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58183发布日期:2023-04-18 16:2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兴技术领域对电源的能量密度不断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密度高、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应用尤为广泛。为了提升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密度,除了提高电池上限电压外,增大极片压实密度也是主要手段之一。

2、但增大极片压实密度,会导致极片浸润变差,离子通道变少,恶化低温性能,循环跳水风险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保证在低保液情况下也有足够的离子通道,进而提升电芯的低温放电和/或长循环性能。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隔离膜以及负极极片;正极极片、隔离膜以及负极极片卷绕设置;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正极极片和/或负极极片还包括导锂离子物质,导锂离子物质与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化学交联,以提供离子通道;其中,导锂离子物质为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双(氟磺酰基)酰亚胺(fsi)或者li1.3al0.3ti1.7(po4)3中的一种。

3、可选地,正极片还包括导电剂、粘接剂,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接剂、导锂离子物质的质量份数比为97:1.5:1.5:x;其中,0≤x≤5。

4、可选地,负极片还包括导电剂、粘接剂,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增稠剂、粘接剂、导锂离子物质的质量份数比为96.3:1:1.2:1.5:y;其中,0≤y≤5。

5、可选地,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和锰酸锂中至少一种。

6、可选地,负极活性物质质任选自石墨材料、硅基材料及其混合材料。

7、可选地,导锂离子物质为li1.3al0.3ti1.7(po4)3,li1.3al0.3ti1.7(po4)3的质量份数为1。

8、可选地,负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8g/cm3。

9、可选地,负极片的压实密度为4.2g/cm3。

10、可选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电解液,电解液中的lipf6浓度为1.2mol/l。

11、可选地,正极极片的导电剂为纳米碳管(cnt),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pvdf);负极极片的导电剂为导电炭黑(sp),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cmc)、粘接剂为(sbr)。

12、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通过在正极极片和/或负极极片中添加导锂离子物质,导锂离子物质能够以化学交联方式部分或全部地附着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活性物质的活性颗粒表面,保证循环后期,特别是在高压实情况下,电解液浸润及保液不足时也能提供足够的离子通道,进而提升电芯的低温放电和/或长循环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隔离膜以及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隔离膜以及负极极片卷绕设置;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极片和/或负极极片还包括导锂离子物质,所述导锂离子物质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化学交联,以提供离子通道;其中,所述导锂离子物质为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双(氟磺酰基)酰亚胺(fsi)或者li1.3al0.3ti1.7(po4)3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还包括导电剂、粘接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接剂、导锂离子物质的质量份数比为97:1.5:1.5:x;其中,0≤x≤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还包括导电剂、粘接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增稠剂、粘接剂、导锂离子物质的质量份数比为96.3:1:1.2:1.5:y;其中,0≤y≤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和锰酸锂中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质任选自石墨材料、硅基材料及其混合材料。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锂离子物质为li1.3al0.3ti1.7(po4)3,所述li1.3al0.3ti1.7(po4)3的质量份数为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8g/cm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的压实密度为4.2g/cm3。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中的lipf6浓度为1.2mol/l。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导电剂为纳米碳管(cnt),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pvdf);所述负极极片的导电剂为导电炭黑(sp),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cmc)、粘接剂为(sbr)。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隔离膜以及负极极片;正极极片、隔离膜以及负极极片卷绕设置;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正极极片和/或负极极片还包括导锂离子物质,导锂离子物质与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化学交联,以提供离子通道;其中,导锂离子物质为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双(氟磺酰基)酰亚胺(FSI)或者Li<subgt;1.3</subgt;Al<subgt;0.3</subgt;Ti<subgt;1.7</subgt;(PO<subgt;4</subgt;)<subgt;3</subgt;中的一种。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浸润及保液不足时也能提供足够的离子通道,进而提升电芯的低温放电和/或长循环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邓卫龙,李枫,张昌明,胡大林,段凯嘉,刘孟,刘雨蒙,廖兴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