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解拘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1582发布日期:2023-07-20 13:1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电芯解拘束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专利涉及电芯解拘束的,具体而言,涉及电芯解拘束机构。


背景技术:

1、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关键的动力源之一,其安全性非常重要,例如锂离子电池,其有多个电芯叠加而成,各个电芯再组装为电池模组之前,需要对其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以检验其带载能力、安全性能等。

2、测试时,一般需要在拘束托盘上进行,拘束托盘设有多个拘束结构,通过拘束结构实现对各个电芯进行拘束,便于后续的输送以及测试作业;然后,需要解除对电池的约束,使电池处于可移动的状态,为了提高效率,采用解拘束机构,自动实现对电芯的解拘束;例如,公开号为cn217306553u,公开了一种电池加拘束和解拘束装置,包括:机架、托盘、加拘束结构和解拘束结构,托盘固定设置于机架上,托盘内放置有多个电池;解拘束结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安装架和解拘束板,第一气缸固定设置于机架上,安装架滑动设置于机架上,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第二气缸固定设置于安装架上,解拘束板滑动设置于安装架上,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解拘束板固定连接。

3、现有技术中,通过解拘束板与卡槽卡接,且解拘束板与挤压块抵接,实现解除对电池的挤压约束;因此,现有的解拘束结构需要解拘束板与卡槽之间的配合度以及精度要求高,易出现解拘束板与卡槽未卡接,导致解拘束失败,同时,现有的解拘束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芯解拘束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解拘束结构易解拘束失败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包括输送结构、第一解拘束器、第二解拘束器以及解拘束板,所述第一解拘束器和所述第二解拘束器分别活动安设在所述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用于同步驱动所述第一解拘束器和所述第二解拘束器沿水平方向呈往复移动布置;所述第一解拘束器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输送结构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第一气缸安设在所述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气缸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缸轴,所述第二解拘束器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与所述输送结构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第二气缸安设在所述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气缸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缸轴;所述第一缸轴与第二缸轴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一缸轴与所述第二缸轴同步与所述解拘束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缸轴与所述第二缸轴用于驱动所述解拘束板沿纵向往复移动布置,所述解拘束板处于拘束结构的上方布置,所述拘束结构用于拘束电芯,所述解拘束板用于施加下压力促使所述拘束结构呈解拘束状态。

3、进一步的,所述解拘束板包括主板体和两个侧板体,沿水平方向,所述主板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体呈对接布置,且所述主板体与两个所述侧板体呈一体成型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第一缸轴和所述第二缸轴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体呈连接布置;所述主板体包括两个侧板条,所述侧板条与所述侧板体呈连接且一体成型布置,两个所述侧板条分别设有侧垫块,所述侧垫块与所述第一缸轴或所述第二缸轴呈对应布置。

4、进一步的,所述解拘束板具有镂空槽,所述镂空槽呈贯通布置,所述镂空槽用于供电芯通过;所述主板体包括中板条,所述中板条处于两个所述镂空槽之间布置,所述中板条设有多个中垫块;所述中板条、两个所述侧板条和两个所述侧板体同步促使两个所述拘束结构呈解拘束状态。

5、进一步的,所述侧板条呈长条状布置,所述侧板体与所述侧板条的中部呈连接布置。

6、进一步的,所述中板条包括两个中条段和中板台,所述中板台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中条段的内端呈连接布置,所述中条段的外端呈固定布置,且两个所述中条段呈等长布置,所述中板条的径值大于所述中条段的径值,所述中垫块安设在所述中板台。

7、进一步的,沿水平方向,各个所述侧垫块和各个所述中垫块分别沿直线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

8、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体具有朝下的侧板面,所述侧板条具有朝下的侧条面,所述中板条具有朝下的中条面,沿水平方向,所述侧板面、所述侧条面和所述中条面呈平齐布置。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解拘束器包括第一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安设在所述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侧板体呈上下对应布置,且所述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侧板体与所述第一检测器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解拘束器包括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安设在所述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侧板体呈上下对应布置,且所述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侧板体与所述第二检测器之间的间距;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第二检测器呈平齐布置。

