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组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1663发布日期:2023-06-10 01:1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极组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极组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当前社会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能源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二次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储能元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车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业界对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能量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及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传统二次电池在存储和长期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尤其在高温下更加明显,二次电池产气过程中,不仅消耗了大量电解液,还造成了材料和集流体脱离,使极片之间接触界面变差,离子和电子的传输困难,从而导致电池阻抗增加,极化现象严重,甚至产生析锂,导致电池失效,这不仅影响了电池的性能,还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影响了电池的寿命和功率性能等。

3、因此,急需一种技术能够解决当前二次电池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电池极组及二次电池,旨在解决二次电池产气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2、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组,包括:

3、极组本体,包括交叉排列设置的正极单元和负极单元,所述正极单元与所述负极单元连接处设有隔膜,所述极组本体的两端为所述负极单元,所述负极单元包括负极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负极部;所述正极单元包括正极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正极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所述极组本体最外侧的所述负极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极组本体中心的一侧不连接所述负极部;

5、吸收部连接在所述极组本体最外侧的所述负极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极组本体中心的一侧;所述吸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位置设置有沟槽;

6、所述吸收部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

7、进一步的,所述沟槽设在所述极组本体最外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极组本体中心的一侧。

8、进一步的,所述吸收部的厚度小于等于200μm。

9、进一步的,所述沟槽包括沿y方向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左右相对两侧面的横向沟槽;

10、所述沟槽包括沿z方向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下相对两侧面的纵向沟槽。

11、进一步的,所述沟槽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左侧面贯通至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侧面的第一弧形沟槽。

12、进一步的,所述沟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沟槽旋转对称的第二弧形沟槽。

13、进一步的,所述吸收部表面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第一弧形沟槽、第二弧形沟槽相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吸收部表面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二基底的圆形通孔。

15、进一步的,所述吸收部还包括覆盖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所述覆盖部于防止所述第二基底表面产生划痕。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吸收部,吸收部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吸收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位置设置沟槽。通过设置吸收部增加电池极组对气体的吸收能力,设置沟槽增加了电解液与吸收部的接触面积,在电池极组与电解液作用时,吸收部吸收电解液中产生的气体,避免了二次电池内气体的产生,提升了二次电池的安全系数;减少了极组对电解液的消耗且避免了电池极组长期使用过程中极化现象的产生,延长了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17、另一方面,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上述电池极组。

18、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二次电池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极组,上述二次电池具有与电池极组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极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设在所述极组本体最外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极组本体中心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部的厚度小于等于2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包括沿y方向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左右相对两侧面的横向沟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左侧面贯通至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侧面的第一弧形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沟槽旋转对称的第二弧形沟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部表面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第一弧形沟槽、第二弧形沟槽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部表面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二基底的圆形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部还包括覆盖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所述覆盖部于防止所述第二基底表面产生划痕。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组及二次电池,该电池极组包括:极组本体,包括交叉排列设置的正极单元和负极单元。还包括:吸收部,吸收部连接在极组本体最外侧的负极单元中的第一连接部远离极组本体中心的一侧;吸收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位置设置有沟槽;吸收部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本技术设置吸收部,增加了电池极组对气体的吸收能力,设置沟槽增加了电解液与吸收部的接触面积,在电池极组与电解液作用时,吸收部吸收电解液中产生的气体,避免了二次电池产生鼓胀,提升了二次电池的安全系数;减少了极组对电解液的消耗且避免了电池极组长期使用过程中极化现象的产生,延长了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娄帅宾,刘静,杨红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