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7487发布日期:2023-11-23 20:0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1、作为辅助自行车、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电动清洁器等的电源,使用电池组等电源装置。电源装置通过将多个二次电池单体并排地串联、并联连接,来实现高输出化、高容量化。例如,图12所示的专利文献1的电源装置90以二次电池单体91的端面彼此对置的姿势,连结将多根二次电池单体91排列成相互平行姿势的电池单元92,并收纳于壳体。

2、各二次电池单体91设置有安全阀,外装罐成为高压时对其进行检测而开阀,将外装罐内部的高压、高温的气体排出到单体外部。图12的电源装置90被配置为二次电池单体91的端面彼此对置的姿势,因而考虑到在从任意二次电池单体91喷出高温的气体的情况下,对与该二次电池单体91相邻的、端面对置地配置的另一二次电池单体91照射高温的气体而带来损坏的事态。

3、因此,图12的电源装置90在对置的电池单元92间配置耐热片93,在耐热片93的两面设置有用于对喷出气体进行排气的排气腔室94、94。此外,为了保持该耐热片93而形成有外周框部95、95。外周框部95、95形成为沿着耐热片93的外周部的形状。通过将该外周框部95、95配置在作为耐热片93的两侧的、对置的电池单元92间,来支承耐热片93的外周部,耐热片93被保持在电池单元92间。

4、在图12的电源装置90中,在增加二次电池单体91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作为图12的纵方向的d1方向上层叠来应对。另一方面,例如如使用于辅助自行车的情况那样,有时受到配置电源装置的场所的制约,要求细长的壳体。在该情况下,对于各电池单元,成为减少向图12的d1方向的层叠数,并且在与其正交的d2方向上连上多个电池单元92的配置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需要在各电池单元彼此的对置的界面分别设置耐热片93以及排气腔室94、94,从而在各电池单元间确保气体的排气流路。

5、然而,若d2方向上的电池单元的连结数增加,则在电池单元彼此的各界面需要耐热片、设置在其两侧的排气腔室,有累积地增大d2方向上的壳体的尺寸的担忧。

6、在先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65169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在以二次电池单体的端面彼此对置的姿势配置的电源装置中,提供确保安全性并且实现小型化的电源装置。

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4、本发明的一侧面涉及的电源装置具备:多个电池单体,分别将外装罐形成为在一方向上延长的筒状,并在该筒状的一个端面具备在内压上升时排出气体的排出阀;多个电池块体,分别将所述外装罐以平行状的姿势并且使得所述外装罐的端面成为同一平面状地保持所述多个电池单体;遮蔽板,在使所述多个电池块体的处于分别将所述外装罐的端面排列成同一平面状的一侧的块体面与相邻的另一电池块体的块体面以隔开绝缘空间而相互对置的姿势隔离的状态下,配置在该绝缘空间;和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池块体的相互对置的各块体面的比外周部更靠内侧,并支承所述遮蔽板,被所述支承构件支承的遮蔽板设为以所述支承构件为基点而能移位外周部的自由端。

5、发明效果

6、根据上述结构,将遮蔽板设为自由端而设为能够移位,因而即便在万一在任意电池单体中排出阀开阀而喷出气体时,高温高压的气体按压遮蔽板,在绝缘空间内向对置的电池块体侧移位,其结果,能够将用于排出喷出的气体的流路确保得宽。由此,即便不如以往那样在遮蔽板的两侧预先设置宽的绝缘空间,也能够由两侧的电池块体共有1个绝缘空间,能实现电源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装置,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在以二次电池单体的端面彼此对置的姿势配置的电源装置中,确保安全性并且实现小型化。电源装置(100)具备:多个电池单体(1),具备在内压上升时排出气体的排出阀(3);多个电池块体(10),分别使外装罐(2)以平行状的姿势并且使得外装罐(2)的端面成为同一平面状地保持多个电池单体(1);遮蔽板(40),在使多个电池块体(10)的各块体面与相邻的另一电池块体(10)的块体面以隔开绝缘空间(30)而相互对置的姿势隔离的状态下,配置在绝缘空间(30);支承构件(50),设置在多个电池块体(10)的相互对置的各块体面的比外周部更靠内侧,并支承遮蔽板(40)。被支承构件(50)支承的遮蔽板(40)设为能够以支承构件(50)为基点而能移位外周部的自由端(42)。

技术研发人员:松下文哉,松原匠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松下新能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