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27778发布日期:2023-03-28 21:4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储能装置(如二次电池)中,导电压块与顶盖均为金属材质,往往采用位于导电压块和顶盖之间的上塑胶来使两者绝缘,然而导电压块和顶盖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化学腐蚀,从而降低了储能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提高储能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应用于储能装置。所述端盖组件包括顶盖和正极单元,所述正极单元安装于所述顶盖,所述顶盖设有第一盲孔;所述正极单元包括第一上塑胶、第一导电压块和电阻构件,所述第一上塑胶安装于所述顶盖,且位于所述顶盖和所述第一导电压块之间,所述第一上塑胶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盲孔连通;所述第一导电压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上塑胶,所述第一导电压块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压块的底面,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电阻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电阻构件的一端抵持所述第一孔的孔壁面,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压块电连接,所述电阻构件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孔壁面,且与所述顶盖电连接。
5.其中,所述电阻构件的电阻率大于所述顶盖的电阻率和所述第一导电压块的电阻率。
6.其中,所述顶盖设有两个第一盲孔,两个所述第一盲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塑胶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间隔设置,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盲孔连通;所述第一导电压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孔,两个所述第一孔间隔设置,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电阻构件有两个,每一所述电阻构件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每一所述电阻构件的一端抵持一个所述第一孔的孔壁面,且与一个所述第一导电压块电连接,每一所述电阻构件的另一端抵持一个所述第一盲孔的孔壁面,且与一个所述顶盖电连接。
7.其中,两个所述电阻构件并联后的电阻率在1
×
103ohm/sq至1
×
10
10
ohm/sq 之间。
8.其中,所述顶盖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两个所述第一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塑胶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沿所述第一上塑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上塑胶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配合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压块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沿所述第一导电压块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电压块,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连通,两个所述第一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配合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
二配合孔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单元还包括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压块;所述第一极柱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电阻构件的电阻率。
9.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二配合孔一侧的孔壁与所述第二配合孔靠近所述第一孔一侧的孔壁之间的距离在2.5 mm~5.5 mm之间。
10.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第一上塑胶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1.其中,所述第一上塑胶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自所述第一上塑胶向所述第一导电压块的方向延伸,且环绕所述第一通孔的周缘设置,所述电阻构件还穿设于所述第一凸环的内侧,所述电阻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凸环的内表面贴合。
12.其中,所述电阻构件的电阻率在1
×
103ohm/sq至1
×
10
10
ohm/sq之间。
13.其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负极单元,所述负极单元安装于所述顶盖,且与所述正极单元间隔设置,所述负极单元包括第二上塑胶和第二导电压块,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上塑胶安装于所述顶盖的顶侧,且位于所述顶盖和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导电压块之间,所述第二导电压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上塑胶。
14.其中,所述顶盖还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位于所述顶盖的顶面,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间隔设置;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上塑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上塑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上塑胶的底面;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导电压块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开口位于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导电压块的底面,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通孔连通;所述负极单元还包括绝缘柱,所述绝缘柱穿设于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通孔,所述绝缘柱的一端抵持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孔的孔壁面,所述绝缘柱的另一端抵持所述第二盲孔的孔壁面。
