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48441发布日期:2023-09-07 21:2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储能电池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冷储能模块系统。


背景技术:

0、技术背景:

1、随着工业发展及居民用电量日益增加,造成用电波峰波谷差异越来越大。储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途径,锂电储能便是其中一种。目前均采用集装箱储能站,为匹配集装箱,储能模块单元外形需向标准机柜看齐,实现模块多个串连组成一簇,多簇串联组成集装箱储能系统。现有风冷储能模块仍在沿用车载类模组的串并联思维,导致整体材料成本及尺寸匹配性相对较差;针对不同的客户均需要定制开发,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

2、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包括上盖,上盖绝缘pc,串联汇流排,模组,采样线,风扇,下箱体,正极航插,风扇防护罩,控制从板,负极航插,吊装堵头,模组底部防护pc;

3、所述上盖绝缘pc粘贴在上盖内侧;所述正极航插和负极航插分别通过标准件固定在下箱体前侧壁外侧;下箱体前侧壁上部内侧与外侧分别固定风扇和风扇防护罩,下箱体后侧壁设置有多个开孔;所述控制从板通过标准件固定在下箱体前侧壁下部部外侧;所述模组底部防护pc粘贴在下箱体内侧底面;所述模组放置在模组底部防护pc上;所述模组通过标准件固定在下箱体内;所述正极串联汇流排通过标准件固定在正极航插上;负极串联汇流排通过标准件固定在负极航插上;正极串联汇流排和负极串联汇流分别通过标准件与模组固定;所述采样线分别与模组和控制从板连接;所述上盖与下箱体固定;所述吊装堵头固定在下箱体两侧外侧壁的吊装孔。

4、控制从板在箱体内外均有通讯插座,可实现箱内通讯及箱外通讯。

5、模组底部防护pc通过自身背胶及定位孔粘贴在下箱体内部。

6、吊装堵头通过卡口结构与下箱体两侧外侧壁的吊装孔匹配。

7、下箱体前侧壁两端安装把手。

8、下箱体前侧两侧边安装有挂耳,用于与集装箱内框架相连固定。

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采用抽风式风冷扇散热,相对吹风式散热效率更高效。

11、2、本实用新型绝缘防护设计充分,匹配集装箱高压平台绝缘耐压性能更好。

12、3、本实用新型合理的串联设计,实现多个模组间电芯串联,传统方式为模组与模组串联,电芯只能模组内串联。

13、4、本实用新型尺寸匹配性更好,模块深度能满足集装箱内部双排放置排布需求。

14、5、本实用新型充分的接地设计,除挂耳外每个模块面板均设计有接地连接点,确保接地性能良好。

15、6、本实用新型下箱体局部高度降低,确保安装间隙,预留工装吊具使用空间,可制造性优良。

16、7、本实用新型采用通用性设计,内部零件不仅种类少而且可匹配不同产品需求,降低材料成本。

17、8、本实用新型可调整电芯极性,可制造另一种模块,多模块串联时动力线走向更便捷。

18、9、本实用新型低压线束在模块内部,外部仅有动力线,整体成簇后外观更简洁。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上盖(1),上盖绝缘pc(2),串联汇流排(3),模组(4),采样线(5),风扇(6),下箱体(7),正极航插(8),风扇防护罩(9),控制从板(10),负极航插(11),吊装堵头(12),模组底部防护pc(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其特征是,控制从板(10)在箱体内外均有通讯插座,可实现箱内通讯及箱外通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其特征是,模组底部防护pc(13)通过自身背胶及定位孔粘贴在下箱体(7)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其特征是,吊装堵头(12)通过卡口结构与下箱体(7)两侧外侧壁的吊装孔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其特征是,下箱体前侧壁两端安装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其特征是,下箱体前侧两侧边安装有挂耳,用于与集装箱内框架相连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风冷储能模块系统。本技术上盖绝缘PC粘贴在上盖内侧;正极航插和负极航插固定在下箱体前侧壁外侧;下箱体前侧壁上部内侧与外侧分别固定风扇和风扇防护罩,下箱体后侧壁设置有多个开孔;控制从板固定在下箱体前侧壁下部部外侧;模组底部防护PC粘贴在下箱体内侧底面;模组放置在模组底部防护PC上;模组固定在下箱体内;正极串联汇流排固定在正极航插上;负极串联汇流排固定在负极航插上;正极串联汇流排和负极串联汇流与模组固定;采样线与模组和控制从板连接;上盖与下箱体固定;吊装堵头固定在下箱体两侧外侧壁的吊装孔。本技术采用通用性设计,内部零件不仅种类少而且可匹配不同产品需求,降低材料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司宗生,仝翠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红安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