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LED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44480发布日期:2023-09-07 17:5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LED芯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led芯片。


背景技术:

1、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可将电流转换成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电半导体元件,其发光原理为电子在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间移动的能量差,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因此发光二极管被称为冷光源,其具有低功耗、尺寸小亮度高、易与集成电路匹配、可靠性高等优点,作为光源被广泛应用。并且,随着led技术的成熟,直接利用led作为自发光显示点像素的mini led和micro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技术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2、mini led其芯片尺寸通常介于80~200μm之间,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mini led技术,近两年已突破技术瓶颈,得到迅猛发展,已逐渐进入到户内高端显示、会议一体机、车载照明等领域。micro led是指芯片尺寸比mini led更小的led芯片,其尺寸通常小于50μm,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oled,成为下一代led显示技术,相比于mini led,由于其尺寸小,其间距可以做到p0.4以下,广泛应用于具有要求更高亮度、超高解析度和更高色彩饱和度的设备与场所。虽然micro led相较于mini led有诸多优点,但其仍有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制作成本、测试及返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led芯片,所述集成式led芯片可以解决microled无法测试分选,修复成本高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led芯片,包括生长衬底1;

4、位于所述生长衬底1表面的外延结构2,所述外延结构2的上表面包括正极性层和刻蚀后暴露出的负极性层;

5、位于所述外延结构2的正极性层表面的透明导电层3和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3表面和所述外延结构2暴露在外的负极性层表面的扩展电极4;

6、位于暴露在外的所述外延结构2负极性层、透明导电层3、扩展电极4和生长衬底1的表面的透明绝缘层5;

7、贯穿所述透明绝缘层5至所述扩展电极4的透明绝缘层窗口6;

8、在位于所述透明绝缘层3和所述透明绝缘层窗口6处的扩展电极表面设置的布线线路7;

9、位于所述布线线路7表面的micro led 8;

10、位于所述透明绝缘层5、布线线路7和micro led 8表面的反射绝缘层9;

11、贯穿所述反射绝缘层9至布线线路7的反射绝缘层窗口10;

12、位于所述反射绝缘层9和反射绝缘层窗口10处的布线线路7表面的焊线电极11。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成式led芯片,包括第一生长衬底1-1;

14、位于所述生长衬底表面的第一外延结构2-1;所述第一外延结构2-1为经过刻蚀处理的外延结构,所述第一外延结构2-1的上表面包括正极性层和刻蚀后暴露出的负极性层;所述第一外延结构2-1间隔设置,相邻两第一外延结构2-1之间的间隔通过对所述第一生长衬底表面的第一外延结构2-1进行刻蚀实现;

15、位于所述第一外延结构2-1的正极性层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1;

16、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1表面的第一透明键合层12-1,所述第一透明键合层12-1的表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1的表面尺寸;

17、位于所述第一透明键合层12-1表面的第二透明键合层12-2,所述第二透明键合层12-2的表面尺寸与所述第一透明键合层12-1的表面尺寸相同;

18、位于所述第二透明键合层12-2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3-2,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2的表面尺寸与所述第二透明键合层12-2的表面尺寸相同;

19、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2表面的第二外延结构2-2,所述第二外延结构2-2的表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3-2的表面尺寸;

20、位于所述第一外延结构2-1的负极性层、第一透明导电层3-1、第二透明导电层3-2和第二外延结构2-2的负极性层表面部分区域的扩展电极4;

21、位于所述第一生长衬底1-1、第一外延结构2-1的负极性层、第一透明导电层3-1、第二外延结构2-2的负极性层、第二透明导电层3-2和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1和第二外延结构2-1的负极型表面的扩展电极4表面的透明绝缘层5;

22、贯穿所述透明绝缘层5至位于所述第一外延结构2-1的负极性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2处的扩展电极4的透明绝缘层窗口6;

23、位于所述透明绝缘层5和透明绝缘层窗口6处的扩展电极表面的布线线路7;

