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8126发布日期:2023-03-29 13:3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2.电池包内部具有线束,为避免线束晃动,通常需要使用固定结构来固定线束。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卡扣或扎带等方式来固定线束。然而,上述固定方式操作较为复杂,固定线束的效率较低,使得电池包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包,以解决现有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固定方式较为复杂,固定线束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背的外观面和内壁面;
6.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连接;
7.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内壁面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件围合形成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被配置为安装线束,以使线束夹紧于所述夹持槽。
8.可选的,所述夹持件具有面向所述内壁面的夹持面,所述夹持面自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处向所述内壁面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夹持槽的槽宽在所述夹持槽的槽口朝向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9.可选的,在所述夹持槽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夹持面包括导入段和夹持段,所述导入段远离所述夹持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槽的槽口,所述夹持段远离所述导入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槽的槽底;所述导入段与所述连接件的夹角α,大于所述夹持段与所述连接件的夹角β。
10.可选的,所述夹持面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入段和夹持段连接,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连接件的夹角γ,小于所述导入段与所述连接件的夹角α,并大于所述夹持段与所述连接件的夹角β。
11.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呈长条状,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壁面,另一端连接所述夹持件。
12.可选的,所述夹持件在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呈长条状,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一连接臂沿所述夹持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壁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壁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
13.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内壁面的一端凸设有第一连接凸台,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一连接凸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和/或,
14.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内壁面的一端凸设有第二连接凸台,所述第二连接臂和
所述第二连接凸台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
15.可选的,所述夹持件为弹性夹持件。
16.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和/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夹持件一体成型。
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通过将连接件和夹持件与壳体围合形成有夹持槽,只要用力将线束挤入夹持槽后,线束即可得到固定,如此,操作步骤少,也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工具即可完成线束的固定工作,操作简单,固定效率高,提高了电池包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所示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所示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和电池包,以解决现有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固定方式较为复杂,固定线束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30.为了清楚的说明线束固定结构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线束固定结构进行介绍。
31.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可应用于电池包,该线束固定结构包括壳体100、连接件200和夹持件300。所述壳体100具有相背的外观面101和内壁面102。所述连接件20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面102连接。所述夹持件300与所述连接件200远离所述壳体100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件300与所述内壁面102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夹持件30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件200围合形成有夹持槽103,所述夹持槽103被配置为安装线束,以使线束夹紧于所述夹持槽103。其中,夹持件300与内壁面102可以整体相互平行,也可
以相互呈夹角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要使得夹持件300与壳体100、连接件200围合形成有夹持槽103即可。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线束的尺寸而合理设置夹持件300与壳体100、连接件200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形成的夹持槽103的至少部分的宽度小于线束的宽度,如此,将线束挤入夹持槽103内时,线束夹紧于夹持槽103,以起到固定线束的作用。
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件200和夹持件3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有夹持槽103,只要用力将线束挤入夹持槽103后,线束即可得到固定,如此,操作步骤少,也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工具即可完成线束的固定工作,操作简单,固定效率高,提高了电池包的生产效率。
33.为便于将线束挤入夹持槽10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300为弹性夹持件300。比如,弹性件的材料可以选择塑胶、橡胶等。如此,在将线束挤入夹持槽103的过程中,夹持件300能在线束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以远离内壁面102,从而使得夹持槽103的槽口变大,以便线束进入夹持槽103,提高固定线束的操作效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00也可以为弹性连接件200,以进一步便于将线束挤入夹持槽103。
34.为提高线束固定结构的固定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300具有面向所述内壁面102的夹持面,所述夹持面自所述夹持件300与所述连接件200的连接处向所述内壁面102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夹持槽103的槽宽在所述夹持槽103的槽口朝向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也即,夹持面设置为倾斜面,使得夹持面与内壁面102的间距自夹持槽103的槽口朝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夹持槽103的槽宽在夹持槽103的槽口朝向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如此,将线束挤入夹持槽103后,线束不易从槽口脱离至夹持槽103外,保证线束稳固的夹固于夹持槽103,从而提高了线束固定结构的固定效果。
35.进一步的,在所述夹持槽103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夹持面包括导入段310和夹持段330,所述导入段310远离所述夹持段33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槽103的槽口,所述夹持段330远离所述导入段3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槽103的槽底;所述导入段310与所述连接件200的夹角α,大于所述夹持段330与所述连接件200的夹角β。也即,导入段310相对于内壁面102的倾斜角度较小,以利于引导线束自夹持槽103的槽口逐渐进入夹持槽103,而夹持段330相对于内壁面102的倾斜角度较大,以形成较大的夹持空间以容纳线束。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面还包括过渡段320,所述过渡段32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入段310和夹持段330连接,所述过渡段320与所述连接件200的夹角γ,小于所述导入段310与所述连接件200的夹角α,并大于所述夹持段330与所述连接件200的夹角β。过渡段320起到过渡作用,避免导入段310和夹持段330之间的倾斜度差异较大,以避免在导入段310和夹持段330之间形成尖角,以避免夹持件300损坏线束,保证线束固定结构的可靠性。
37.关于连接件200的具体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00包括第一连接臂210,所述第一连接臂210呈长条状,所述第一连接臂210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壁面102,另一端连接所述夹持件300。如此设置,使得夹持件300能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程度,以便线束进入夹持槽103,提高固定线束的操作效率。
38.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300在长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连接件200还包括第二连接臂220,所述第二连接臂220呈长条状,所述第二连接臂220和第一连接臂210沿所述夹持件3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210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壁面
10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接臂220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壁面10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如此设置,增大了连接件200与夹持件300的连接强度,而且使得夹持件300的两端受力平衡,保证夹持件300在线束的挤压下能受力平衡,避免夹持件300局部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等异常情况,保证线束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210远离所述内壁面102的一端凸设有第一连接凸台211,所述第一连接臂210和所述第一连接凸台211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220远离所述内壁面102的一端凸设有第二连接凸台221,所述第二连接臂220和所述第二连接凸台221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凸台211和第二连接凸台221,增大了连接件200与夹持件300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大了连接件200与夹持件300的连接强度,保证连接件200与夹持件300的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等异常情况,保证线束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0.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凸台211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10朝向所述夹持槽103的槽口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凸台221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220朝向所述夹持槽103的槽口的一侧。如此,相比第一连接凸台211和第二连接凸台221设置于其他位置,比如相比第一连接凸台211凸设于第一连接臂210背离夹持槽103的槽口的一侧,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更有利于增大夹持槽103的体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41.提高线束固定结构的强度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所述连接件200与所述壳体100一体成型;和/或,所述连接件200与所述夹持件30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是冲压成型、注塑成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
4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线束固定结构,该电池包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池包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