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6550发布日期:2023-10-21 18:4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接地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接地连接电缆紧固到过程和自动化技术的现场设备的接地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1、过程和自动化技术中的现场设备用于监测和/或确定介质的至少一个过程变量,例如化学或物理过程变量。在本技术的上下文中,在过程附近使用并提供或处理过程相关信息的所有测量设备在原则上都被称为现场设备。endress+hauser集团的公司生产并分销多种此类现场设备。

2、将由现场设备确定的过程变量可以是相应介质的填充水平高度、流量、压力、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势或电导率。在确定过程变量所依据的不同的可能的测量原理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并且这里不再进一步解释。用于测量填充水平高度的现场设备尤其是微波填充水平高度测量设备、超声波填充水平高度测量设备、时域反射法填充水平高度测量设备(tdr)、辐射填充水平高度测量设备、电容式填充水平高度测量设备、电感式填充水平高度测量设备和/或振动电子填充水平高度测量设备。相反,用于测量流量的现场设备例如根据科里奥利、超声波、涡流、热和/或磁感应的测量原理来操作。压力测量装置优选地是所谓的绝对压力设备、相对压力设备或差压设备。除了上述测量设备和致动器之外,现场设备还被理解为包括远程i/o、无线电适配器,或者通常是在现场级上布置的设备。

3、现场设备通常包括至少部分地和/或至少暂时地与过程接触的传感器,以及例如用于检测、评估并且/或者馈送信号的电子单元。现场设备的电子单元通常被布置在壳体中,并且另外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电子单元连接到传感器并且/或者连接到外部单元的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可以是任意连接;甚至可以使用无线连接。现场设备的电子单元和传感器可以被设计为具有单独的壳体的单独单元的形式,或者被设计为具有一个壳体的公共单元。

4、由于现场设备中存在电子单元,现场设备的接地常常是必要的。接地通常通过接地连接电缆进行,该接地连接电缆例如连接到现场设备的壳体或连接到电子单元的区域。接地连接端子一般用于连接接地连接电缆。

5、现有技术中,用于将接地连接电缆连接到现场设备的接地连接端子由几个部分组成,诸如螺钉、垫圈、夹持支架、夹子(也称为电位均衡导体夹(pal夹))。接地连接电缆被夹持在夹持支架和夹子之间,同时螺钉被拧紧到现场设备的区域。由于必须同时将四个部分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因此组装变得复杂。特别是,对于安装在高处或安装在难以接近的环境中的现场设备来说,附接接地连接端子因此成为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附接到现场设备的接地连接端子。

2、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将接地连接电缆紧固到过程和自动化技术的现场设备的接地连接端子来实现,其包括

3、-连接元件,其用于将接地连接端子连接到现场设备,其中所述连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一端部部分能够连接到现场设备的接收区域,该接收区域被设计成与连接元件的第一端部部分互补,

4、-夹持主体,其用于夹持所述接地连接电缆,

5、○其中,所述夹持主体具有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其中所述第一板件面向现场设备,所述第二板件背对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彼此面对,

6、○其中,所述第一板件中的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板件中的第二管道被设置用于接纳所述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连接元件被设计成并且彼此匹配成使得所述连接元件能够通过这两个管道连接到所述接收区域,并且所述连接元件被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之间,

7、○其中,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在它们各自的第一端部区域中的一个端部区域中通过弹簧元件连接,其中所述弹簧元件被设计成使得:当所述连接元件连接到所述接收区域时,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之间的距离至少部分地减小,使得所述接地连接电缆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之间。

8、根据本发明的接地连接端子被设计为一件式,并且因此能够简单且快速地附接到现场设备。接地连接端子由两个元件组成,即连接元件和夹持主体,这两个元件彼此连接。连接元件总是被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并且因此不能简单地从接地连接端子移除或掉出接地连接端子。

9、当连接元件连接到接收区域时,力经由连接元件施加在夹持主体上,使得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的距离变小。夹持主体被夹持在连接元件和现场设备的与接收区域邻接的区域之间。弹簧元件的弹簧效果使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朝向彼此移动。一旦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距离至多与接地连接电缆的直径一样大,则接地连接电缆就被夹持并固定在接地连接端子中。在接地连接端子的组装过程中,例如可以用一只手将连接元件紧固到接收区域,并且可以用另一只手将接地连接电缆定位在夹持主体中,使得接地连接电缆被快速可靠地紧固到现场设备。