24、位于所述布线线路7上的micro led 8;

25、位于暴露的所述透明绝缘层5、布线线路7和micro led 8表面的反射绝缘层9;

26、贯穿所述反射绝缘层9至布线线路7的反射绝缘层窗口10;

27、位于所述反射绝缘层9和反射绝缘层窗口10处的布线线路7之上的焊线电极11。

2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成式led芯片,包括生长衬底1;

29、位于所述生长衬底表面的外延结构2;所述外延结构2为经过刻蚀处理的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2的上表面包括正极性层和刻蚀后暴露出的负极性层;所述外延结构2间隔设置,相邻两外延结构2之间的间隔通过对所述衬底表面的外延结构进行刻蚀实现;

30、位于所述外延结构2表面的透明导电层3;

31、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3的表面和外延结构2中暴露的负极性层表面的扩展电极4;

32、位于所述生长衬底1表面、外延结构2中暴露的负极型表面和扩展电极4表面的透明粘结层1;

33、位于所述透明粘结层13表面的micro led 8;

34、位于所述透明粘结层13和micro led8表面的反射绝缘层9;

35、贯穿所述反射绝缘层9至扩展电极4和micro led8中的焊线电极(所述micro led8本身包括的焊线电极)的反射绝缘层窗口6;

36、位于所述反射绝缘层9、反射绝缘层窗口6处的扩展电极4和micro led8表面的布线线路7;

37、位于所述反射绝缘层9、布线线路7和micro led8表面的绝缘层15;

38、贯穿所述绝缘层15至布线线路7的绝缘层窗口14;

39、位于所述绝缘层15、绝缘层窗口14处的布线线路表面的焊线电极11。

40、优选的,第一外延结构2-1由下到上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负极性层、量子阱发光层和正极性层;

41、所述第二外延结构2-2由下到上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性层、量子阱发光层和负极性层。

42、优选的,所述外延结构2由下到上独立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负极性层、量子阱发光层和正极性层。

43、优选的,所述扩展电极4包括正极型扩展电极和负极型扩展电极;

44、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3表面的扩展电极4为正极型扩展电极,位于所述外延结构暴露在外的负极型表面的扩展电极4为负极型扩展电极4。

45、优选的,所述扩展电极4由下到上优选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欧姆接触粘结层、反射层、阻挡层和粘结层;

46、所述布线线路7由下到上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欧姆接触粘结层、反射层、阻挡层和粘结层。

47、优选的,所述布线线路7包括区域一、区域二、区域三和区域四;

48、所述区域一的布线线路7和所述正极型扩展电极互连;

49、所述区域二的布线线路7和所述负极型扩展电极互连;

50、所述区域三和区域四的布线线路7分别和不同的micro led8的正极通过共晶键合的方式互连;

51、所述区域二的布线线路7和micro led8的负极通过共晶键合的方式互连。

52、优选的,所述布线线路7包括区域一、区域二、区域三和区域四;

53、区域一的布线线路7与位于位于第一外延结构2-1的负极性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2处的扩展电极4互连;

54、区域一的布线线路7通过共晶键合的方式与micro led8的负极互连;

55、区域三的布线线路7通过透明绝缘层窗口6与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1表面的扩展电极4互连;

56、区域四的布线线路7通过透明绝缘层窗口和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3-2表面的扩展电极4互连;同时,区域二的布线线路7通过共晶键合的方式与micro led8的正极互连。

57、优选的,所述透明绝缘层窗口6、反射绝缘层窗口10和绝缘层窗口14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菱形;

58、所述透明绝缘层窗口6、反射绝缘层窗口10和绝缘层窗口14的孔径大小从底面到顶面逐渐增加。

5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led芯片,所述集成式led芯片通过把rgb micro led子像素集成制作成一个mini led像素芯片。该像素芯片可以有效的利用micro led芯片尺寸小,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可以做到像mini led一样可以点测分选,解决micro led返修成本高的问题,并且依托于现有的mini led产业链迅速量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