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系统及其异常处理方法、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88687发布日期:2023-06-28 16:1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异常处理方法、车辆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到一种储能系统及其异常处理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自燃起火案例也逐渐增多。新能源汽车自燃一般是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导致,汽车一旦自燃,火势会快速蔓延,并且还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留给乘客逃生的时间很少。目前,新能源汽车一般采用冷却设备或消防设备对发生热失控的动力电池冷却或灭火,然而这种方案并不一定能及时将火熄灭,仍然会存在整车烧毁甚至危害人员安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及其异常处理方法、车辆,以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可包括汇流排、多个电池模组、移除装置以及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可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汇流排连接,每个连接线上可分别设置有分离装置;移除装置,用于将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检测电路可用于检测各个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控制电路可用于获取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在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连接线上的分离装置脱扣,并在分离装置脱扣后,根据工作参数或移除指令,控制该电池模组对应的移除装置将电池模组脱离出储能系统,从而减小对其它正常工作的电池模组的影响,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安全性。此外,由于各个电池模组均是并联到汇流排上,因此即使将异常电池模组脱离后也不会影响储能系统的正常使用,可有效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可以包括电池模组的温度。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可以包括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此时可将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处理,断开其与汇流排的连接。

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连接线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可与电池模组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可与汇流排连接。分离装置可包括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第一扣合部可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第二扣合部可设置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可在相互扣合时将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分离时可将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断开。控制电路具体可用于在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电池模组所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的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分离,从而将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断开,进而断开电池模组与汇流排的连接。

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可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可设置有第二卡扣,第一扣合部可固定于第一卡扣,第二扣合部可固定于第二卡扣,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互扣合时可将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卡接,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分离时则可将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进行分离,将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断开。

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为铜排或者铝排,从而降低第一卡扣在第一连接部上的设置难度,以及降低第二卡扣在第二连接部上的设置难度。

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控制电路还可用于在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若收到移除指令,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移除装置将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当电池模组的温度升至第二温度阈值时,说明电池模组存在热失控风险,此时可启动热失控风险告警模式,并由人工确定是否移除电池模组。当人工选择移除电池模组时,可向控制电路发送移除指令,以使控制电路在接收到移除指令时,控制移除装置将电池模组脱离出储能系统。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在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若未收到所述移除指令,控制电路还可用于在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移除装置将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其中,第三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也就是说,在未收到移除指令时,可继续监测电池模组的温度,确定其是否再次温升,若电池模组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则启动热失控告警模式,自动将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控制电路还可用于在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若收到接入指令时,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重新连接;或者,在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若未收到接入指令,且分离装置分离第一设定时长后,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重新连接。其中,第四温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即电池模组的温度降低至第四温度阈值一段时间后,可确定电池模组已脱离过温危险,因此可将电池模组重新接入储能系统中。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控制电路还可用于在电池模组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分离装置处于扣合状态时,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保持连接状态,保证储能系统中各个电池模组的正常工作。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移除装置可以为导轨,其可以包括轨道本体、支撑件以及驱动装置,支撑件可用于承载电池模组,且支撑件滑动设置于轨道本体,驱动装置可用于驱动支撑件沿轨道本体滑动。控制电路具体可用于在分离装置分离后,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支撑件滑动,以使承载于支撑件的电池模组储能系统。

1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车体、驱动系统以及前述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的储能系统,驱动系统和储能系统可设置于车体,储能系统可用于为驱动系统提供电能,驱动系统则可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后驱动车辆行驶。由于储能系统的使用安全性较高,因此车辆的行驶安全性也得以提升。

13、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异常处理方法,储能系统可包括汇流排、多个电池模组、移除装置以及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可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汇流排连接,每个连接线上可分别设置有分离装置。该异常处理方法可包括:

14、获取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

15、在所述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脱扣,并在分离装置分离后,根据所述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或移除指令,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移除装置将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

