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18846发布日期:2023-07-19 21:4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特别涉及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1、w波段(75ghz-110ghz)是毫米波大气窗口之一,频率处于微波和光之间,兼有微波和红外的优点,在电子战、雷达导引头、宽带卫星通信以及云雨探测雷达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2、混合集成平面电路中常采用微带线/带状线/共面波导传输线等平面形式的传输线来传输信号,而在w波段,直接使用低频采用的微带线损耗较大,无法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并且,在w波段的仪器测试接口和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标准矩形波导,因此要实现接口到集成电路之间的连接,需要提出一种带宽宽、损耗低的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同时,由于毫米波频段频率高,波长短,在通过同样的加工精度或者安装尺寸的结构时,偏移量会更大,从而对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要求较高,因此,研究易于加工和便于安装的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对组件和系统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能够实现信号在波导和微带之间的传输。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板,设有与所述波导连通的第一信号馈入孔;第二金属板;金属探片,设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一端与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金属探片之间以及所述金属探片与第二金属板之间均填充有电介质;所述波导中的信号经所述第一信号馈入孔、所述电介质以及所述金属探片传输到微带线上。

4、优选地,所述金属探片沿信号传输方向的宽度逐渐变窄。

5、优选地,所述电介质包括多层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以及金属探片均包括镀于所述第一介质板表面的金属镀层。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一金属孔,多个所述第一金属孔围绕所述金属探片和第一信号馈入孔均匀分布。

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二金属孔,所述第二金属孔位于所述金属探片与所述第一金属板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探片通过金属过渡线与所述微带线馈口连接,所述金属过渡线的宽度小于金属探片以及微带线馈口的宽度。

9、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结构还包括:第三金属板,设于金属过渡线和微带线馈口与第一金属板之间,并且接地;所述第三金属板包括镀于第一介质板表面的金属镀层;所述第一介质板上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上均设有豁口,使得微带线馈口露出。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地孔,所述地孔分布在金属过渡线的两侧。

11、优选地,所述过渡结构还包括:第四金属板,设有与所述波导连通的第二信号馈入孔,所述第二信号馈入孔大于所述第一信号馈入孔;所述第一金属板设于所述第四金属板与所述金属探片之间,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四金属板之间填充有第二介质板,所述第四金属板包括镀于所述第二介质板表面的金属镀层;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设有第三金属孔,多个所述第三金属孔围绕所述第一信号馈入孔和第二信号馈入孔均匀分布;所述波导中的信号经所述第二信号馈入孔、所述第二介质板、所述第一信号馈入孔、所述第一介质板以及所述金属探片传输到微带线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波导通过金属垫片与所述第二信号馈入孔连通。

13、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优点:

14、本发明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在第一金属板上开设有与波导连通的第一信号馈入孔,使得波导中的信号能够通过第一信号馈入孔进入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通过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填充的电介质传输到位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金属探片上,再通过金属探片传输到与金属探片一端连接的微带线上,从而完成信号在波导和微带之间的传输。采用本发明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实现了信号在波导和微带之间的传输,而波导与仪器测试接口连接,微带与集成电路连接,从而解决了w波段信号从仪器测试接口到集成电路之间的连接传输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探片沿信号传输方向的宽度逐渐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质包括多层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以及金属探片均包括镀于所述第一介质板表面的金属镀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一金属孔,多个所述第一金属孔围绕所述金属探片和第一信号馈入孔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第二金属孔,所述第二金属孔位于所述金属探片与所述第一金属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探片通过金属过渡线与所述微带线馈口连接,所述金属过渡线的宽度小于金属探片以及微带线馈口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地孔,所述地孔分布在金属过渡线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通过金属垫片与所述第二信号馈入孔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导与微带之间的过渡结构,包括:第一金属板,设有与波导连通的第一信号馈入孔;第二金属板;金属探片,设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一端与微带线连接;第一金属板与金属探片之间以及金属探片与第二金属板之间均填充有电介质。本发明通过在第一金属板上开设有与波导连通的第一信号馈入孔,使得波导中的信号能够通过第一信号馈入孔进入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通过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填充的电介质传输到位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金属探片上,再通过金属探片传输到与金属探片一端连接的微带线上,从而完成信号在波导和微带之间的传输。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丹,丁勇,苏坪,夏新凡,于英杰,王俐聪,谢小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