10、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输送模组、第二驱动模组、同步杆和同步带,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呈输送状态,所述同步带用于带动所述同步杆呈转动布置,所述同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模组和第二输送模组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一输送模组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第二移动板与所述第二输送模组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第一输送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板呈移动布置,所述第二输送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板呈移动布置。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模组包括第一驱动头、第一输送皮带以及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皮带呈输送庄园,所述第一输送皮带与所述第一驱动块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用于输送所述第一驱动块呈移动布置;所述第二输送模组包括第二驱动头、第二输送皮带以及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头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输送皮带呈输送庄园,所述第二输送皮带与所述第二驱动块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二输送皮带用于输送所述第二驱动块呈移动布置;所述同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头和所述第二驱动头呈连接布置,所述同步杆用于同步将驱动力输送至所述第一驱动头和所述第二驱动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解拘束机构,进行解拘束时,输送结构同步输送第一解拘束器和第二解拘束器至指定位置,带动解拘束板处于拘束结构的正上方,然后,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驱动作用下,驱动解拘束板下行抵压拘束结构,继续驱动解拘束板下行,直至拘束结构呈解拘束状态,解除对电芯的约束,使电芯处于可移动的状态,便于将电芯取出;这样,本申请采用的解拘束机构,结构更加简化,成本更低;同时,通过解拘束板下压实现解拘束作业,直接施加下压力,相对卡接更加简便和快捷,并且,不易出现解拘束板的下压力无法施加在拘束结构,从而保障拘束结构呈解拘束状态。



技术特征:

1.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结构、第一解拘束器、第二解拘束器以及解拘束板,所述第一解拘束器和所述第二解拘束器分别活动安设在所述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用于同步驱动所述第一解拘束器和所述第二解拘束器沿水平方向呈往复移动布置;所述第一解拘束器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输送结构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第一气缸安设在所述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气缸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缸轴,所述第二解拘束器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与所述输送结构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第二气缸安设在所述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气缸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缸轴;所述第一缸轴与第二缸轴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第一缸轴与所述第二缸轴同步与所述解拘束板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缸轴与所述第二缸轴用于驱动所述解拘束板沿纵向往复移动布置,所述解拘束板处于拘束结构的上方布置,所述拘束结构用于拘束电芯,所述解拘束板用于施加下压力促使所述拘束结构呈解拘束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拘束板包括主板体和两个侧板体,沿水平方向,所述主板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体呈对接布置,且所述主板体与两个所述侧板体呈一体成型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第一缸轴和所述第二缸轴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体呈连接布置;所述主板体包括两个侧板条,所述侧板条与所述侧板体呈连接且一体成型布置,两个所述侧板条分别设有侧垫块,所述侧垫块与所述第一缸轴或所述第二缸轴呈对应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拘束板具有镂空槽,所述镂空槽呈贯通布置,所述镂空槽用于供电芯通过;所述主板体包括中板条,所述中板条处于两个所述镂空槽之间布置,所述中板条设有多个中垫块;所述中板条、两个所述侧板条和两个所述侧板体同步促使两个所述拘束结构呈解拘束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条呈长条状布置,所述侧板体与所述侧板条的中部呈连接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条包括两个中条段和中板台,所述中板台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中条段的内端呈连接布置,所述中条段的外端呈固定布置,且两个所述中条段呈等长布置,所述中板条的径值大于所述中条段的径值,所述中垫块安设在所述中板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水平方向,各个所述侧垫块和各个所述中垫块分别沿直线方向呈间隔对应布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体具有朝下的侧板面,所述侧板条具有朝下的侧条面,所述中板条具有朝下的中条面,沿水平方向,所述侧板面、所述侧条面和所述中条面呈平齐布置。

8.如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拘束器包括第一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安设在所述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侧板体呈上下对应布置,且所述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侧板体与所述第一检测器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解拘束器包括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安设在所述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侧板体呈上下对应布置,且所述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侧板体与所述第二检测器之间的间距;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第二检测器呈平齐布置。

9.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输送模组、第二驱动模组、同步杆和同步带,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呈输送状态,所述同步带用于带动所述同步杆呈转动布置,所述同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模组和第二输送模组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一输送模组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第二移动板与所述第二输送模组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第一输送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板呈移动布置,所述第二输送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板呈移动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解拘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模组包括第一驱动头、第一输送皮带以及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皮带呈输送庄园,所述第一输送皮带与所述第一驱动块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用于输送所述第一驱动块呈移动布置;所述第二输送模组包括第二驱动头、第二输送皮带以及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头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输送皮带呈输送庄园,所述第二输送皮带与所述第二驱动块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二输送皮带用于输送所述第二驱动块呈移动布置;所述同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头和所述第二驱动头呈连接布置,所述同步杆用于同步将驱动力输送至所述第一驱动头和所述第二驱动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芯解拘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电芯解拘束机构,包括输送结构、第一解拘束器、第二解拘束器及解拘束板,第一解拘束器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移动板,第一移动板与输送结构呈活动连接布置,第一气缸具有第一缸轴,第二解拘束器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移动板,第二移动板与输送结构呈活动连接布置,第二气缸具有第二缸轴;第一缸轴与第二缸轴用于驱动解拘束板沿纵向往复移动,解拘束板用于施加下压力促使拘束结构呈解拘束状态。这样,本申请的解拘束机构,结构更加简化,成本更低;通过解拘束板下压实现解拘束作业,直接施加下压力,相对卡接更加简便和快捷,并且,不易出现解拘束板的下压力无法施加在拘束结构,保障拘束结构呈解拘束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锐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