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796983发布日期:2023-10-21 23:0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电动汽车等车辆、家电制品等各种各样的机器中,使用可充放电的蓄电元件(二次电池、电容器等)。作为蓄电元件,已知有具备带状的正极和带状的负极介由带状的隔离件重叠的状态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的蓄电元件。这样的电极体和电解质一起被收纳于容器,构成蓄电元件。

2、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蓄电元件,其具备卷绕芯和卷绕体,该卷绕体是以正极、负极和2张隔离件层叠的状态卷绕上述卷绕芯而成的,上述2张隔离件中至少一者被焊接固定于上述卷绕芯。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出愿公开2013-191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电元件在卷绕型的电极体(卷绕体)的中心配置有卷绕芯。对此,为了蓄电元件的高容量化等,考虑使用没有卷绕芯的电极体。没有卷绕芯的卷绕型的电极体例如可以通过将正极、负极和隔离件卷绕在卷绕装置的轴(spindle)上,将得到的电极体从轴拆下,从而制造。但是,从轴拆下电极体时,由于轴的表面与电极体的最内周面之间的摩擦,从而有时电极体难以拆下。在无法容易地从轴拆下电极体的情况下,会导致蓄电元件的生产性降低。另外,从轴拆下电极体时,如果轴的表面与电极体的最内周面的摩擦大,则存在如下情况:容易产生电极体的卷绕偏差,由此使得蓄电元件的性能、可靠性等降低。特别是在电极体的最内周部中2个隔离件通过焊接而接合的情况下,因隔离件的热收缩而使电极体变得更难拆下的倾向强。

2、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蓄电元件,其具备没有卷绕芯的卷绕型的电极体且生产性高,以及提供一种这样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3、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该电极体是以第一隔离件、第一电极、第二隔离件、第二电极依次重叠的状态卷绕而成的,且没有卷绕芯;在上述电极体的最内周部中,上述第一隔离件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二隔离件的至少一部分接合,上述第一隔离件具有包含无机粒子的层,在上述电极体的最内周面配置有上述包含无机粒子的层。

4、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具备:将具有包含无机粒子的层的带状的第一隔离件的前端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带状的第二隔离件的前端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接合;以上述包含无机粒子的层与轴相接的方式,将上述第一隔离件的前端部分和上述第二隔离件的前端部分配置于上述轴;使用上述轴,将上述第一隔离件、第一电极、上述第二隔离件、第二电极以依次重叠的状态卷绕;以及,从上述轴拆下得到的电极体。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蓄电元件,其具备没有卷绕芯的卷绕型的电极体、且生产性高,还可以提供一种这样的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元件,其具备电极体,所述电极体是以第一隔离件、第一电极、第二隔离件、第二电极依次重叠的状态卷绕而成,且没有卷绕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隔离件与所述第二隔离件的所述接合为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隔离件进一步具有以树脂为主成分的基材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包含无机粒子的层以树脂为主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1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以最内周为基准,第1周的所述第一隔离件与第2周的所述第一隔离件接合。

6.一种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具备: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该电极体是以第一隔离件、第一电极、第二隔离件、第二电极依次重叠的状态卷绕而成的,且没有卷绕芯;在上述电极体的最内周部中,上述第一隔离件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二隔离件的至少一部分接合,上述第一隔离件具有包含无机粒子的层,在上述电极体的最内周面配置有上述包含无机粒子的层。

技术研发人员:川副雄大,关口大圣,针长右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