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40880发布日期:2023-12-02 01:18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在纯电动系列和混合动力系列车型的能源系统上得到大范围使用。然而,当前为了提升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的适配性,逐渐都适配了动力电池加热,电池自加热属于电动汽车一种新的功能,在对动力电池持续自加热过程中会导致析锂,从而会出现动力电池充电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析锂会导致电池出现极化,表现为电池的电阻抗上升,影响电池充电效率,从而导致动力电池无法快速的将电芯从低温加热至合适的充电温度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能够缓解动力电池在持续自加热过程中导致的动力电池的电芯极化,进而出现动力电池充电安全性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方法包括:

3、在动力电池自加热过程中,按照一定充电倍率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4、响应于预设条件,对动力电池进行电芯去极化处理。

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由于充电是脉冲大电流充电工况,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大电流充电加热。通过对动力电池进行电芯去极化处理,可以消除持续自加热过程中导致的动力电池的电芯极化。通过本技术这样的设计,可以在消除充电过程导致的电芯极化的同时,实现了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和低温下低频速热的功能。

6、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动力电池进行电芯去极化处理,包括:

7、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以对动力电池的电芯去极化。

8、本技术中放电对应了放电工况,本技术采用放电工况可以完成对动力电池的电芯去极化,消除了脉冲充电过程导致的电芯极化现象。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电芯去极化处理,包括:

10、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交替地放电和静置操作,以对所述动力电池的电芯去极化。

11、本技术中放电和静置分别对应了放电工况和静置工况,本技术采用放电工况或静置工况的混合模式可以完成对动力电池的电芯去极化,消除了脉冲充电过程导致的电芯极化现象。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电芯去极化处理,包括:

13、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极化程度大于预设极化程度区间的上限值时,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放电;

14、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极化程度位于预设极化程度区间内时,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交替地放电和静置操作;

15、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极化程度小于预设极化程度区间的下限值时,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静置。

16、本技术通过动力电池具体的极化程度来确定采用不同的去极化方式,同时结合预设极化程度区间来确定采用单一的放电或静置或采用混合模式,从而可以最大化减小单一的放电或静置对充电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充电效率。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包括:

18、确定动力电池的放电倍率;其中,放电倍率小于充电倍率;

19、按照放电倍率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

20、通过小倍率放电对动力电池进行电芯去极化处理,由于小倍率放电时的放电电流相对较小,小电流的放电可以快速完成电芯去极化。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动力电池的放电倍率,包括:

22、确定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或充电总时长;

23、根据性能参数或充电总时长确定动力电池的放电倍率。

24、通过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和充电总时长来确定动力电池的放电倍率,由于性能参数和充电总时长是在车辆与充电桩交互完成时确定的,从而可精确计算出动力电池去极化时的放电倍率,从而提升电芯去极化效率。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放电,包括:

26、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倍率和放电时间;其中,所述放电倍率小于所述充电倍率;

27、按照所述放电倍率控制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所述放电时间的放电。

28、本技术通过设置不同的时间,结合一定的放电倍率,可以最大化的提升充电效率。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动力电池进行静置,包括:

30、确定动力电池的电芯静置时长;

31、从充电停止开始计时;

32、若计时的时长达到电芯静置时长,则按照一定充电倍率对动力电池继续充电。

33、采用电芯静置工况,即电池电芯静置一定的时间,在充电结束后就开始计时,在计时的时长达到设置的电芯静置时长时,说明电芯去极化完成。通过设置电芯静置时长可以准确对电芯去极化,防止去极化时间过长而降低电池自加热效率。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35、实时检测动力电池的析锂窗口;

36、在析锂窗口到达预设窗口时,确定动力电池满足预设条件;

37、或者,

38、实时检测动力电池的极化程度;

39、在极化程度到达预设程度时,确定动力电池满足预设条件;

40、或者,

41、实时检测动力电池的充电倍率;

42、在充电倍率到达预设充电倍率且充电时长到达预设时长时,确定动力电池满足预设条件。

43、通过实时检测析锂窗口或者极化程度或者充电倍率来结束充电并启动去极化,由于析锂窗口或者极化程度或者充电倍率是实时计算出的,从而可精确表征动力电池的当前充电状态,通过析锂窗口或者极化程度或者充电倍率来确定结束充电并启动去极化,可有效保护动力电池不发生过充电带来严重析锂,保护动力电池充电的安全性。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45、控制放电电流为用电设备上的用电负载供电;

46、或者,

47、控制放电的电能存储至用电设备上的储能元件中。

48、本技术通过将去极化时的放电电流利用于用电设备或者储能元件中,可以提高电能利用率以及节约电能,该过程可以防止动力电池去极化过程中所造成的电能浪费。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50、去极化完成后,若动力电池不满足加热结束条件,则返回按照一定充电倍率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步骤循环执行,直至动力电池满足加热结束条件时停止加热。

51、通过设置加热结束条件,可以有效的结束加热和继续加热,防止过加热和加热不足。即在在加热后温度足够时及时中断加热,或者温度不够时可以及时继续加热,从而可以提升动力电池的加热效率。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53、在动力电池满足预设加热条件时,根据动力电池的电池健康度确定外部加热工况和自加热工况的启动时刻;

54、根据启动时刻对动力电池启动自加热工况和外部加热工况。

55、本技术通过设置自加热工况和外部加热工况两者结合的方式,可以防止单一的外部加热工况导致动力电池的电芯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分布不均匀,防止电芯温度分布不均匀而影响电芯性能发挥。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动力电池的电池健康度确定外部加热工况和自加热工况的启动时刻,包括:

57、若动力电池的电池健康度在预设健康度区间内,设定外部加热工况和自加热工况的启动时刻均为第一时刻;

58、或者,

59、若动力电池的电池健康度小于预设健康度区间的下限值,设定外部加热工况的启动时刻为第一时刻,并设置自加热工况的启动时刻为第二时刻;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

60、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池健康度以及预设健康度区间可以确定外部加热工况和自加热工况启动的契机,若电池健康度在预设健康度区间内,说明该动力电池的健康状态较好,可同时启动外部加热工况和自加热工况进行加热,更进一步的提升动力电池的加热效率。

61、本技术实施例中若动力电池的健康度小于预设健康度区间的下限值,说明该动力电池健康度差,不适合低温下过早进行内部加热,此时在第一时刻先外部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再在第二时刻启动自加热工况,该过程可以有效保护动力电池的电芯不被损伤。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动力电池启动外部加热工况,包括:

63、确定外部加热工况对应的加热时长及外部加热功率;

64、根据加热时长与外部加热功率对动力电池启动外部加热工况。

6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加热时长及外部加热功率来对动力电池启动外部加热工况,由于加热时长及外部加热功率是根据动力电池的电芯性能计算的,从而可以准确表征外部加热工况的加热参数,提升外部加热的最佳加热状态。

6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系统包括:

67、充电模块,用于在动力电池自加热过程中,按照一定充电倍率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68、去极化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预设条件,对动力电池进行电芯去极化处理。

6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

70、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动力电池自加热方法。

7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