15.其中,所述绝缘柱采用陶瓷制成。
16.其中,所述正极单元的第一导电压块和所述负极单元的第二导电压块镜像对称。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种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侧。
1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19.本技术所示的端盖组件中,通过设置电阻构件并使电连接于顶盖和第一导电压块之间,可以实现顶盖与第一导电压块等电位,避免顶盖因与第一导电压块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化学腐蚀,从而可以提高储能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同时,电阻构件设于顶盖的两个第一盲孔和第一导电压块的两个第一孔之间,可以对第一导电压块进行限位,防止其相对于顶盖转动,从而可以提升储能装置在组装过程中的抗扭矩能力。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储能装置中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端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端盖组件沿a-a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中下塑胶、顶盖、防爆阀、正极应激件和负极应激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中正极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正极单元中第一上塑胶沿b-b方向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 所示正极单元中第一上塑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所示正极单元中第一导电压块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中负极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负极单元的第二上塑胶沿c-c方向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所示负极单元中第二上塑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0所示负极单元中第二导电压块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储能装置100,壳体110,端盖组件120,下塑胶10,顶盖20,防爆阀30,正极应激件40,负极应激件50,正极单元60,负极单元70,防爆栅栏11,第一注液孔101,第一避让槽102,第二避让槽103,第三安装孔104,第四安装孔105,防爆孔201,第二注液孔202,第一装配孔203,第二装配孔204,第一安装孔205,第二安装孔206, 第一盲孔207,第二盲孔208,第一上塑胶61,第一导电压块62,第一极柱63,第一密封圈64,第一转接片65,电阻构件66,第一部分611,第二部分612,第一装配槽613,第一避让孔614,第一标识通孔615,第一槽顶壁面616,第一槽底壁面617,标识部611a,第一安装槽618,第一配合孔619,第一通孔620,第一凸环620a,第一延伸部分621,第一焊接部分622,第一顶面623,第一底面624,第二顶面625,第二底面626,第二配合孔627,装配部分628,连接部分629,第一孔630,第一法兰部分631,第一安装部分632,第一密封部分641,第二密封部分642,第二上塑胶71,第二导电压块72,第二极柱73,第二密封圈74,第二转接片75,绝缘柱76,第三部分711,第四部分712,第二装配槽713、第二避让孔714,第二标识通孔715,第二槽顶壁面716,第二槽底壁面717,第二安装槽718,第三配合孔719,第二通孔720,第二凸环720a,第二延伸部分721,第二焊接部分722,第三顶面723,第三底面724,第四配合孔727,第二孔730,第二法兰部分731,第二安装部分732,第三密封部分741,第四密封部分742。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储能装置1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储能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储能装置100的高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25.储能装置100包括壳体110、电极组件(图未示)和端盖组件120。壳体110具有开口(图未示),壳体110设有收容腔(图未示)。电极组件收容于收容腔。收容腔还用于收容电解液,电芯浸泡于电解液中。端盖组件120安装于壳体110的顶侧,且封闭开口。示例性的,储能装置100为方块电池。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也可以为圆柱电池或其他电池。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涉及的“顶”、“底”、“左”和“右”等方位用词,是参考附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的描述,以朝向z轴正方向为“顶”,以朝向z轴负方向为“底”,以朝向x轴正方向为“右”,以朝向x轴负方向为“左”,其并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请参阅图2至图4,图2是图1所示储能装置100中端盖组件12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端盖组件1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端盖组件120沿a-a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沿“a-a处剖开”是指沿a-a线所在的平面剖开,后文类似的描述可作相同理解。
28.端盖组件120包括下塑胶10、顶盖20、防爆阀30、正极应激件40、负极应激件50、正极单元60和负极单元70。顶盖20安装于下塑胶10的顶侧。防爆阀30、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均安装于顶盖20。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分别位于防爆阀30的相对两侧,且均与防爆阀30间隔设置。正极单元60和负极单元70均安装于顶盖20,且分别位于防爆阀30的相对两侧。其中,正极单元60和正极应激件40位于防爆阀30的同一侧,正极单元60覆盖正极应激件40。负极单元70和负极应激件50位于防爆阀30的同一侧,负极单元70覆盖负极应激件50。
29.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可均响应于储能装置100内部的压力增加而发生应激变形,当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体压力超过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能够发生应激形变分别与正极单元60的第一导电压块62和负极单元70的第二导电压块72接触,使得正极单元60和负极单元70发生外部短接情况,继而由于强大的短路电流使得正极应激件40与正极单元60的第一导电压块62的底部、以及负极单元70的第二导电压块72的底部产生熔断削顶现象而回归断路状态,从而避免储能装置100发生过度充电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保证储能装置100的安全可靠性。
