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99804发布日期:2023-06-28 22:5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外壳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能为各种工具的运作提供电能支持,主要的装配方式是将若干块正、负极板间隔重叠在一起,组装固定在电池外壳中。在使用过程中,各种工具在使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上下颠簸,左右摇晃,内部驱动总成产生的震动等等,蓄电池的外壳、电池盖、及内部及内部结构容易发生松动,极大地影响电池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5995647a,公开了一种抗震耐高温铅酸蓄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蓄电池主体,所述壳体内底部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顶部开设有与蓄电池主体相匹配的放置槽,所述壳体内左右两侧壁均设有三组减震组件,所述蓄电池主体左右两侧均设有稳固板,所述壳体后侧壁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散热组件,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壳体相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底部设有固定组件。上述所有构造及构造规格所用的参数均为固定参数。

3、由此可见,上述蓄电池外壳存在以下问题:无法根据环境的不同对其内部构建的参数进行针对性调节,从而导致无法根据不同的环境改进生产出能适应环境的具有高抗震性的蓄电池壳,从而导致该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生产出能适应特定环境的高抗震性蓄电池壳导致的制备的蓄电池外壳抗震性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包括: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的抗震需求模拟出特定的震动环境,能够有效完成对制得的蓄电池外壳在不同环境下的模拟,通过针对特定情况的模拟,能够有效体现出蓄电池外壳在对应环境下的真实状况,从而有效提高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模拟精度,从而快速确定针对蓄电池外壳制备工艺中的改进方向,能够有效提高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同时,本发明通过使用检测单元获取测试后蓄电池的轮廓特征确定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是否合格,并在判定蓄电池抗震性不合格时根据轮廓特征中不贴合轮廓的实际状况确定针对下一蓄电池外壳制备过程中对应参数的调节方式,能够有效完成对后续蓄电池外壳的改进,在有效保护其内部装载的蓄电池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4、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使用不贴合轮廓特征的长度与初始轮廓特征总长的比例作为判定基准,能够对蓄电池表面是否存在因震动产生的破损进行快速且精准的判定,同时,通过使用该比例,能够有效确定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是否合格并在确定其抗震性不合格时快速确定导致其抗震性不合格的具体原因,通过对蓄电池外壳抗震性不合格的原因的快速确定,能够快速完成对后续蓄电池外壳制备过程中对应参数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5、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使用所述不贴合占比和所述第一预设不贴合占比的差值作为判定基准,能快速确定调节缓冲层厚度所要采取的最佳方案,同时能够对缓冲层的厚度进行快速且精准的调节,快速完成对后续蓄电池外壳制备过程中缓冲层厚度的改进,在进一步保证缓冲层对蓄电池进行缓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6、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所述中控单元中设置缓冲层的所述临界厚度,进一步限制缓冲层的厚度的调节幅度,在有效避免缓冲层厚度过大导致的无法对蓄电池进行缓冲的情况发生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蓄电池在震动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情况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7、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使用与所述轮廓特征转角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不贴合轮廓的长度与不贴合轮廓总长的比值作为判定标准,能够快速确定不贴合轮廓的分布情况,从而快速确定所述蓄电池壳抗震性不符合预设标准为所述伸缩柱的分布问题或所述弹簧的弹性系数问题,通过根据不同的问题选取对应的处理方案,能够快速完成对后续蓄电池外壳制备过程中对应参数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8、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计算所述转角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不贴合轮廓的长度与不贴合轮廓总长比例与第一预设比例值的差值为基准,能够快速确定伸缩柱的间距的调整方式,通过针对伸缩柱间距的针对性调节,能够有效避免伸缩柱分布过于集中导致蓄电池整体偏转而引起的边缘出现磕碰的情况发生,在进一步避免了蓄电池在震动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9、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所述转角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不贴合轮廓的长度与不贴合轮廓总长比例与第一预设比例值的差值为基准,能够快速确定弹簧系数的调节方式,同时,通过使用该比例值,能够快速确定导致其抗震性不合格的具体原因,通过对蓄电池外壳抗震性不合格的原因的快速确定,能够快速完成