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体、热管理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76326发布日期:2023-05-27 12:0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集流体、热管理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流体、热管理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单体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

2、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降低电池的热失控风险,是电池技术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流体、热管理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其能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流体,用于电池的热管理组件,包括壳体和分隔部。壳体具有集流腔,集流腔用于与热管理组件的多个换热通道相连。分隔部设于集流腔中,集流腔包括多个凹腔,分隔部将多个凹腔隔开,各凹腔用于与至少一个换热通道连通。

3、在壳体上设置分隔部,将集流腔分隔成多个凹腔,多个换热通道通过多个凹腔串联连通,可改善集流体单一腔体导致的电池单体受热不均的现象,提高电池单体的换热效果,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和分隔部为一体形成结构。

5、一体形成的设置方式不仅可显著提高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而且也显著提高了分隔部和壳体在连接处的密封性,降低相邻的凹腔发生串流的风险,减轻换热液体的混合导致的温度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提高电池单体的换热效果,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6、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腔包括容纳凹部,容纳凹部从壳体的面向换热通道的一端凹陷;多个凹腔从容纳凹部的底面向背离容纳凹部的一侧凹陷。

7、容纳凹部的底面可对具有换热通道的部件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安装;容纳凹部的侧面可增大与具有换热通道的部件的连接面积,增加连接的可靠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凹部的底面包括环形部,环形部位于凹腔的外周侧。

9、在凹腔的外周侧设置环形部,可进一步增大与凹腔连通的部件的作用面积,便于该部件的定位和安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凹腔包括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集流体包括第一接头,第一接头连接于壳体,集流体具有连通第一接头和第一凹腔的第一通道。

11、通过第一通道连通第一接头和第一凹腔,相比于将第一接头和第一凹腔直接相连通的方案来说,该种设置方式无需过多设计第一接头的形状,只需在壳体上设置第一通道将二者连通即可,为第一接头和第一凹腔的布置提供了方便。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和第一接头一体设置。

13、壳体和第一接头采用一体设置的方式制作,可以显著提高二者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集流体使用的耐久性。并且,一体设置使得壳体和第一接头在连接处具有极高的密封性能,减少了换热液体流出的体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果,降低了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14、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体还包括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两侧,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连通。

15、第二接头用于将第一接头中的换热液体导出至相邻集流体中,实现换热液体在多个集流体中的流通,从而对多个电池单体进行换热。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外部的基准件配合。

17、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定位部,定位部与外部的基准件相配合,用于实现集流体的定位甚至固定,从而便于将多个集流体装配于一起。

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换热板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流体,换热板形成有多个换热通道,壳体连接于换热板的端部并封闭多个换热通道,各凹腔与至少一个换热通道连通。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包括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板本体中的多个隔挡部,多个隔挡部用于将板本体分隔成多个换热通道。

20、多个隔挡部将板本体分隔成多个换热通道,使得多个换热通道彼此独立,降低了换热液体在相邻的换热通道中串流的风险,从而提高换热效果,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组件还包括挡板,挡板位于换热板和集流体之间,挡板用于将部分的换热通道与集流腔隔开。

22、挡板用于将部分的换热通道与集流腔隔开,即集流腔并不与其正对的所有换热通道连通,仅与部分的换热通道连通,对于换热板来说,其中的部分换热通道并不流通换热液体,如此一来,则可在满足换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换热液体的体积,进而减轻电池的重量。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与集流体一体形成;和/或,挡板与换热板一体形成。将挡板与集流体和换热板中的至少一者一体形成,可简化后续的加工工艺,而且一体形成的两者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24、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腔包括容纳凹部,容纳凹部从壳体的面向换热板的一端凹陷,多个凹腔从容纳凹部的底面向背离容纳凹部的一侧凹陷;挡板连接于容纳凹部的底面。

25、将挡板连接于容纳凹部的底面,可增大挡板与集流体的接触面积,容纳凹部对挡板起到定位作用,便于安装,并且,壳体可对挡板起到保护作用。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具有多个避让孔,凹腔通过对应的避让孔与换热通道连通。

27、设置避让孔连通凹腔和换热通道,相比于设置多个封堵板进行封堵的方式来说,避让孔的存在可使一个挡板替代多个封堵板,便于安装。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的数量为二,两个挡板对应设置于换热通道的两端,两个挡板的避让孔在两个挡板的排列方向一一对应。

29、设置两个挡板对换热通道的两端进行封堵,相比于一端封堵、一端不堵的方式来说,可使得换热液体始终处于流通状态,改善因一端封堵、一端不堵导致的换热液体在一端被封堵的换热通道中的滞留问题,进而提高换热效果,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面向换热板,挡板包括凸出于第一表面的凸部,凸部与换热通道的侧壁插接配合。

31、设置与换热通道侧壁插接的凸部,使凸部与换热板贴合的更为紧密,方便二者的连接,也方便二者后续与集流体的连接。同时,凸部也在挡板装配于换热板时形成定位作用。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包括凹部,凹部相对于第二表面凹陷,凹部与凸部相对设置。

33、设置凹部,可减轻挡板的重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3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和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用于调节电池单体的温度。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组件的数量有多个,多个热管理组件依次布置,相邻的热管理组件之间设有电池单体。如此一来,热管理组件的两侧均可对电池单体进行换热,换热效率较高,降低了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用于连通相邻的热管理组件。

37、通过连接管连接相邻的热管理组件,可以通过改变连接管的长度来调节相邻的热管理组件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池单体,提高热管理组件的适用性。

38、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