30.请参阅图5,图5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120中下塑胶10、顶盖20、防爆阀30、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的结构示意图。
31.下塑胶10包括防爆栅栏11,防爆栅栏11贯穿下塑胶10的顶面(图未标)和底面(图未标)。其中,防爆栅栏11位于下塑胶10的中部。下塑胶10设有第一注液孔101、第一避让槽102、第二避让槽103、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第一注液孔101沿下塑胶10的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贯穿下塑胶10。具体的,第一注液孔101位于下塑胶10的中部,且位于防爆栅栏11的右侧,并与防爆栅栏11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一注液孔101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液孔101也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32.沿x轴方向上,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分别位于防爆栅栏11的相对两侧,且均与防爆栅栏11间隔设置,并关于防爆栅栏11镜像对称。具体的,第一避让槽102位于防爆栅栏11的右侧,且位于第一注液孔101远离防爆栅栏11的一侧,并与第一注液孔101间隔设置。第二避让槽103位于第一注液孔101的左侧。其中,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的开口均位于下塑胶10的顶面(图未标)。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均自下塑胶10的顶面向底面(图未标)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示例性的,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均为圆形槽。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也可以为方形槽或其他异形槽。
33.第三安装孔104位于第一避让槽102远离第一注液孔101的一侧,且与第一避让槽
102间隔设置。第四安装孔105位于第二避让槽103远离防爆栅栏11的一侧,且与第二避让槽103间隔设置。其中,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关于防爆栅栏11镜像对称。具体的,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均沿下塑胶10的厚度方向贯穿下塑胶10。示例性的,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均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也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34.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顶盖20设有防爆孔201、第二注液孔202、第一装配孔203、第二装配孔204、安装孔和盲孔。本实施例中,防爆孔201沿顶盖20的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贯穿顶盖20。具体的,防爆孔201位于顶盖20的中部。其中,防爆孔201可通过防爆栅栏11连通储能装置100的内部。示例性的,防爆孔201为椭圆形孔,第二注液孔202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防爆孔201可以圆形孔、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3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端盖组件120时所提及的“外”和“内”等方位词,均以图1所示储能装置100的方位进行描述,以背离壳体110的一侧为“外”,以朝向壳体110的一侧为“内”,后文类似的描述可做相同理解。
36.第二注液孔202位于顶盖20的中部,且位于防爆孔201的右侧,并与防爆孔201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二注液孔202沿顶盖20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20。其中,第二注液孔202与下塑胶10的第一注液孔101连通。电解液可依次经顶盖20的第二注液孔202和下塑胶10的第二注液孔202注入壳体110(如图1所示)的收容腔,以实现对储能装置100的电解液的灌注。示例性的,第二注液孔202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注液孔202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37.沿x轴方向上,第一装配孔203和第二装配孔204分别位于防爆孔201的相对两侧,且均与防爆孔201间隔设置,并关于防爆孔201镜像对称。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203位于防爆孔201的右侧,且位于第二注液孔202远离防爆孔201的一侧,并与防爆孔201间隔设置。第二装配孔204位于第一注液孔101的左侧。具体的,第一装配孔203和第二装配孔204均沿顶盖20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20。其中,第一装配孔203与第一避让槽102连通,第二装配孔204与第二避让槽103连通。示例性的,第一装配孔203和第二装配孔204均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203和第二装配孔204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38.安装孔位于顶盖20的边缘,且与第一装配孔203和第二装配孔204间隔设置。具体的,安装孔沿顶盖20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20。本实施例中,安装孔有两个,两个安装孔分别为第一安装孔205和第二安装孔206。具体的,第一安装孔205位于第一装配孔203远离第二注液孔202的一侧,且与第一装配孔203间隔设置。第二安装孔206位于第二装配孔204远离防爆孔201的一侧,且与第二装配孔204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安装孔205和第二安装孔206关于防爆孔201镜像对称。此外,第一安装孔205与下塑胶10的第三安装孔104连通,第二安装孔206与下塑胶10的第四安装孔105连通。示例性的,第一安装孔205和第二安装孔206均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05和第二安装孔206也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39.盲孔与第一安装孔205和第二安装孔206间隔设置。具体的,盲孔的开口位于顶盖20的顶面,且自顶盖20的顶面向顶盖20的底面的方向(图示z轴的负方向)凹陷。本实施例中,盲孔有四个,四个盲孔分别为两个第一盲孔207和两个第二盲孔208。两个第一盲孔207位于第一安装孔205的相对两侧,且与第一安装孔205间隔设置,并关于第一安装孔205镜像
