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合及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80111发布日期:2023-08-31 23:4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合及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及线端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锁扣件不易受损且能在受到吊重拉力时降低两个连接器脱离风险的连接器组合及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习知的连接器组件,如中国专利cn202021764494.8,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所述线端连接器具有一线端壳体、pcb板和弹片,所述弹片固定于所述线端壳体的第一插板的安装槽中,所述弹片具有锁钩;所述板端连接器具有板端壳体和位于板端壳体内的插座,所述板端壳体具有锁孔。当所述线端连接器和所述板端连接器对接完成后,所述弹片的锁钩卡接于所述板端壳体的锁孔内。

2、上述连接器组件中,所述板端壳体相对于所述插座外扩,以使所述板端壳体和插座之间形成插接槽来收容所述第一插板,当所述线端连接器受到吊重拉力时(例如线缆下垂使得所述线端连接器受线缆重力而被下拉),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插板在所述插接槽内被限位,抵御吊重拉力,避免所述线端连接器和所述板端连接器相互脱离。但是所述锁钩和所述锁孔暴露在所述第一插板外侧,容易受损而影响后续使用。若所述锁钩和所述孔不在所述第一插板外侧,目前的技术方案就不能实现连接器组件相互锁扣且无法抵御吊重拉力。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连接器组合及线端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及线端连接器,通过将锁扣件的第一锁扣部显露于延伸部的内侧,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是在延伸部和对接部之间实现相互锁定,无需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锁扣部外扩延伸到延伸部的外侧,能降低所述第一锁扣部和所述第二锁扣部被损坏的风险,且通过第一延伸臂和接合部之间的相互扣接,增加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能降低所述第一连接器受到吊重拉力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脱离的风险。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一锁扣件和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相连接的一对接部,所述对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容纳空间、一接合部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和内侧,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延伸部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之间,所述锁扣件固定于所述延伸部且具有至少一第一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显露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和一金属壳,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一收容腔和一第一侧面,所述金属壳具有一第一壁体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壁体设有至少一第二锁扣部,所述第一壁体的内表面邻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完成且所述第一壁体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时,所述对接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壁体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延伸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一壁体的所述第二锁扣部相互锁定,且所述第一延伸臂扣接于所述接合部。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具有用以收容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限位板的内侧之间,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和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用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朝远离于所述延伸部的方向延伸的一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以收容线缆,所述容纳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接,所述接合部呈凹槽状且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容纳部之间的连接位置处,所述限位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超过所述容纳部,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完成且所述第一壁体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时,所述第一延伸臂至少部分进入所述接合部内。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具有一第二侧面,所述金属壳还具有一第二延伸臂和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壁体相对设置的一第二壁体,所述第二壁体设有至少一第二锁扣部,所述第二壁体的内表面邻设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一壁体;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完成且所述第二壁体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时,所述第二壁体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延伸部的内侧,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壁体的所述第二锁扣部相互锁定,且所述第二延伸臂扣接于所述接合部;定义一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完成后,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延伸臂或所述第二延伸臂的投影位于所述延伸部的投影内。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扣部为开口,所述第二锁扣部为卡勾,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两侧,所述限位板的内侧用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所述限位板具有自其末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壁体的所述第二锁扣部或所述第二壁体的所述第二锁扣部。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对接端面,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完成后,所述第一延伸臂相对于所述对接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于所述延伸部的末端。

8、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壳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壁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一第二壁体,定义一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金属壳还具有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一第三壁体和一第四壁体,所述第三壁体和所述第四壁体均连接在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之间,所述第一延伸臂从所述第二壁体撕裂并冲压成型,所述第一延伸臂的根部与所述第三壁体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壁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壁体和所述第四壁体,所述第一壁体的第一端设有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壁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壁体和所述第四壁体,所述第二壁体的第一端设有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三壁体具有一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均用以与一第二电子元件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壳具有与所述第三壁体连接的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相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具有两个所述第一锁扣部,所述第一壁体具有两个所述第二锁扣部,所述金属壳通过一体式片材形成有所述第一壁体、一第二壁体、一第三壁体和一第四壁体,所述第二壁体与所述第一壁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定义一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壁体和所述第四壁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且均连接在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之间;所述金属壳具有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相对于两个所述第二锁扣部沿所述第三方向靠近于所述第三壁体或靠近于所述第四壁体。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组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所述第一锁扣部和所述第二锁扣部是在所述延伸部的内侧和所述对接部之间实现相互锁定的,所述金属壳的第一壁体无需外扩至所述延伸部的外侧来和外侧的第一锁扣部相锁定,所述第一锁扣部和所述第二锁扣部不显露在所述延伸部的外侧,能避免所述第一锁扣部和所述第二锁扣部被顶撞变形损坏;而由于所述第一壁体未延伸至所述延伸部的外侧来包覆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未能限制在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之间,故本技术进一步通过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接合部之间的相互扣接,增加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尤其是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受到吊重拉力时,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接合部相互扣接后能降低所述第一连接器受到吊重拉力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脱离的风险。另外,由于本技术的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延伸部是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两侧,故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受到第二方向任一侧的吊重拉力时,均能通过所述延伸部限制着所述第一壁体的外侧、以及所述接合部和所述第一延伸臂之间的接合来抵御吊重拉力,更有效地降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脱离的风险。

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线端连接器,用以沿第一方向与一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包括:一传输件,具有用以连接线缆的一接线部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用以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一对接部;一绝缘本体,固定所述传输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容纳空间、一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一接合部,所述延伸部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和内侧,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用以收容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对接连接器并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和所述对接部之间,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两侧,所述接合部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互扣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一锁扣件,固定于所述延伸部,所述锁扣件具有一锁扣主体和与所述锁扣主体连接的一施力部,所述锁扣主体设有显露于所述延伸部的内侧的至少一第一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第二锁扣部在所述延伸部的内侧和所述对接部之间相锁定。

13、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用以收容至少一部分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一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限位板的内侧之间。

14、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朝远离于所述延伸部的方向延伸的一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以收容线缆和所述接线部,所述容纳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接,所述接合部呈凹槽状且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容纳部之间的连接位置处,所述限位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超过所述容纳部,所述接合部用以供至少一部分所述对接连接器进入并扣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扣部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二锁扣部中的任意一侧所述第二锁扣部相锁定,所述接合部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两侧的延伸臂中的任意一侧所述延伸臂相扣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看,定义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对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义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与所述对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扣部为开口,所述第一锁扣部和所述延伸部的内侧之间具有供所述第一锁扣部移动的一弹性变形空间,所述第一锁扣部供所述第二锁扣部朝所述弹性变形空间的方向进入。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扣部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二锁扣部中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锁扣部相锁定,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两侧,所述限位板的内侧用以限制所述对接连接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所述限位板具有自其末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用以收容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锁扣部。

18、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一对接表面,所述对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超过所述对接表面,定义一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三方向投影,所述接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对接表面靠近于所述对接部的末端,且所述对接部的末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超过所述接合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端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第二锁扣部在所述延伸部的内侧和所述对接部之间相锁定,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第二锁扣部无需外扩至所述延伸部的外侧来和外侧的第一锁扣部相锁定,所述第一锁扣部和所述第二锁扣部不显露在所述延伸部的外侧,能避免所述第一锁扣部和所述第二锁扣部被顶撞变形损坏。另外,由于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两侧,所述接合部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互扣接,当所述线端连接器受到吊重拉力而存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坠落趋势时,本技术能通过所述接合部和所述第一延伸臂之间的接合来抵御吊重拉力,能降低所述线端连接器受到吊重拉力后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互脱离的风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