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芯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79014发布日期:2023-05-27 13:2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磁芯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磁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芯治具。


背景技术:

1、在传统的矩形、跑道形纳米晶磁芯制造过程中,采用实心方管支撑于磁芯的内环壁之内,以控制所述磁芯的内径尺寸和内环壁的形状,多个实体侧板置于磁芯的外环壁的外侧,以控制所述磁芯的外径尺寸和外环壁的形状,控制所述磁芯的定型。然而,传统的磁芯定型方案存在诸多问题。

2、具体地,在传统的磁芯定型过程中,将磁芯套设于实心方管外。这样,实心方管位于磁芯的内环壁之内,所述实心方管的尺寸固定,限制了其应用,通用性较差。为了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配置不同尺寸的实心方管,或者,在实心方管和磁芯的内环壁之间添加厚度适宜的侧板,以补偿实心方管的尺寸。

3、将磁芯套设于所述实心方管外后,需在所述磁芯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多个第一紧固杆和多个第二紧固杆,所述第一紧固杆与所述第二紧固杆相对,分居于所述磁芯的相对的另外两侧。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来控制所述磁芯的第一延伸方向的尺寸。可在所述第一紧固杆和磁芯的外环壁之间添加厚度适宜的第三侧板,在第二紧固杆和磁芯的外环壁之间添加厚度适宜的第四侧板。通过控制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厚度来控制所述磁芯的第二延伸方向的尺寸。这样,需要根据磁芯的尺寸选择准备不同厚度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4、在传统的磁芯定型过程中,部件之间安装过程复杂;需要通过各个侧板挤压磁芯定型,这会减小磁芯的电气性能。且各个侧板均为实心侧板,使得用于磁芯定型的治具的结构笨重。

5、因此,期待一种新型的磁芯治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磁芯治具,其中,所述磁芯治具提供了一种优化的用于约束磁芯的尺寸和形状的机制,可以简化磁芯定型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2、本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磁芯治具,其中,所述磁芯治具的通用性高,具体地,所述磁芯治具能够根据磁环的尺寸调整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磁芯治具能够用于不同尺寸的磁环的定型。

3、本技术的又一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磁芯治具,其中,所述磁芯治具能够减少对磁芯的挤压,提高磁芯电气性能。

4、本技术的又一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磁芯治具,其中,所述磁芯治具结构较为轻便。

5、本技术的又一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磁芯治具,其中,所述磁芯治具的至少一外侧板设有镂空结构,有利于磁芯散热。

6、本技术的又一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磁芯治具,其中,所述磁芯治具的底板下方设有多个支撑脚,能够提高所述磁性治具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芯治具,其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外侧板组件,包括第一外侧板、第二外侧板、第三外侧板和第四外侧板,其中,所述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所述第三外侧板和所述第四外侧板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板相对,所述第三外侧板与所述第四外侧板相对;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内侧板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内侧板、第二内侧板和贯穿于所述第一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内侧板之间的内限位杆组件。

8、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内限位杆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内限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内限位杆的第一内限位配合件、第二内限位配合件和第三内限位配合件,所述第一内限位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一内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内限位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三内限位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板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内侧板的内侧之间。

9、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第一内侧板具有第一u形孔,所述第二内侧板具有第二u形孔,所述第一u形孔与所述第二u形孔相对,所述第一u形孔从所述第一内侧板的外边缘向内凹陷,所述第二u形孔从所述第二内侧板的外边缘向内凹陷,所述第一内限位杆卡合于所述第一u形孔和所述第二u形孔之间。

10、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第一内限位杆为第一螺杆,所述第一内限位配合件包括至少一第一螺母,所述第二内限位配合件包括至少一第二螺母,所述第三内限位配合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套筒。

11、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第三外侧板延伸至所述第一外侧板的外侧和/或所述第二外侧板的外侧,所述第四外侧板延伸至所述第一外侧板的外侧和/或所述第二外侧板的外侧。

12、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第三外侧板和所述第四外侧板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外侧板之间。

13、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第一外侧板具有第一活动通孔,所述第二外侧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活动通孔相对的第二活动通孔,所述第三外侧板贯穿于所述第一活动通孔和所述第二活动通孔之间,所述第一活动通孔和所述第二活动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外侧板的厚度。

14、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第一外侧板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二外侧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相对的多个第二定位通孔,所述第四外侧板定位地贯穿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和所述第二定位通孔之间。

15、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外侧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外侧板与所述第四外侧板之间第一外限位杆组件,所述第一外限位杆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外限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限位杆的第一外限位配合件、第二外限位配合件和第三外限位配合件,所述第一外限位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三外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外限位配合件位于所述第四外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三外限位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三外侧板的内侧与所述第四外侧板的内侧之间。

16、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第一外限位杆为第二螺杆,所述第一外限位配合件包括至少一第五螺母,所述第二外限位配合件包括至少一第六螺母,所述第三外限位配合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的第二套管。

17、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外侧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板之间第二外限位杆组件,所述第二外限位杆组件包括第二外限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限位杆的第四外限位配合件、第五外限位配合件和第六外限位配合件,所述第四外限位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五外限位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侧板的外侧,所述第六外限位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外侧板的内侧之间。

18、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第二外限位杆为第三螺杆,所述第四外限位配合件包括至少一第九螺母,所述第五外限位配合件包括至少一第十螺母,所述第六外限位配合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三螺杆的第三套管。

19、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第一外侧板具有第一镂空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外侧板具有第二镂空结构,和/或,所述第三外侧板具有第三镂空结构,和/或,所述第四外侧板具有第四镂空结构,和/或,所述底板具有第五镂空结构。

20、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磁芯治具中,所述磁芯治具包括支撑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四个支撑脚。

21、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22、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