对称。具体的,一个第一盲孔207位于第一安装孔205远离第一装配孔203的一侧,另一个第一盲孔207位于第一安装孔205靠近第一装配孔203的一侧,且与第一装配孔203间隔设置。其中,两个第一盲孔207的中心连线与顶盖20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α。换言之,两个第一盲孔207关于第一安装孔205倾斜对称。
40.两个第二盲孔208位于第二安装孔206的相对两侧,且与第二安装孔206间隔设置,并关于第二安装孔206镜像对称。具体的,一个第二盲孔208位于第二安装孔206远离第二装配孔204的一侧,另一个第二盲孔208位于第二安装孔206靠近第二装配孔204的一侧,且与第二装配孔204间隔设置。其中,两个第二盲孔208的中心连线与顶盖20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β。换言之,两个第二盲孔208关于第二安装孔206倾斜对称。
41.本实施例中,沿x轴方向上,两个第一盲孔207和两个第二盲孔208关于防爆孔201镜像对称。示例性的,第一盲孔207和第二盲孔208均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盲孔207和第二盲孔208也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42.防爆阀30安装于防爆孔201,且固定连接于防爆孔201的孔壁。示例性的,防爆阀3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防爆孔201的孔壁,以安装于防爆孔20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防爆孔201连通储能装置100的内部和外部,当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压过大时,防爆阀30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体能依次经过下塑胶10的防爆栅栏11和防爆孔201及时排向储能装置100的外部,避免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提高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
43.正极应激件40安装于第一装配孔203,且固定连接于第一装配孔203的孔壁。负极应激件50安装于第二装配孔204,且固定连接于第二装配孔204的孔壁。其中,第一避让槽102可避让正极应激件40,第二避让槽103可避让负极应激件50。示例性的,正极应激件4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装配孔203的孔壁,以安装于第一装配孔203,和/或,负极应激件5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装配孔204的孔壁,以安装于第二装配孔204。
44.请参阅图4、图6和图7,图6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120中正极单元6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正极单元60中第一上塑胶61沿b-b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5.正极单元60包括第一上塑胶61、第一导电压块62、第一极柱63、第一密封圈64、第一转接片65和电阻构件66。第一上塑胶61安装于顶盖20,第一导电压块62固定连接于第一上塑胶61,并经由第一上塑胶61与顶盖20绝缘,电阻构件66电连接第一导电压块62与顶盖20,第一极柱63固定连接于第一导电压块62,第一密封圈64套设于第一极柱63,且用于使第一极柱63和顶盖20绝缘,第一转接片65固定连接于第一极柱63。
46.第一上塑胶61包括第一部分611和第二部分612,第二部分612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611的右侧。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611和第二部分612一体成型。其中,第一部分611和第二部分612的颜色均为第一颜色。示例性的,第一上塑胶61采用塑胶制成,第一颜色可为黑色或蓝色。
47.第一部分611设有第一装配槽613、第一避让孔614和第一标识通孔615。第一装配槽613的开口位于第一部分611的右侧面。第一装配槽613自第一部分611的右侧面向左侧面(图未标)的方向凹陷(图示x轴负方向)凹陷。其中,第一装配槽613包括第一槽顶壁面616和第一槽底壁面617,沿z轴方向上,第一槽顶壁面616和第一槽底壁面617间隔且相对设置。
48.第一避让孔614的开口位于第一部分611的底面(图未标)。具体的,第一避让孔614
的开口位于第一部分611的底面的中间区域。第一避让孔614自第一部分611的底面向第一装配槽613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底壁面617,以与第一装配槽613连通。其中,第一避让孔614与正极应激件40相对设置。示例性的,第一避让孔614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孔614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49.第一标识通孔615的开口位于第一部分611的顶面(图未标)。具体的,第一标识通孔615的开口位于第一部分611的顶面的中间区域。第一标识通孔615自第一部分611的顶面向第一装配槽613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顶壁面616,以与第一装配槽613连通。其中,第一标识通孔615呈“十”字型,以标识正极单元60的极性为正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通孔615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只要能标识正极单元60的极性为正极即可。
50.此外,第一部分611包括标识部611a,标识部611a位于第一部分611远离第二部分612的一端,以标识正极单元60的极性。其中,标识部611a为切角。在装配端盖组件120时,操作人员或智能化设备可依据标识部611a快速识别正极单元60的第一上塑胶61,以与负极单元70的第二上塑胶71区别开来,提高装配效率。换言之,标识部611a的设计可作为第一上塑胶61的防呆结构,防止操作人员弄混正极单元60的第一上塑胶61和负极单元70的第二上塑胶71。
51.第二部分612设有第一安装槽618、第一配合孔619和第一通孔620。第一安装槽618的开口位于第二部分612的顶面(图未标)。第一安装槽618自第二部分612的顶面向底面(图未标)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且与第一装配槽613连通。其中,第一安装槽618包括槽底壁面(图未标)。
