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3388发布日期:2023-04-26 13: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1、电路器是一种不仅可以接通和分断正常负荷电流和过负荷电流,还可以接通和分断短路电流的开关电器。断路器在电路中除起控制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如过负荷、短路、欠压和漏电保护等。断路器可以实现自动分合闸和手动分合闸,现有的断路器通过电动机构或按钮驱动,传动齿轮带动扇形齿轮转动,扇形齿轮带动操作机构实现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和手动分合闸。但是,传动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以带动扇形齿轮转动时,过多的齿轮啮合连接点,增加了故障率,且一旦出现故障很难修复,且扇形齿轮对精度要求较高,制造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过多的齿轮啮合连接点,增加了故障率,一旦出现故障很难修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材料成本,并且有效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传动稳定性的断路器。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按钮、电动机构、传动机构、转板结构和操作机构;断路器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形成,所述断路器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凸出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凸出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位置对应;按钮一端通过第一通孔滑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电动机构固定在断路器壳体内;传动机构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并与按钮和电动机构分别传动连接;操作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断路器壳体内,适于控制断路器合闸/分闸;转板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断路器壳体内,并与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操作机构分别连接。

3、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转板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操作机构可转动连接;转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均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转板的第三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按钮和电动机构分别传动连接。

4、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转板可转动地连接。

5、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转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销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6、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转板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呈三角形分布。

7、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转板为三角形板。

8、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凸出设有限位柱,所述转板的第二端的侧部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限位柱转动配合。

9、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三端均为圆滑过渡端。

10、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三连杆和齿轮组件;第一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断路器壳体内,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第三连杆一端与按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传动齿轮连接,适于在按钮的带动下驱动第一传动齿轮旋转;齿轮组件与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且与电动机构的驱动轴传动连接,适于在电动机构的带动下驱动第一传动齿轮旋转。

11、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还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齿轮的端面上,一端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凸台固定连接在第一凸台的背向第一传动齿轮的端面上,一端与第一凸台的一端同轴设置;另一端位于第一凸台的中间位置,并与第三连杆远离按钮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12、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按钮、电动机构、传动机构、转板结构和操作机构;断路器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形成,所述断路器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凸出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凸出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位置对应;按钮一端通过第一通孔滑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电动机构固定在断路器壳体内;传动机构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并与按钮和电动机构分别传动连接;操作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断路器壳体内,适于控制断路器合闸/分闸;转板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断路器壳体内,并与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操作机构分别连接。

14、断路器的动触头与操作机构相连,静触头与动触头配合使用;按钮通过驱动传动机构带动转板结构转动,使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实现断路器手动合闸;按钮通过驱动传动机构带动转板结构转动,使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实现断路器手动分闸。或者,电动机构通过驱动传动机构带动转板结构转动,使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实现断路器自动合闸;电动机构通过驱动传动机构带动转板结构转动,使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实现断路器自动分闸。简化了断路器内部的结构,降低了材料成本,并且有效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传动稳定性。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设置,可将转板结构悬空固定在断路器壳体内的相应位置,既便于转动,避免转板结构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发生摩擦,还便于与传动机构和所述操作机构分别连接。

15、2.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转板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操作机构可转动连接;转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均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转板的第三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按钮和电动机构分别传动连接。

16、转板的第一端与断路器壳体可转动地连接,避免第二连杆带动转板转动时转板相对于断路器壳体的位置发生偏移。

17、按钮或电动机构驱动第二连杆带动转板转动,在转板的驱动下,第一连杆带动操作机构相对于断路器壳体转动驱动断路器合闸或分闸。

18、3.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转板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呈三角形分布。

19、第一连杆与转板的连接位置、转板与断路器壳体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连杆与转板的连接位置相互错开,以保证第二连杆在按钮或电动机构的驱动下均可带动转板转动,并且转板转动时可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带动操作机构相对于断路器壳体转动,实现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

20、4.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转板为三角形板,使得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转板的第三端被驱动时,由于第一端与断路器壳体转动连接,第二端必然会因为第三端的移动而相应的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432)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路板(12),所述线路板(12)上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连接柱(11)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转板(432)可转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转板(432)的第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14),销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14)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432)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呈三角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432)为三角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凸出设有限位柱(13),所述转板(432)的第二端的侧部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限位柱(13)转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三端均为圆滑过渡端。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按钮、电动机构、传动机构、转板结构和操作机构;断路器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形成,断路器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按钮一端通过第一通孔滑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电动机构固定在断路器壳体内;传动机构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并与按钮和电动机构分别传动连接;操作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断路器壳体内,适于控制断路器合闸/分闸;转板结构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操作机构分别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材料成本,并且有效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传动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阳,张红伟,赵明,徐明,任昌宾,陈晓军,阳丹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