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底托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4523发布日期:2023-06-03 07:5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电池底托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尤其涉及电池底托及电池。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和长使用寿命等优点,已经在各种电动工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汽车等各种电动交通工具。

2、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包括电池卷芯、电池底托、电池外壳以及电解液,电池卷芯与电解液均容置在电池外壳里,电池底托安装在电池卷芯的下方,以将电池卷芯与电池外壳隔绝,防止电池卷芯与电池外壳直接接触,电池底托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电池卷芯通过电池底托上的通孔吸收电解液进行电化学反应。但是仅在电池底托上开设通孔,不便于电池卷芯通过电池底托上的通孔吸收下方的电解液,导致电池整体的工作效率低。

3、因此,亟需发明电池底托及电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池底托及电池,以实现电池卷芯对电解液的快速吸收,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电池底托,包括:

4、电池底板;以及

5、毛细吸液管,穿设固定于所述电池底板,所述毛细吸液管的一端能够伸入电池壳体内填充的电解液中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相抵接,另一端能够与电池卷芯的底部相抵接。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毛细吸液管的内径为0.5mm~1mm。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毛细吸液管的壁厚为0.2mm~0.5mm。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底板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穿设通孔,所述毛细吸液管插接固定在所述穿设通孔中,并且所述毛细吸液管与所述穿设通孔过盈配合。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毛细吸液管贯穿所述电池底板,并且所述毛细吸液管的长度为0.5mm~3mm。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毛细吸液管的上下两端伸出所述电池底板的长度相等。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底板与所述毛细吸液管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底板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制成;所述毛细吸液管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制成。

13、电池,包括电池卷芯、电池壳体、电解液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池底托,电池卷芯容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电池底托夹设在所述电池壳体内腔的底部和所述电池卷芯底部之间,所述电解液容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电池底板的下方。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壳体为铝壳或钢壳。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底托,在承载电池卷芯,对电池卷芯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将电池卷芯与电池壳体隔离,实现了电池卷芯与电池壳体的相互绝缘,解决了电池壳体与电池卷芯直接接触,导致电池壳体被腐蚀的问题。此外,该电池底托还通过穿设固定在电池底板上的毛细吸液管的毛细作用将电解液从电池壳体内吸收到电池卷芯上,能够提高电解液的转运速率,进而提高电池的整体工作效率。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电池,通过应用上述电池底托,在承载电池卷芯,对电池卷芯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将电池卷芯与电池壳体隔离,实现了电池卷芯与电池壳体的相互绝缘,解决了电池壳体与电池卷芯直接接触,导致电池壳体被腐蚀的问题。此外,该电池通过应用上述电池底托,能够提高电解液的转运速率,进而提高电池的整体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电池底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液管(120)的内径为0.5mm~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液管(120)的壁厚为0.2mm~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底板(110)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穿设通孔(111),所述毛细吸液管(120)插接固定在所述穿设通孔(111)中,并且所述毛细吸液管(120)与所述穿设通孔(111)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液管(120)贯穿所述电池底板(110),并且所述毛细吸液管(120)的长度为0.5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液管(120)的上下两端伸出所述电池底板(110)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底板(110)与所述毛细吸液管(120)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底板(110)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制成;所述毛细吸液管(120)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制成。

9.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卷芯(200)、电池壳体(300)、电解液(400)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底托,电池卷芯(200)容置在所述电池壳体(300)的内腔中,所述电池底托夹设在所述电池壳体(300)内腔的底部和所述电池卷芯(200)底部之间,所述电解液(400)容置在所述电池壳体(300)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电池底板(110)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300)为铝壳或钢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底托及电池。该电池底托包括电池底板与毛细吸液管,毛细吸液管穿设固定于电池底板,毛细吸液管的一端能够伸入电池壳体内填充的电解液中并与电池壳体的底壁相抵接,另一端能够与电池卷芯的底部相抵接。该电池底托在承载电池卷芯,对电池卷芯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将电池卷芯与电池壳体隔离,防止电池壳体被电池卷芯腐蚀。此外,该电池底托还通过穿设固定在电池底板上的毛细吸液管的毛细作用将电解液从电池壳体内吸收到电池卷芯上,能够提高电解液的转运速率,进而提高电池整体工作效率。电池通过应用上述电池底托,实现了在保护电池壳体的基础上,提高电池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婷,刘道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能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