10、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板件的第二端部区域中设置肩部或边缘,其中现场设备的附接区域被设计为对应于所述肩部或边缘,以使得接地连接端子相对于现场设备的附接区域的位置可以通过所述肩部或边缘固定。与附接区域相结合,所述边缘或肩部用以避免接地连接端子相对于现场设备的旋转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对接地连接电缆的可能的拉动。

11、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二板件的第二端部区域中或在第一板件的边缘区域中设有凸片,其中象形符(pictogram)被施加到该凸片。象形符用于快速指定接地连接端子。例如,象形符可以表示接地或保护接地。该象形符例如通过激光施加到凸片中或者被冲压到凸片中。特别是,象形符不是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凸片的。

12、优选地是,连接元件是螺钉,并且接收区域具有螺纹。接收区域的螺纹被设计成与螺钉的螺纹相对应。当螺钉被拧入接收区域中时,在接地连接电缆被引入到夹持主体中之前,螺钉最初可以仅被部分地拧入到接收区域中。随后,将螺钉更深地拧入到接收区域中,直至接地连接电缆被固定在夹持主体中。

13、有利地是,弹簧元件具有半圆形横截面或者被设计为弹簧状元件。在弹簧元件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情况下,夹持主体是基本u形的,其中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由所述u的两条垂直线形成,并且弹簧元件由连接这两条线的半圆形形成。替代性地是,弹簧元件可以以类似弹簧的方式设计,例如通过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插入弹簧来进行设计。还可以设想到弹簧元件的基本w形的设计,只要该设计具有弹簧效果即可。

14、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设置至少一个保护翼片,其垂直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保护翼片布置在距第一板件和距第二板件的限定距离处,并且被设计成阻止接地连接电缆在所述至少一个保护翼片的方向上移动超出第一板件的相应表面和第二板件的相应表面。该保护翼片用于保护接地连接电缆免受外部影响,并且还被用作防护部,用以防止接地连接电缆从夹持主体中滑出。

15、在另一实施例中,现场设备的接收区域布置在现场设备的壳体上或现场设备的电子单元上。特别是,对于具有防爆功能的现场设备,接地连接电缆一般被紧固到壳体。另外,替代性地是,接地连接电缆可以被紧固到现场设备的电子单元。

16、另一实施例规定,连接元件具有第一螺纹,并且第一板件和/或第二板件具有对应的第二螺纹,其中连接元件可以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连接到第一板件和/或第二板件,其中第一螺纹和/或第二螺纹的至少一个端部部分变形,使得连接元件相对于第一板件和/或第二板件被固定就位。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元件可以插入在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并且同时防止连接元件与夹持主体分离。第一螺纹和/或第二螺纹包括至少一个且尤其是恰好一个螺纹圈,其中螺纹圈描述了恰好转动360°一次的凹槽。

17、有利地是,连接元件在第二管道的区域中具有的直径比在至少一个邻接区域中的小的,其中第二管道与连接元件的在第二管道的区域中的直径一致,使得连接元件相对于第二板件被固定就位。连接元件在第二管道的区域中渐缩(tapered),从而防止或至少极大地限制连接元件穿过第二管道的移动。连接元件在其渐缩部处相对于第二板件被保持就位。

18、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元件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区域中具有加厚部,其中该加厚部被设计用以将连接元件相对于第一板件或相对于第二板件固定。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元件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区域中具有的直径比在至少一个邻接区域中的大;特别是,连接元件的直径大于第一管道和/或第二管道。这样,连接元件就不能移出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中间空间。

19、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元件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区域中具有渐缩部,其中第一板件或第二板件具有钩状结构,其中钩状结构与渐缩部接合,使得连接元件相对于第一板件或相对于第二板件被固定就位。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元件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区域中具有的直径比连接元件的至少一个邻接区域中的小。第一板件或第二板件的钩状结构接合在连接元件的渐缩部中,使得钩状结构不能移动超过渐缩部。连接元件因此借助于钩状结构而相对于第一板件或相对于第二板件被保持就位。

20、另一实施例在弹簧元件的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凹口,其中接地连接电缆能够通过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凹口而被插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