52.第一配合孔619沿第二部分612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部分612的底面。具体的,第一配合孔619的开口位于第二部分612的底面。第一配合孔619自第二部分612的底面向第一安装槽618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安装槽618的槽底壁面,以与第一安装槽618连通。其中,第一配合孔619与顶盖20的第一安装孔205连通。示例性的,第一配合孔619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孔619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53.第一通孔620沿第一上塑胶61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部分612的底面。具体的,第一通孔620自第二部分612的底面向第一安装槽618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安装槽618的槽底壁面。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620有两个,两个第一通孔620位于第一配合孔619的相对两侧,且与第一配合孔619间隔设置,并关于第一配合孔619镜像对称。具体的,一个第一通孔620位于第一配合孔619远离第一避让孔614的一侧,且与一个第一盲孔207连通,另一个第一通孔620位于第一配合孔619靠近第一避让孔614的一侧,且与另一个第一盲孔207连通。
54.请参阅图8,图8是图6 所示正极单元60中第一上塑胶6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第一通孔620的中心线与第一上塑胶6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r。换言之,两个第一通孔620相对于第一配合孔619倾斜对称。示例性的,第一通孔620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620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55.此外,第一上塑胶61还设有两个第一凸环620a,两个第一凸环620a均自第一上塑胶61向第一导电压块62的方向延伸,且分别环绕两个第一通孔620的周缘设置。具体的,第一凸环620a设于第一安装槽618的槽底壁面,且自第一安装槽618的槽底壁面背离第一安装
槽618的槽底壁面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凸环620a的内表面与第一通孔620的孔壁齐平。
56.请结合参阅图4、图6和图9,图9是图6所示正极单元60中第一导电压块62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57.第一导电压块62固定连接于第一上塑胶61。其中,第一上塑胶61位于第一导电压块62和顶盖20之间。第一导电压块62包括第一延伸部分621和第一焊接部分622,第一焊接部分622固定连接于第一延伸部分621的右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焊接部分622为第一导电压块62中用于与汇流排焊接的部分。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分621和第一焊接部分622一体成型,且第一延伸部分621和第一焊接部分622的颜色均为第二颜色,第二颜色与第一颜色不同。示例性的,第一导电压块62可采用铝制成,第二颜色可为银色或灰色。
58.第一延伸部分621包括第一顶面623和第一底面624,第一顶面623和第一底面624相背设置。示例性的,第一顶面623和第一底面624均为平面。具体的,第一延伸部分621容纳于第一装配槽613,且部分裸露于第一避让孔614,并位于正极应激件40的正上方。其中,第一延伸部分621与第一装配槽613过盈配合。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抵持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顶壁面616,且遮挡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标识通孔615。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底面624抵持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底壁面617,且覆盖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避让孔614。
59.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延伸部分621和第一上塑胶61的颜色不同,第一标识通孔615露出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可形成具有强烈色差的正极标识“+”,从而标识正极单元60的极性。而且,由于第一延伸部分621与第一装配槽613过盈配合,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与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顶壁面616紧密贴合而不会存在间隙,第一标识通孔615不会悬空而在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形成阴影,提高了极性标识的识别度。
60.第一焊接部分622的厚度大于第一延伸部分621的厚度。第一焊接部分622包括第二顶面625和第二底面626,第二顶面625和第二底面626相背设置。其中,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底面626与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底面624齐平,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顶面625相对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凸出。
61.第一焊接部分622设有第二配合孔627和第一孔630。第二配合孔627位于第一焊接部分622的中部。第二配合孔627沿第一焊接部分622的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贯穿第一焊接部分622。示例性的,第二配合孔627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合孔627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62.第一孔630与第二配合孔627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一孔630的开口位于第一焊接部分622的底面,且第一孔630自第一焊接部分622的底面向顶面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示例性的,第一孔630可以通过机械切削工艺形成。
63.本实施例中,第一孔630有两个,两个第一孔630位于第二配合孔627的相对两侧,且均与第二配合孔627间隔设置,并关于第二配合孔627镜像对称。具体的,一个第一孔630位于第二配合孔627远离第一延伸部分621的一侧,另一个第一孔630位于第二配合孔627靠近第一延伸部分621的一侧。其中,每一第一孔630靠近第二配合孔627一侧的孔壁与第二配合孔627靠近第一孔630一侧的孔壁之间的距离在2.5 mm~5.5 mm之间,以避免第二配合孔
627与第一孔630发生干涉。示例性的,每一第一孔630靠近第二配合孔627一侧的孔壁与第二配合孔627靠近第一孔630一侧的孔壁之间的距离为3 mm。本实施例中,第一孔630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孔630也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64.此外,两个第一孔630的中心连线与第一导电压块6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γ。换言之,两个第一孔630相对于第二配合孔627倾斜对称。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一孔630相对于第二配合孔627倾斜对称,可在不需要增大第一焊接部分622的面积的前提,保证第一孔630与第二配合孔627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以避免第二配合孔627与第一孔630之间发生干涉。
