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组件、电池包以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8399发布日期:2023-04-19 10:4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板组件、电池包以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电池包以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1、目前的电池包中,底护板与液冷板均通过螺钉连接在下壳体上,因此,需要在液冷板与底护板上均设计密封结构,以避免漏水,使得底护板与液冷板的结构复杂。

2、现有的底护板为金属板状结构件,吸能效果不好,在受到冲击后会产生无法恢复的变形,使底护板形成凹坑或凸起结构,因此,需要在底护板与液冷板之间设计3~5mm左右的安装间隙,为底护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朝向液冷板的凸起变形预留空间,避免底护板产生的变形与液冷板之间出现干涉;或者需要在液冷板与底护板之间设置一层缓冲材料,以分散底护板在受到冲击变形之后施加给液冷板的作用力,使液冷板的受力更加均匀。由于安装间隙或者缓冲层的存在,都使电池包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所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电池包以及电动车,以减少电池包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板与流道板;所述盖板用于与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所述流道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侧面设置有凹坑;

3、还包括底护板,所述底护板包括塑料材料层,所述底护板的第一侧面为所述塑料材料层的表面且朝向所述流道板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还具有凸起;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流道板粘接连接,并且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坑内。

4、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护板中的塑料材料层吸能效果好,受到冲击后产生的变形可恢复,无需在底护板与流道板之间设置安装间隙,采用底护板的第一侧面与流道板相互连接,减少了底护板与液冷板安装之后在高度方向上所占的空间,进而减小安装有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电池包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通过在第一侧面设置凸起,能够增加第一侧面的面积,在通过将凸起设置于凹坑内,进而增加了第一侧面与流道板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侧面与流道板的粘接效果更好。

5、在生产工艺方面,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底护板与液冷板粘接连接形成液冷板组件,在组装下壳体的过程中,仅需要将液冷板与下壳体框架进行连接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底护板与液冷板相互独立,需要将底护板与液冷板单独连接于下壳体框架的生产流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液冷板组件在应用于电池包的下壳体时,能够提高下壳体的组装效率。

6、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底护板还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底护板中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最小间隔大于6mm。

7、底护板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间隔大于6mm,使得底护板有足够的厚度,能够对液冷板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8、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塑料材料层的厚度在0.1~5.0mm范围内。

9、上述范围内的塑料材料层能够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吸能要求,同时厚度不至于过大。

10、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流道板背离所述盖板的表面形状互补,使得所述流道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之后,所述凹坑与所述凸起之间不留缝隙。

11、由于流道板与底护板连接之后,凹坑与凸起之间不留缝隙,相当于在液冷板的一侧包覆了一层保温材料,能够减少液冷板中的介质与环境的热交换。

12、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流道板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13、通过设置粘接层,能够使底护板与流道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14、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底护板与所述流道板热压连接。

15、底护板与流道板通过热压的方式进行连接,不仅能够实现底护板与流道板的粘接,在热压的过程中,还能提升液冷板的盖板的平面度,使液冷板与电池模组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均匀。通过热压方式得到的液冷板组件,还能够提高液冷板的刚性。

16、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底护板为一侧面为塑料结构件的蜂窝板,所述塑料结构件与所述流道板热压连接。

17、蜂窝板的保温效果好,能够减小液冷板与环境的热交换,同时蜂窝板的结构抗弯强度大,可以增加液冷板组件的刚度。

18、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塑料材料层为pp塑料或pa塑料结构件。

1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下壳体框架,所述下壳体框架内设置有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板组件,所述液冷板组件中的盖板连接于所述下壳体框架的外部。

20、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板组件,采用液冷板中的盖板与下壳体进行连接的方式实现了液冷板组件的安装,能够提高安装效率。此外,由于底护板是与液冷板连接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底护板也连接于下壳体框架的技术方案,减少了需要对下壳体进行的密封措施。

21、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板组件或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包。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板组件,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板与流道板;所述盖板用于与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所述流道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侧面设置有凹坑;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还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底护板中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最小间隔大于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材料层的厚度在0.1~5.0mm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流道板背离所述盖板的表面形状互补,使得所述流道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之后,所述凹坑与所述凸起之间不留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流道板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与所述流道板热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为一侧面为塑料结构件的蜂窝板,所述塑料结构件与所述流道板热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材料层为pp塑料或pa塑料结构件。

9.一种电池包,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下壳体框架,所述下壳体框架内设置有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组件,所述液冷板组件中的液冷板连接于所述下壳体框架的外部。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组件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液冷板组件、电池包以及电动车,其中,液冷板组件包括液冷板,液冷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板与流道板;盖板用于与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流道板远离盖板的侧面设置有凹坑;还包括底护板,底护板包括塑料材料层,底护板的第一侧面为塑料材料层的表面且朝向流道板设置,第一侧面还具有凸起;第一侧面与流道板粘接连接,并且凸起位于凹坑内。本申请提供的液冷板组件受到冲击后产生的变形可恢复,无需在底护板与流道板之间设置安装间隙,采用底护板的第一侧面与流道板相互连接,减少了底护板与液冷板安装之后在高度方向上所占的空间,进而减小安装有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液冷板组件的电池包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付强,曾维权,吴启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