16、上述方案中,通过对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的电池模组所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分离处理,并利用移除装置将该电池模组由储能系统中脱离,从而减小对其它正常工作的电池模组的影响,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安全性此外,由于各个电池模组均是并联到汇流排上,因此即使将异常电池模组脱离后也不会影响储能系统的正常使用,可有效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连接线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可与电池模组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可与汇流排连接。分离装置可包括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第一扣合部可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第二扣合部可设置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可在相互扣合时将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分离时可将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断开。上述在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脱扣,具体可以包括:

18、在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第一分离装置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分离,以及控制第二分离装置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分离,从而实现对第一分离装置和第二分离装置处理。

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可以为电池模组的温度。这时,上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20、在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将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处理,断开其与汇流排的连接。

2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22、在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分离后,

23、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

24、若收到移除指令,则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移除装置将该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

25、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当电池模组的温度升至第二温度阈值时,说明电池模组存在热失控风险,此时可启动热失控风险告警模式,并由人工确定是否移除电池模组。当人工选择移除电池模组时,可向控制电路发送移除指令,以使控制电路在接收到移除指令时,控制移除装置将电池模组脱离出储能系统。

2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在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若未收到移除指令,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移除装置将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其中,第三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

27、当人工选择暂不移除电池模组,则可继续监测电池模组的温度,当电池模组的温度升高至第三温度阈值时,启动热失控告警模式,自动将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

2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29、在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若接收到接入指令,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重新连接;或者

30、在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若未收到接入指令且分离装置分离第一设定时长后,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重新连接。

31、其中,第四温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当电池模组的温度降低至第四温度阈值时,可解除高温告警模式,此时可由人工确定是否重新接入电池模组。当人工选择重新接入电池模组时,可向控制电路发送接入指令,以使控制电路在接收到接入指令时,控制两个分离装置重新连接。当人工选择暂不重新接入电池模组时,则可在第一设定时长后,控制两个分离装置重新连接,自动接入电池模组。

3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33、在电池模组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分离装置处于扣合状态时,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保持连接状态,以使电池模组正常接入储能系统的充电或放电回路中。

3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移除装置可以包括轨道本体、支撑件以及驱动装置,支撑件可用于承载电池模组,且支撑件滑动设置于轨道本体,驱动装置可用于驱动支撑件沿轨道本体滑动。上述方法具体可包括:

35、在分离装置分离后,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支撑件滑动,以使承载于支撑件的电池模组储能系统。

36、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异常处理装置,储能系统可包括汇流排、多个电池模组、移除装置以及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可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汇流排连接,每个连接线上可分别设置有分离装置。该异常处理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37、通信单元,用于获取电池组件的工作参数;

38、处理单元,用于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分离,并在分离装置分离后,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移除装置将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

39、上述方案中,通过对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的电池模组所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分离处理,并利用移除装置将该电池模组由储能系统中脱离,从而减小对其它正常工作的电池模组的影响,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安全性此外,由于各个电池模组均是并联到汇流排上,因此即使将异常电池模组脱离后也不会影响储能系统的正常使用,可有效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4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池模组的工作参数可以包括电池模组的温度。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可以包括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此时可将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处理,断开其与汇流排的连接。

4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连接线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可与电池模组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可与汇流排连接。分离装置可包括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第一扣合部可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第二扣合部可设置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可在相互扣合时将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分离时可将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断开。处理单元具体可用于:

42、在工作参数处于异常状态时,控制第一分离装置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分离,以及控制第二分离装置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分离,从而实现对第一分离装置和第二分离装置处理。

4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单元还可用于:

44、在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若收到该移除指令,则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移除装置将该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

4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单元还可用于:

46、在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脱扣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若未接收到移除指令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移除装置将电池模组脱离储能系统。其中,第三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

4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单元还可用于:

48、在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若收到接入指令时,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重新连接;或者

49、在分离装置分离后,且电池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阈值时,若未收到接入指令且分离装置脱扣第一设定时长后,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重新扣合。其中,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5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单元还可用于:

51、在电池模组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分离装置处于连接状态时,控制电池模组对应的两个分离装置保持连接状态,以使电池模组正常接入储能系统的充电或放电回路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