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模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45835发布日期:2023-07-22 11:3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模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以及电池模组的抗机械撞击能力,人们研发出了六棱柱状锂离子电池。

2、现有的六棱柱状锂离子包括六棱柱状外壳、柱状电芯以及电解液,虽然六棱柱状结构电池对外部空间的利用率上去了,但因制造难度及其他条件的限制,柱状电芯设于六棱柱状外壳内时,两者之间的空间间隙较大,同时为了安全考虑,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无法填充满六棱柱状外壳的内部空间,导致电池内部分空间存在缺少电解液的情况,电池经过多次循环电解液会发生损耗后,容易出现电解液受重力作用无法正常传输的情况,导致电池上部电芯缺少电解液而出现析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模组。

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外壳、导液件以及电芯,外壳具有容纳腔,导液件以及电芯分设于容纳腔内,且导液件位于外壳和电芯之间,导液件用于传导电解液,从而带动电解液在容纳腔内循环流动。

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导液件一侧紧贴于外壳的内壁,另一侧紧贴于电芯的侧面。

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导液件包括毛细管、纤维管、隔膜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导液件包括相互混合的多个隔膜和多个毛细管,且多个隔膜和多个毛细管的总体积比为1:(0.5-2)。

6、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导液件包括相互混合的多个隔膜和多个纤维管,且多个隔膜和多个纤维管的总体积比为1:(0.5-2)。

7、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电芯为卷绕式电芯,垂直于电芯的卷绕方向,导液件的高度不低于电芯的高度。

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电芯为磷酸铁锂电芯、锰酸锂电芯、钴酸锂电芯或者三元镍钴锰酸锂电芯。

9、一种制备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导液件置于外壳的容纳腔;

11、电芯置于外壳的容纳腔,并使得导液件位于电芯和外壳之间,得到预制导液电池;

12、预制电池进行注液、封口、化成、静置、分容,得到锂离子电池。

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导液件置于外壳内壁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14、采用毛细管、纤维管、隔膜中的至少一种预设导液件。

15、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锂离子电池。

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外壳和电芯之间设置导液件,导液件用于传导所述电解液,将电解液从电池底部引到顶部,从而保持电芯内部电解液留存,避免出现电池经过多次循环导致电解液发生损耗后,电解液受重力作用无法正常传输,导致电芯上部缺少电解液而析锂的情况,有效改善电池循环性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导液件(2)以及电芯(3),所述外壳(1)具有容纳腔,所述导液件(2)以及所述电芯(3)分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导液件(2)位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电芯(3)之间,所述导液件(2)用于传导电解液,从而带动所述电解液在所述容纳腔内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2)一侧紧贴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另一侧紧贴于所述电芯(3)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2)包括毛细管、纤维管、隔膜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2)包括相互混合的多个所述隔膜和多个所述毛细管,且多个所述隔膜和多个所述毛细管的总体积比为1:(0.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2)包括相互混合的多个所述隔膜和多个所述纤维管,且多个所述隔膜和多个所述纤维管的总体积比为1:(0.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3)为卷绕式电芯,垂直于所述电芯(3)的卷绕方向,所述导液件(2)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电芯(3)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3)为磷酸铁锂电芯、锰酸锂电芯、钴酸锂电芯或者三元镍钴锰酸锂电芯。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2)置于所述外壳(1)内壁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模组,其中,锂离子电池包括外壳、导液件以及电芯,外壳具有容纳腔,导液件以及电芯分设于容纳腔内,且导液件位于外壳和电芯之间,导液件用于传导电解液,从而带动电解液在容纳腔内循环流动。本申请通过在外壳和电芯之间设置导液件,导液件用于传导所述电解液,将电解液从电池底部引到顶部,从而保持电芯内部电解液留存,避免出现电池经过多次循环导致电解液发生损耗后,电解液受重力作用无法正常传输,导致电芯上部缺少电解液而析锂的情况,有效改善电池循环性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陆剑雄,谢安河,赵云龙,于子龙,陈杰,杨山,杨山山,余超超,张志敏,马江辉,郑明清,项海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