65.具体的,第一焊接部分622安装于第一安装槽618,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配合孔627与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配合孔619连通,两个第一孔630分别与第一上塑胶61的两个第一通孔620连通。其中,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顶面625相对第一上塑胶61中第一部分611的顶面凸出,第一焊接部分622的周面与第一部分611朝向第二部分612的表面(即第一部分611的右侧面)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顶面625相对第一上塑胶61中第一部分611的顶面凸出,在连接片焊接于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顶面625时,不仅可避免连接片刮花或划伤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部分611,保证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还可以避免储能装置100连接巴片连接第一焊接部分622时发生翘起,导致电连接可靠性降低。
66.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分622包括装配部分628和连接部分629,连接部分629固定连接于装配部分628的顶侧。连接部分629的周面环绕装配部分628的周面设置,且相对装配部分628的周面凸出。其中,装配部分628的底面为第一焊接部分622的底面,连接部分629的顶面为第一焊接部分622的顶面。
67.具体的,装配部分628安装于第一安装槽618;连接部分629相对第一安装槽618凸出,且抵持于第一上塑胶61中第二部分612的顶面。其中,连接部分629的周面与第一上塑胶61中第一部分611的右侧面间隔且相对设置。应当理解的是,第一上塑胶61中第一部分611的右侧面与连接部分629的周面之间的间隙可作为误差容置区,当第一上塑胶61因热收缩而发生收缩时,第一上塑胶61与第一导电压块62之间仍能装配到位,从而保证第一上塑胶61和第一导电压块62之间的装配可靠性。
68.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电阻构件66有两个。具体的,每一电阻构件66穿设于一个第一通孔620,每一电阻构件66的一端伸入一个第一盲孔207,且抵持第一盲孔207的孔壁面,并与顶盖20电连接,每一电阻构件66的另一端伸入一个第一孔630,且抵持第一孔630的孔壁面,并与第一导电压块62电连接。换言之,电阻构件66电连接于顶盖20和第一导电压块62之间。
69.本实施例中,电阻构件66具有预定阻值。其中,每个电阻构件66的电阻值在0.1千欧~8000千欧之间,即,每个电阻构件66的电阻率在1
×
103ohm/sq至1
×
10
10
ohm/sq之间;两个电阻构件66并联后的电阻值在0.05千欧~4000千欧之间,即,两个电阻构件66并联后的电阻率在1
×
103ohm/sq至1
×
10
10
ohm/sq之间。另外,每一电阻构件66的电阻率大于顶盖20的电阻率和第一导电压块62的电阻率。需要说明的是,电阻率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的单位为欧姆/平方米,符号为ohm/sq。
70.通过在具有密封性能的弹性材料中掺杂导电材料可以制成电阻构件66。示例性
的,弹性材料可以为导电氟橡胶、导电三元乙丙橡胶和导电丁腈橡胶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导电材料可以为导电碳纤维、导电碳粉、导电陶瓷或者金属粉末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的是,在掺杂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导电材料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使得制成的电阻构件66的电阻值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电阻构件66,可以提高第一导电压块62和顶盖20之间的弱导电值的精确性,提高储能装置100的一致性。而且,将电阻构件66安装至储能装置100之前,先测试电阻构件66的电阻值,再通过两两配对的方式将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构件66并联连接,以组合得到趋近于标准弱导电连接的并联电阻值,从而提升用电设备中不同储能装置100之间的一致性,进而延长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7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电压块62和顶盖20之间设置电阻构件,可以使得顶盖20和第一导电压块62都带正电,从而防止顶盖和储能装置的壳体110被电解液腐蚀,从而可以提高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另外,电阻构件66还具有限位作用,可以防止第一导电压块62在端盖组件120的装配过程中相对于顶盖20发生转动,从而可以提升储能装置100在组装过程中的抗扭矩能力。
72.其中,每一电阻构件66还穿设于一个第一凸环620a的内侧,且电阻构件66的外表面与第一凸环620a的内表面贴合。第一凸环620a可以起到定位电阻构件66的作用,且能够使电阻构件66保持竖直状态,避免电阻构件66在端盖组件120的装配过程中倾斜或发生位移,保证电阻构件66在端盖组件120中的装配稳定性。
73.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6。第一极柱63包括第一法兰部分631和第一安装部分632,第一安装部分632固定连接于第一法兰部分631的顶侧。具体的,第一安装部分632穿设于下塑胶10的第三安装孔104、顶盖20的第一安装孔205、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配合孔619和第一导电压块62的第二配合孔627,且固定连接于第一导电压块62的第二配合孔627的孔壁。示例性的,第一安装部分632可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导电压块62的第二配合孔627的孔壁。其中,第一法兰部分631可位于下塑胶10的内侧,且第一法兰部分631的顶面可抵持下塑胶10。另外,第一极柱63的电导大于电阻构件66的电导。
74.第一密封圈64包括第一密封部分641和第二密封部分642,第二密封部分642固定连接于第一密封部分641的底部,且环绕第一密封部分641设置。具体的,第一密封圈64套设于第一极柱63的第一安装部分632。其中,第一密封部分641的顶面(图未标)抵持于第一上塑胶61的底面,部分第一密封部分641夹持于第一极柱63的第一安装部分632和顶盖20的第一安装孔205的孔壁之间,部分第一密封部分641夹持于第一极柱63的第一安装部分632和下塑胶10的第三安装孔104的孔壁之间。第二密封部分642可位于下塑胶10的内部,且可夹持于下塑胶10和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分631之间。