对后续蓄电池外壳制备过程中弹簧的弹性系数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10、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所述中控单元中设置修正系数,中控单元根据下一蓄电池壳中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判定针对各弹簧弹性系数的修正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过厚的缓冲层与过高弹性系数的弹簧相结合导致的蓄电池壳将蓄电池固定在对应位置导致的无法缓冲震动产生的动能,在进一步避免蓄电池在震动过程中出现磕碰的情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11、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所述中控单元计算长度信息与宽度信息的比值作为判断基准,将作为判定基准的第一预设不贴合占比和第二预设不贴合占比调节至对应值,通过针对性调节判定基准,能够有效避免使用相同标准判定不同尺寸蓄电池壳导致的判定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发生,在有效提高了针对蓄电池壳抗震性检测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针对判定结果做出针对性改进,在进一步避免蓄电池在震动过程中出现磕碰的情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12、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所述控制单元中依次设置测试单元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的振动频率、震动幅度以及相邻两方向在震动上的时间差,模拟特定环境下的蓄电池壳的对应参数,能够有效仿真模拟蓄电池壳在不同环境下受到的震动,在进一步提高了针对蓄电池壳的测试精度的同时,进一步避免蓄电池在震动过程中出现磕碰的情况,并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视觉检测单元将采集到的所述蓄电池的轮廓特征输送至所述中控单元,中控单元将其与该蓄电池的初始轮廓特征进行比对以获取未重合的不贴合轮廓特征,中控单元将不贴合轮廓特征的长度与初始轮廓特征总长的比例记为不贴合占比并根据不贴合占比确定针对所述蓄电池壳抗震性是否符合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不贴合占比和所述第一预设不贴合占比的差值并将其记为不贴合差值,中控单元根据不贴合差值确定针对下一蓄电池壳制备过程中所述缓冲层厚度的调节方式,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所述缓冲层的厚度调节至对应值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三判定方式下计算与轮廓特征转角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不贴合轮廓的长度与不贴合轮廓总长的比值并将其记为不贴合分布占比,中控单元根据不贴合分布占比确定所述蓄电池壳抗震性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的原因判定方式,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原因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转角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不贴合轮廓的长度与不贴合轮廓总长比例与第一预设比例值的差值并将其记为过高占比差值,中控单元根据过高占比差值确定针对下一蓄电池壳制备过程中所述伸缩柱的间距的间距调整方式,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原因判定方式下计算所述转角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不贴合轮廓的长度与不贴合轮廓总长比例与第一预设比例值的差值并将其记为过低占比差值,中控单元根据过低占比差值确定针对下一蓄电池壳制备过程中所述弹簧的调节方式,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单元判定需将下一蓄电池壳中各所述弹簧的弹性系数调节至对应值时,中控单元根据下一蓄电池壳中缓冲层的厚度判定针对各弹簧弹性系数的修正方式,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中控单元从所述视觉检测单元获取的蓄电池壳的轮廓信息提取蓄电池壳的长度信息和宽度信息,中控单元计算长度信息与宽度信息的比值、将其记为长宽比,并根据该长宽比确定针对所述第一预设不贴合占比和所述第二预设不贴合占比的标准修正方式,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中控单元在控制所述测试单元启动以对蓄电池壳进行震动测试时,通过依次确定测试单元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的振动频率、震动幅度以及相邻两方向在震动上的时间差以使测试单元沿对应的震动轨迹震动其装载的所述蓄电池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外壳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抗震性蓄电池壳的智能制备方法,包括,制作缓冲层、减震器并将其结合后,安装在壳体内壁的对应位置,输送至测试单元进行震动测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下一壳体系数进行修正;本发明通过使用检测单元获取测试后蓄电池的轮廓特征确定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是否合格,并在判定蓄电池抗震性不合格时根据轮廓特征中不贴合轮廓的实际状况确定针对下一蓄电池外壳制备过程中对应参数的调节方式;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环境的不同对其内部构建的参数进行针对性调节,从而导致无法根据不同的环境改进生产出能适应环境的具有高抗震性的蓄电池壳,从而导致该蓄电池外壳的抗震性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查鸿山,仁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时代广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