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6415发布日期:2023-06-03 09:0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和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和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1、连接器多用在新能源汽车中,用于连接其内部的各元器件。相关技术中的连接器在其出线处的尾部会套设密封圈和带有卡扣结构的尾盖,以防止设置在连接器中的线缆松动;但采用此种方式,尾盖可能会随着线缆的不规则摆动而产生形变导致松动,不仅有脱落的风险,也会影响后续的装配工序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尾盖和第二尾盖,且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之间存有间隙,从而可以在穿设于尾盖组件的线缆摆动时,分散因此产生的应力,从而减小第一尾盖和第二尾盖在线缆摆动时对相互的影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新能源汽车内的元器件,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线缆,所述连接器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置腔和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置线缆;和

4、尾盖组件,所述尾盖组件包括第一尾盖和第二尾盖,所述第一尾盖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尾盖盖合所述第一开口,使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隔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尾盖具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尾盖盖合所述第二开口,使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隔板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具有间隙。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6、主体段,所述主体段背离所述尾盖组件的一端设有插接座子,所述线缆抵接于所述插接座子的底部;和

7、卡接段,所述卡接段设于所述主体段靠近所述尾盖组件的一端,所述主体段和所述卡接段之间形成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卡接段背离所述主体段的一端;所述尾盖组件与所述卡接段卡接,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抵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段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

9、凸起,所述凸起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凸起设于所述卡接段,并沿垂直于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凸起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尾盖和所述第二尾盖;和

10、卡接筋,所述卡接筋包括至少两个,每一所述卡接筋间隔设于两个所述凸起之间,至少两个所述卡接筋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尾盖和所述第二尾盖。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筋沿平行于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卡接筋远离所述尾盖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尾盖和所述第二尾盖上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对应所述凸起设置,所述凸起卡接于卡接孔;

13、所述第一尾盖和所述第二尾盖上还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对应所述卡接筋设置,所述卡接筋卡接于所述卡接槽。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尾盖和所述第二尾盖均包括:

15、盖体,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壳体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卡接孔设于所述盖体相对的两侧,并连通于所述凹槽的槽壁;所述卡接槽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壁上;

16、限位筒,所述限位筒设于所述盖体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限位筒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筒口,所述筒口连通于所述凹槽;以及

17、加强筋,所述限位筒的外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限位筒和所述盖体。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抵接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尾盖组件的一面设有防呆柱,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壳体的一面设有防呆孔,所述防呆柱抵接于所述防呆孔。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硅胶;

20、或者,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22、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主体段和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背离所述主体段的一侧设有限位槽;

23、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抵接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所述安装件背离所述限位槽的一面设有安装槽;以及

24、手握板,所述手握板环设于主体段的外周,并部分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

25、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连接器,连接器设于车体内。

26、本申请的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尾盖组件,壳体内设有容置腔和设于容置腔内的隔板,隔板将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线缆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穿过,并容置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从而保持了线缆安装后的稳定性。尾盖组件包括第一尾盖和第二尾盖,第一尾盖具有第一抵接面,并盖合第一开口,第一抵接面与隔板对应设置;第二尾盖具有第二抵接面,并盖合第二开口,第二抵接面与隔板对应设置;线缆穿过尾盖组件,在线缆因摆动产生应力时,因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存有间隙,可以分散其产生的应力,从而减小第一尾盖和第二尾盖在线缆摆动时对相互的影响,也环节了尾盖组件中间位置的形变,从而有效延长了尾盖组件和壳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用于连接新能源汽车内的元器件,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段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筋沿平行于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卡接筋远离所述尾盖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盖和所述第二尾盖上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对应所述凸起设置,所述凸起卡接于卡接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盖和所述第二尾盖均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抵接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尾盖组件的一面设有防呆柱,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壳体的一面设有防呆孔,所述防呆柱抵接于所述防呆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硅胶;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10.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和新能源汽车,其中,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尾盖组件,壳体设有容置腔和隔板,隔板将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置线缆;尾盖组件包括第一尾盖和第二尾盖,第一尾盖具有第一抵接面,并盖合第一开口,使第一抵接面与隔板对应设置;第二尾盖具有第二抵接面,并盖合第二开口,使第二抵接面与隔板对应设置,且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之间具有间隙。本技术设置第一尾盖和第二尾盖,且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之间存有间隙,从而穿设于尾盖组件的线缆摆动时,分散产生的应力,从而减小第一尾盖和第二尾盖在线缆摆动时对相互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李棒,冯桂,高怀,徐文军,张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