7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圈64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极柱63与下塑胶10和顶盖2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还可以避免第一极柱63与顶盖20直接接触导电,实现第一极柱63与顶盖20之间的绝缘。
76.第一转接片65安装于下塑胶10的内侧,且位于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分631背离第一安装部分632的一侧。具体的,第一转接片65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分631,另一端电连接电芯的正极耳。示例性的,第一转接片65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分631和/或电芯的正极耳。
77.请参阅图4、图10和图11,图10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120中负极单元7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负极单元70的第二上塑胶沿c-c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78.负极单元70包括第二上塑胶71、第二导电压块72、第二极柱73、第二密封圈74、第二转接片75和绝缘柱76。其中,负极单元70中各部件的结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部件与下塑胶10和顶盖20之间的装配关系,均可参阅上文中正极单元60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9.第二上塑胶71安装于顶盖20的顶侧,且位于第一上塑胶61的左侧,并与第一上塑胶61间隔设置。第二上塑胶71包括第三部分711和第四部分712,第四部分712固定连接于第三部分711的左侧。第三部分711设有第二装配槽713、第二避让孔714和第二标识通孔715。第四部分712设有第二安装槽718、第三配合孔719和第二通孔720。其中,第三配合孔719与顶盖20的第二安装孔206连通。其中,第二装配槽713包括第二槽顶壁面716和第二槽底壁面717。第二避让孔714与负极应激件50相对设置。第二标识通孔715呈“一”字型,以标识负极单元70的极性为负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标识通孔715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只要能标识负极单元70的极性为负极即可。
80.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分711也可以包括标识部(图未示),标识部用于标识负极单元70的极性。其中,第三部分711的标识部与第一部分611的标识部611a不同,以便于操作人员将负极单元70的第二上塑胶71与正极单元60的第一上塑胶61区别开来。
81.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上塑胶的第一部分上开设第一标识第一通孔,利用第一上塑胶的第一部分和第一导电压块的第一部分相配合,来使第一导电压块的第一部分和第一上塑胶的第一部分之间形成强烈的色差,来实现对正极单元60和负极单元70的极性标识,而不需要增设正极铆钉或负极铆钉等部件来标识极性,减少了端盖组件120的配件数量,降低了端盖组件120的结构复杂性,有利于实现储能装置100的轻量化设计。
82.第二通孔720沿第二上塑胶71的厚度方向贯穿第四部分712的底面。具体的,第二通孔720自第四部分712的底面向第二安装槽718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二安装槽718的槽底壁面。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720有两个,两个第二通孔720位于第三配合孔719的相对两侧,且与第三配合孔719间隔设置,并关于第三配合孔719镜像对称。具体的,一个第二通孔720位于第三配合孔719远离第二避让孔714的一侧,且与一个第二盲孔208连通,另一个第二通孔720位于第三配合孔719靠近第二避让孔714的一侧,且与另一个第二盲孔208连通。
83.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10所示负极单元70中第二上塑胶7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通孔720的中心线与第二上塑胶7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θ。换言之,两个第二通孔720相对于第三配合孔719倾斜对称。示例性的,第二通孔720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720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84.此外,第二上塑胶71还设有两个第二凸环720a,两个第二凸环720a均自第二上塑胶71向第二导电压块72的方向延伸,且分别环绕两个第二通孔720的周缘设置。具体的,第二凸环720a设于第二安装槽718的槽底壁面,且自第二安装槽718的槽底壁面背离第二安装槽718的槽底壁面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延伸。其中,第二凸环720a的内表面与第二通孔720的孔壁齐平。
85.请参阅图4、图10和图13,图13是图10所示负极单元70中第二导电压块72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86.第二导电压块72固定连接于第二上塑胶71,且第二导电压块72与第一导电压块62镜像对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压块62与第二导电压块72的结构相同,二者镜像对称设置可以提高端盖组件120中第一导电压块的零件通配率。
87.第二导电压块72包括第二延伸部分721和第二焊接部分722,第二焊接部分722固定连接于第二延伸部分721的左侧。具体的,第二延伸部分721安装于第二装配槽713,第二焊接部分722安装于第二安装槽718,第二焊接部分722的第四配合孔727与第四部分712的第三配合孔719连通。其中,第二延伸部分721与第二装配槽713过盈配合。第二延伸部分721的第三顶面723抵持第二装配槽713的第二槽顶壁面716,且覆盖第二上塑胶71的第二标识通孔715。第二延伸部分721的第三底面724抵持第二装配槽713的第二槽底壁面717,且覆盖第二上塑胶71的第二避让孔714。
88.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焊接部分722与第二上塑胶71的颜色不同,第二标识通孔715露出第二焊接部分722的第三顶面723,可形成具有强烈色差的正极标识
“‑”
,从而标识负极单元70的极性。此外,当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压过大时,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均经气压推动翻转,正极应激件40穿过第二避让孔714与第二焊接部分722接触,使顶盖20与第二导电压块72电连接,负极应激件50穿过第二避让孔714与第二焊接部分722接触,使顶盖20与第二导电压块72电连接,从而正极单元60和负极单元70导通而发生短路,储能装置100无法正常工作,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压也就无法进一步增大,从而提升了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
