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4242发布日期:2023-09-09 15:3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的,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国家新能源事业的发展,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逐步提升,ctp作为一种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技术应用而生。ctp技术全称cell to pack,也叫无模组技术,现有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是彻底取消模组的方案,;二是小模组整合为大模组的方案。ctp技术是将电池—模组—整包这一制造过程简化为电池—整包,省略了多个模组组装这个中间过程,能够大幅减低整包重量,从而提高能量密度。

2、磷酸铁锂电池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是10℃~25℃,过高或过低的工作温度都将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在冬季尤其是在北方,环境温度会达到0℃以下,因此为了保证电池正常运行,需要在电池模组中设置加热装置保证电池的工作温度。

3、除此之外,现有技术方案,通常是从电芯制作成模组,一个pack由多个模组组成。模组零部件包括端侧板,铜排,隔片等,多个模组所用的结构件较多,pack能量密度偏低,造成搭载的整车续航里程不高;

4、并且进一步的,现有小模组方式通常用打包带压紧电芯与端板,但是该设计选用的电芯膨胀力较大,打包带箍紧后时间较长会产生松弛。松弛后电芯间仅凭着双面胶的粘接力,可能会松散,存在安全隐患。且小模组之间存在3-5mm安装间隙,相较于大模组对安装空间要求更为严苛。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主要用于解决在低温下保证电池的工作温度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包括:

4、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合围形成框型结构;

5、多个设于所述框型结构内的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堆叠以形成一电芯列,多个所述电芯列沿第二方向堆叠以形成一电芯组;

6、加热膜,两相邻的所述电芯列之间、和/或所述电芯组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所述加热膜。

7、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所述电芯组与所述端板之间设有隔热保温棉。

8、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所述电芯组与所述侧板之间的加热膜处设有pc隔片。

9、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所述端板上设有用于预固定所述侧板的定位销;

10、所述端板与所述侧板之间铆接。

11、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还包括: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框型结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的两端分别向下折弯形成上盖板固定部,所述上盖板固定部与所述端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12、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至少包括箱体底板和环绕于所述箱体底板的外缘布置的箱体侧围;

13、所述箱体底板上涂设结构胶,所述端板、所述侧板、所述电芯组以及所述上盖板均置于所述箱体内。

14、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还包括:拉杆,多个所述拉杆贯穿所述端板并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15、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所述电芯组的下端突出于所述端板和所述侧板以形成突出部;

16、还包括:环氧树脂条,所述环氧树脂条设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

17、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所述电芯之间设有隔片,所述隔片粘接并绝缘两相邻的所述电芯。

18、上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中,所述端板和所述隔热保温棉上均开设有供所述加热膜的线束或端子通过的避让槽。

19、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设置硅胶加热膜,通过加热膜对模组内电芯进行加热,可改善磷酸铁锂电芯在低温下放电效率不佳的问题,提升搭载整车的续航里程。

21、(2)本实用新型将现有设计更改为ctp大模组,减少模组结构件,提高能量密度与成组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整包质量,提高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22、(3)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多个模组组成电池包的设计相比,ctp大模组仅有一个模组,提升pack效率,降低模组入箱所用的工时。同时采用大模组可降低对安装空间的需求;

23、(4)本实用新型不再采用打包带箍紧电芯的设计方式,端侧板铆接方案取代了传统的打包带设计,模组抵抗电芯膨胀的能力更强了(电芯循环次数多了后会膨胀),模组的刚性也得到了提升,不会因打包带松弛造成电芯松散,可有效规避打包带老化失效后带来的售后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与所述端板之间设有隔热保温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与所述侧板之间的加热膜处设有pc隔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设有用于预固定所述侧板的定位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框型结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的两端分别向下折弯形成上盖板固定部,所述上盖板固定部与所述端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至少包括箱体底板和环绕于所述箱体底板的外缘布置的箱体侧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多个所述拉杆贯穿所述端板并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的下端突出于所述端板和所述侧板以形成突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之间设有隔片,所述隔片粘接并绝缘两相邻的所述电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和所述隔热保温棉上均开设有供所述加热膜的线束或端子通过的避让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端板,侧板和端板合围形成框型结构;多个设于框型结构内的电芯,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堆叠以形成一电芯列,多个电芯列沿第二方向堆叠以形成一电芯组;加热膜,两相邻的电芯列之间、和/或电芯组与侧板之间设有加热膜。本技术设置硅胶加热膜,通过加热膜对模组内电芯进行加热,可改善磷酸铁锂电芯在低温下放电效率不佳的问题,提升搭载整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东,宋孝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