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7189发布日期:2023-06-10 02:3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及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及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电动汽车所用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持续攀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导致电池包热负荷的增大,加上为了追求高续航能力,单车电芯数量增加,然而由于整车布置空间与车重要求,这就导致电芯之间间隙减小,散热空间减小,传统的自然散热和强制风冷已无法满足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等车辆使用工况下的冷却需求。为了将动力锂电池的温度保持在合适范围内,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及使用寿命,就需要开发高效率液冷系统。

2、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电池包的电气故障和安全事故,液冷电池包的ip防护等级一般高于ip66,即电池包内腔与外界环境隔离,另外,基于液冷电池包高能量密度的设计,液冷板与进出水管的接口位于电池包内腔,如果液冷板与水管的接口出现漏液失效,而电池包内腔与外界环境隔离,冷却液就会在电池包内腔积聚,并最终导致电气短路及电池热失控,因此,液冷板进、出水管如何安全可靠地引出电池包内腔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锂离子储能系统能否长期安全运行。

3、因此,急需一种电池包,以解决现有电池包中的不能将进出水管安全引出电池包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及动力装置,旨在解决因现有电池包中的不能将进出水管安全引出电池包外产生的安全问题。

2、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其底部设置有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液冷板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穿设在所述壳体的边梁上;

3、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增强部,套设在所述冷却管上,并位于所述冷却管与所述液冷板的连接处,且所述增强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相连接。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强部包括本体,其为环形结构,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纳腔。

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固层。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冷却管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液冷板和冷却管之间的焊缝与所述容纳腔处于同一空间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加固层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后覆盖在所述焊缝上。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间隙补偿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边梁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间隙补偿装置,所述间隙补偿装置用于固定所述冷却管。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隙补偿装置的角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梁连接。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隙补偿装置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冷却管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与所述通孔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第二加固层。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强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固层,所述第三加固层沿所述增强部的周向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单根冷却管穿过电池包壳体与液冷板连接,将液冷板的进出水口直接导出电池包外,减少了转接接口数量,实现了减少液冷板和电池包壳体之间风险点,简化结构零部件,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1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冷却管与液冷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环形结构的增强部,所述增强部的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一加固层,第一加固层可以覆盖所述冷却管与液冷板的连接处,增强部可以极大地提升冷却管与液冷板之间的机械连接强度,增强冷却管与液冷板之间连接处的抗疲劳失效能力,同时增强部内的第一加固层可以对冷却管与液冷板之间连接处的连接稳定性做二次加强,同时实现密封连接,结合增强部以及第一加固层可以实现双重密封连接,保证冷却管与液冷板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避免漏液,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间隙补偿装置,通过连接件将间隙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壳体相连接,间隙补偿装置与壳体上都开设有通孔且位置相对应,冷却管依次穿过两通孔与液冷板相连接,通过间隙补偿装置的设置极大地提高了装配的适应性,减小了冷却管与液冷板之间连接位置的公差精度,从而减少了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冷却管与液冷板连接后不必要的形位精度修配,进而规避了形位精度修配过程中应力的产生,降低了冷却管与液冷板连接处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疲劳失效,加之间隙补偿装置与冷却管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第二加固层,提升了连接装配的稳定性。

1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件连接间隙补偿装置和电池包壳体,避免了采用焊接连接导致的形位并行和机械强度降低,保证了电池包整体框架的机械强度。

16、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包括所述的电池包。

17、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装置与上述的电池包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固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补偿装置的角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的边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补偿装置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冷却管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与所述通孔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第二加固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固层,所述第三加固层沿所述增强部的周向设置。

10.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及动力装置,该电池包包括壳体,其底部设置有液冷板,液冷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管的一端与液冷板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穿设在壳体的边梁上;增强部,套设在冷却管上,并位于冷却管与液冷板的连接处,且增强部的下表面与液冷板的上表面相连接。本技术中通过单根冷却管穿过电池包壳体与液冷板连接,将液冷板的液冷管进出管口直接导出电池包外,减少了转接接口数量,实现了减少液冷板和电池包壳体之间风险点,简化结构零部件,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云,谈作伟,任志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