89.本实施例中,第二焊接部分722设有第四配合孔727和第二孔730。第四配合孔727位于第二焊接部分722的中部。第四配合孔727沿第二焊接部分722的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贯穿第二焊接部分722。示例性的,第四配合孔727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配合孔727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90.第二孔730与第四配合孔727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二孔730的开口位于第二焊接部分722的底面,且第二孔730自第二焊接部分722的底面向顶面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示例性的,第二孔730可以通过机械切削工艺形成。
91.本实施例中,第二孔730有两个,两个第二孔730位于第四配合孔727的相对两侧,且均与第四配合孔727间隔设置,并关于第四配合孔727镜像对称。具体的,一个第二孔730位于第四配合孔727远离第二延伸部分721的一侧,另一个第二孔730位于第四配合孔727靠近第二延伸部分721的一侧。其中,每一第二孔730靠近第四配合孔727一侧的孔壁与第四配合孔727靠近第二孔730一侧的孔壁之间的距离在2.5 mm~5.5 mm之间,以避免第四配合孔727与第二孔730发生干涉。示例性的,每一第二孔730靠近第四配合孔727一侧的孔壁与第四配合孔727靠近第二孔730一侧的孔壁之间的距离为3 mm。本实施例中,第二孔730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孔730也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92.此外,两个第二孔730的中心连线与负极单元70的第二导电压块7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δ。换言之,两个第二孔730相对于第四配合孔727倾斜对称。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二孔730相对于第四配合孔727倾斜对称,可在不需要增大第二焊接部分722的面积的前提,保证第二孔730与第四配合孔727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以避免第四配合孔727与第二
孔730之间发生干涉。
93.请继续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绝缘柱76有两个。具体的,每一绝缘柱76穿设于一个第二上塑胶71的第二通孔720,每一绝缘柱76的底端伸入顶盖20的一个第二盲孔208,且绝缘柱76的底面抵持第二盲孔208的孔壁面,每一绝缘柱76的顶端伸入第二导电压块72的一个第二孔730,且绝缘柱76的顶面抵持第二导电压块72的第二孔730的孔壁面。需要说明的是,绝缘柱76还具有限位作用,可以防止第二导电压块72在端盖组件120的装配过程中发生转动,便于第二导电压块72与第二极柱73固定铆接。
94.本实施例中,绝缘柱76采用绝缘材质制成。示例性的,绝缘柱76的材质可以为陶瓷。可以理解的是,绝缘柱76可以由陶瓷等具有高熔点的绝缘材料制成,使得绝缘柱76具有绝缘作用,且相比塑料材质的绝缘柱76更耐高温而不易熔化,从而能够提高端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95.其中,每一绝缘柱76还穿设于一个第二凸环720a的内侧,且绝缘柱76的外表面与第二凸环720a的内表面贴合。第二凸环720a可以起到定位绝缘柱76的作用,且能够使绝缘柱76保持竖直状态,避免绝缘柱76在端盖组件120的装配过程中倾斜或发生位移,保证绝缘柱76在端盖组件120中的装配稳定性。
96.本实施例中,当正极单元60与负极单元70均安装至顶盖20上时,沿x轴方向上,负极单元70中两个第二孔730与正极单元60中的两个第一孔630镜像对称,负极单元70的绝缘柱76与正极单元60的电阻构件66镜像对称。
97.第二极柱73包括第二法兰部分731和第二安装部分732,第二安装部分732固定连接于第二法兰部分731的顶侧。具体的,第二安装部分732穿设于下塑胶10的第四安装孔105、顶盖20的第二安装孔206、第二上塑胶71的第三配合孔719和第二导电压块72的第四配合孔727,且固定连接于第二导电压块72的第四配合孔727的孔壁。
98.第二密封圈74包括第三密封部分741和第四密封部分742,第四密封部分742固定连接于第三密封部分741的底部,且环绕第三密封部分741设置。具体的,第三密封部分741的顶面(图未标)抵持于第二上塑胶71的底面,部分第三密封部分741夹持于第二极柱73的第二安装部分732和顶盖20的第二安装孔206的孔壁之间,部分第三密封部分741夹持于第二极柱73的第二安装部分732和下塑胶10的第四安装孔105的孔壁之间。
99.第二转接片75安装于下塑胶10的内侧,且位于第二极柱73的第二法兰部分731背离第二安装部分732的一侧。具体的,第二转接片75的一端电连接第二极柱73的第二法兰部分731,另一端电连接电芯的负极耳。示例性的,第二转接片75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第二极柱73的第二法兰部分731和/或电芯的负极耳。
100.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电压块62和顶盖20之间设置电阻构件66、在第二导电压块72和顶盖20之间设置绝缘柱76,一方面,电阻构件66具有弱导电性,可以实现顶盖20与第一导电压块62等电位,避免顶盖20因与第一导电压块62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化学腐蚀,从而可以提高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绝缘柱76和电阻构件66均具有限位作用,可以防止第一导电压块62和第二导电压块72在端盖组件120的装配过程中发生转动,便于端盖组件120中的第一导电压块与第一极柱固定铆接。此外,绝缘柱76耐高温,不易熔化,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101.可以理解的是,储能装置100还可以为电池模组、电池包或电池系统等具有储存电
力功能的装置。比如储能装置100为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和多个连接片,每一连接片电连接于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其中,单体电池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所示储能装置100所示的结构。此时,多个单体电池之间可串联设置,每一连接片的一端电连接一个单体电池的正极单元,另一端电连接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单元。或者,多个单体电池之间也可以并联设置,部分连接片电连接于两个单体电池的正极单元之间,部分连接片电连接于两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单元之间。示例性的,连接片可为铝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部分单体电池串联设置,部分单体电池并联设置,本技术实施例对电池包中多个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
10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储能装置100,储能装置100为用电设备供电。其中,用电设备可为新能源汽车、储电站和服务器等需要用电的设备。
103.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