感器200与电芯组装难度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省去安装槽和连接片540,直接采用压紧片120的第二端将温度传感器200压紧在电芯上,根据实际生产和使用需求而定即可。
48.可选地,fpc本体510、缓冲臂520、第一连接部531、第二连接部532以及连接片540为一体式结构,以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532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一连接部531的横截面面积,以实现第二连接部532结构强度小于第一连接部531结构强度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若fpc本体510、缓冲臂520、第一连接部531以及第二连接部532为非一体式结构,则可以选用结构强度较低的材料制成第二连接部532,使得第二连接部532的结构强度小于第一连接部531的结构强度,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而定即可。
49.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支架本体110的边缘凸设有挡胶壁151,挡胶壁151沿支架本体110的周向延伸且首尾相连,挡胶壁151与支架本体110的端面之间形成溢胶槽152,溢胶槽152用于装承支架本体110与箱盖之间多余的胶水,挡胶壁151用于防止溢胶槽152内的胶水外溢,具体而言,由于上述fpc本体510与支架本体110通常采用结构胶或者导热胶等胶水粘接固定,加之上述温度传感器200与电芯之间也通过导热胶粘接固定,使得支架本体110的端面上会存有多余的胶水,将电池模组装入电池箱的箱体后,再将电池箱的箱盖与电池箱的箱体扣合连接,此时,多余的胶水会随着箱盖的扣合流入溢胶槽152,避免了多余的胶水溢出到电池模组外部,解决了电池模组侧面溢胶的问题。另一方面,溢胶槽152的设置还具有提高支架本体110结构强度的效果。
50.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ccs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420,fpc本体510设置在支架本体110上,fpc本体510的端部跨过并伸出于挡胶壁151,fpc本体510跨过挡胶壁151的部分朝向背离挡胶壁151的方向拱起并形成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件420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件420用于将第二固定部压紧在第二固定槽与挡胶壁151之间,由此实现对fpc本体510的固定效果。
51.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挡胶壁15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卡条1511,第二固定槽的侧壁具有弹性,且第二固定槽的内壁凸设有第二卡块421,第二固定槽的侧壁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且第二固定槽回弹时能够带动第二卡块421卡在第二卡条1511的端面上,由此实现第二固定件420将第二固定部压紧在第二固定槽与挡胶壁151之间的效果,并且,该结构设置还使得第二固定件420能够与挡胶壁151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和更换第二固定件42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二固定件420将第二固定部压紧在第二固定槽与挡胶壁151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例如,在挡胶壁151的外壁上设置具有弹性的卡块,在第二固定槽的侧壁上设置卡孔,卡块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直至卡块卡接在卡孔内;或者,还可以通过热熔连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第二固定件420与挡胶壁151的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固定件420将第二固定部压紧在第二固定槽与挡胶壁151之间。
52.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fpc和第二固定件42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fpc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110相对的两侧。
53.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ccs组件还包括汇流排300和第一固定件410,汇流排300设置在支架本体110上,汇流排300的端部跨过并伸出于挡胶壁151,汇流排300跨过挡胶壁151的部分朝向背离挡胶壁151的方向拱起并形成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件410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件410用于将第一固定部压紧在第一固定槽与挡胶壁151之间,由此实现对汇流排300的固定效果。
54.进一步地,挡胶壁15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卡条,第一固定槽的侧壁具有弹性,且第一固定槽的内壁凸设有第一卡块,第一固定槽的侧壁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且第一固
定槽回弹时能够带动第一卡块卡在第一卡条的端面上,由此实现第一固定件410将第一固定部压紧在第一固定槽与挡胶壁151之间的效果,并且,该结构设置还是得第一固定件410能够与挡胶壁151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和更换第一固定件41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固定件410将第一固定部压紧在第一固定槽与挡胶壁151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例如,在挡胶壁151的外壁上设置具有弹性的卡块,在第一固定槽的侧壁上设置卡孔,卡块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直至卡块卡接在卡孔内;或者,还可以通过热熔连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第一固定件410与挡胶壁151的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固定件410将第一固定部压紧在第一固定槽与挡胶壁151之间。
55.可选地,汇流排300可以采用铜质或者铝质等具有导电特性的材料制成。
56.可选地,汇流排包括串联汇流排、串联长汇流排以及输出排,串联汇流排和串联长汇流排均用于多个电芯之间的电连接,且串联汇流排和串联长汇流排均与输出排连接,以实现电芯与外部电器元件的电连接,上述汇流排300为输出排,输出排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正极输出排,另一个为负极输出排,第一固定件41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固定件410用于固定正极输出排,另一个第一固定件410用于固定负极输出排。
5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电芯以及上述的ccs组件,温度传感器200通过第二端压紧在电芯上,该电池模组采用上述的ccs组件,其温度传感器200能够较为稳定地固定在电芯上,提高了温度传感器200采集电芯温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该电池模组的温度传感器200与电芯的组装难度较低,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5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以及上述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安装在电池箱内,该电池包采用上述的电池模组,其温度传感器200能够较为稳定地采集电芯的温度,进而为电池包控制电芯的温度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并且,该电池包的温度传感器200与电芯的组装难度较低,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供货周期的效果。
59.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支架本体110上凸设有防呆部160,电池箱内设有防呆间隙(图中未示出),防呆部160插设在防呆间隙内,防呆间隙能够与防呆部160配合防止支架本体110与电池箱反向组装,具体而言,电池箱内设有多个液冷管路,在多个液冷管路之间留有防呆间隙,且该防呆间隙只设置在电池箱的一侧,对ccs组件与电池箱进行组装时,将防呆部160插入防呆间隙即为组装方向正确,若防呆部160朝向未留有防呆间隙的一侧,则ccs组件无法装入电池箱,该结构设置相较于采用标识或者颜色防呆而言更加直观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60.可选地,支架本体110、压紧片120、第一限位块131、第二限位块132、挡胶壁151、第一卡条、第二卡条1511以及防呆部160为一体式结构,且均采用塑胶材料制成,以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6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