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9603发布日期:2023-05-07 02: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圈加工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


背景技术:

1、我公司生产一种线缆25缠绕在铁芯26的产品,半成品如附图5所示。加工为附图5所示半成品的过程中,需要将附图4中所示的线缆25绞为麻花状的结构。

2、现有技术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线缆绕制在铁芯上后,通过开合的爪口将所有线缆合在一起,高速旋转,实现绞麻花的工艺,其中,爪口类似三爪卡钳,具有多个可张开合拢的爪。

3、上述工艺,在绞线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所有线缆均可以穿过爪口,因此容易出现漏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绞线工艺容易出现漏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具有可保证每根线缆均参与绞线工艺,不会出现漏绞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包括:

4、u形架,设于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旋转电机设于一张支撑板上,所述u形架的一端部垂直设有一根支撑杆;

5、套筒,设于所述u形架的另一端上,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杆均向所述u形架的内侧延伸,所述套筒上具有贯穿其两端的滑孔;

6、压杆,活动设于所述套筒的滑孔内,所述压杆靠近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上设有一个压板,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设有一个驱动板;

7、弹簧,套设于所述压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设于所述压板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套筒的端部上,所述弹簧可驱动所述压板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接触;

8、驱动杆,一端可与所述驱动板接触,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驱动板的一端与驱动气缸的输出轴动力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9、可选地,还包括:

10、第一气缸,设于一个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设于所述支撑板上;

11、限位叉,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套筒的侧部,所述限位叉的顶部为y形结构,且竖直向上设置;

12、第二气缸,其活塞杆与所述限位叉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限位叉在竖直方向上往返移动。

13、可选地,其特征在于,

14、所述限位叉设于一口字形的框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设于所述框架上;

15、所述框架位于所述u形架的下方,所述框架上设有一拉直机构。

16、可选地,所述框架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气缸。

17、可选地,所述拉直机构包括:

18、滑架,其两端滑动设于所述框架的两侧,所述滑架可在所述框架上往返移动;

19、第三气缸,竖直设于所述滑架上,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一气动手指;

20、其中,所述气动手指的夹持端与所述限位叉相对设置。

21、可选地,所述滑架上具有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内匹配有一根螺杆;

22、所述螺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框架的两端,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框架并连接在一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23、可选地,所述驱动杆与所述驱动气缸连接的一端上设有一个活动槽,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该活动槽;

24、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一个拨片。

25、可选地,所述驱动气缸上设有两个拨片,两个所述拨片分别位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7、首先设置一个u形架,通过旋转电机驱动u形架转动,使夹在支撑杆与压板之间的所有线缆实现绞制工艺。

28、其中,压板与压杆连接,压杆在套筒内活动,通过弹簧驱动压板与支撑杆的端部接触,并将所有线缆夹住。

29、压杆上设置的驱动板由驱动杆驱动,带动压杆活动,使压板与支撑杆分离,实现放松线缆的动作。

30、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驱动压杆的端部运动,通过压杆在支撑板上形成的杠杆结构,撬动驱动板,促使驱动板远离套筒。

31、在本技术方案中,所有线缆被夹在压板与支撑杆的端部上,由于压板与支撑杆的端部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完全将所有线缆夹住。



技术特征:

1.一种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圈尾线的绞线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绞线工艺容易出现漏线的技术问题。该绞线装置包括:U形架,设于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旋转电机设于一张支撑板上,U形架的一端部垂直设有一根支撑杆;套筒,设于U形架的另一端上,套筒与支撑杆均向U形架的内侧延伸;压杆,活动设于套筒的滑孔内,压杆靠近支撑杆的一端上设有一个压板,压杆的另一端设有一个驱动板;弹簧,套设于压杆上,弹簧可驱动压板与支撑杆的端部接触;驱动杆,一端可与驱动板接触,驱动杆远离驱动板的一端与驱动气缸的输出轴动力连接,驱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上。该绞线装置,具有可保证每根线缆均参与绞线工艺,不会出现漏绞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潘咏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阳弘翌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