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2265发布日期:2023-05-14 15:1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1、脉冲变压器是一种产生脉冲波电动势的变压器,脉冲变压器一般由导电的绕组、导磁的铁芯及外壳组成。

2、以6pin脉冲变压器为例,受不同的外壳结构的影响,引线与外壳上的引脚的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缠线的连接方式,但现有可用于缠线的外壳结构只能采用手工缠线,故而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需要依赖大量的人工、对操作者的熟练度要求高、耗费工时且成本较高,使得产品生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批量生产,同时缠线稳固性也不高;第二种是自动化点焊的连接方式,即将外壳结构上的内引脚改为扁平的铜箔式内引脚,其中引线需要借助设备的高压电流实现引线与扁平的内引脚焊接,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此方式的技术缺点是:引线与扁平的内引脚点焊后,漆薄膜引线的漆膜容易残留导致包焊假焊,引线与扁平的引脚接触面积过小,故而对设备精度要求高,且容易脱线,生产质量低下。

3、所以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适用于自动化缠线,同时提高引线与引脚的连接稳固性,提高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脉冲变压器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包括外壳体及引脚组,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端面挡墙及第一侧面挡墙,所述第一端面挡墙与所述第一侧面挡墙连接,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挡墙与第一侧面挡墙之间,所述第一端面挡墙上设置有第一防护凸台,所述第一防护凸台上设置有第一避让结构;所述引脚组包括第一外引脚及第一内引脚,所述第一外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挡墙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上,所述第一内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挡墙的顶面上,所述第一内引脚与所述第一侧面挡墙的顶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下沉结构,所述第一下沉结构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内引脚的高度。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挡墙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内引脚的一侧。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引脚上开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用于对引线进行限位固定。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底板、第二端面挡墙及第二侧面挡墙,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端面挡墙、第一侧面挡墙、第二端面挡墙及第二侧面挡墙围绕所述底板的四周设置,所述第一端面挡墙与所述第二端面挡墙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挡墙与所述第二侧面挡墙相对设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面挡墙上设置有第二防护凸台,所述第二防护凸台与所述第一防护凸台相对设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凸台上设置有第二避让结构。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组还包括第二外引脚,所述第二外引脚设置于第二侧面挡墙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组还包括第二内引脚,所述第二内引脚设置于第二侧面挡墙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内引脚与所述第一内引脚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内引脚与所述第二侧面挡墙的顶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下沉结构,所述第二下沉结构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内引脚的高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沉结构的下沉距离为0.15mm。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为绝缘外壳体。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通过设置外壳体及引脚组,线圈及磁芯放置在外壳体的容置腔,通过第一端面挡墙、第一侧面挡墙、第二端面挡墙及第二侧面挡墙,可以对线圈及磁芯起到绝缘保护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凸台及第二防护凸台,可以增加容置腔内各线圈及磁芯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距离,防止各线圈与磁芯与印刷电路板太近而造成安全隐患;通过在第一防护凸台上设置第一避让结构,从而为自动缠线设备的缠线筒留出足够的空间,避免第一防护凸台对缠线筒造成干涉,进而能够适用于自动化生产;还能够通过第一下沉结构增加第一内引脚的高度,从而能够配合自动化缠线作业保证引线达到1.5~3圈的绕线圈数,进而也能够保证缠线后的稳固性,提高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挡墙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内引脚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引脚上开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用于对引线进行限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底板、第二端面挡墙及第二侧面挡墙,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端面挡墙、第一侧面挡墙、第二端面挡墙及第二侧面挡墙围绕所述底板的四周设置,所述第一端面挡墙与所述第二端面挡墙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挡墙与所述第二侧面挡墙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挡墙上设置有第二防护凸台,所述第二防护凸台与所述第一防护凸台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凸台上设置有第二避让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组还包括第二外引脚,所述第二外引脚设置于第二侧面挡墙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组还包括第二内引脚,所述第二内引脚设置于第二侧面挡墙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内引脚与所述第一内引脚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内引脚与所述第二侧面挡墙的顶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下沉结构,所述第二下沉结构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内引脚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沉结构的下沉距离为0.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为绝缘外壳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自动化缠线的脉冲变压器外壳结构,包括外壳体及引脚组,外壳体上设有第一端面挡墙及第一侧面挡墙,外壳体上开设有容置腔,第一端面挡墙上设置有第一防护凸台,第一防护凸台上设置有第一避让结构;引脚组包括第一外引脚及第一内引脚,第一侧面挡墙上设置有第一下沉结构,第一下沉结构用于增加第一内引脚的高度。本技术的通过第一防护凸台增加线圈及磁芯与电路板之间的距离,防止距离太近而造成安全隐患;通过第一避让结构,从而为自动缠线设备的缠线筒留出足够的空间避免干涉,通过第一下沉结构增加第一内引脚的高度,从而能够配合自动化缠线作业保证引线达到1.5~3圈,保证缠线的稳固性,提高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叶小龙,苏相河,傅金华,易志福,马国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攸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