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83584发布日期:2023-09-01 04:0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


背景技术:

1、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在突破技术瓶颈的前提下,市场还是很广阔的。

2、高压线束在新能源汽车中属于高安全件,所以高压线束的设计及布置至关重要。以phev(插电混动)及reev(增程式)为代表的油电混动车型中,高压线束的布置尤其需要注意耐热要求。高压线束应远离热源,与热源(如发动机排气管等高热部件)距离至少大于200mm。但大部分情况受限于整车布置空间,无法满足该距离要求,那么需要采用可以反射热能的罩盖对线束进行包扎或覆盖,以抵抗辐射热源。

3、现有技术中,一般传统的线束隔热材料耐高温隔热性能较弱,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过热会容易导致线束外部的包裹保护层发生断裂或受损现象,进而会导致线束的使用寿命短,同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优化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的隔热材料,采用新型的隔热方案,可避免此类安全隐患,大大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压线束耐高温隔热性能较弱的问题。

2、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包括线束主体及设于所述线束主体外侧的防护结构,所述高压线束还包括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设于所述防护结构外侧或设于所述线束主体与所述防护结构之间,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屏蔽层及分设于所述屏蔽层两侧的两护套,所述护套与所述隔热结构的接触表面交错层叠设置以提高所述护套与所述隔热结构的摩擦力。

3、上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通过在线束主体外加设一层隔热结构,用以提高高压线束的隔热能力;进一步地,隔热结构可设于所述防护结构外侧或设于所述线束主体与所述防护结构之间,用于有效隔绝热源与导体,在整车布线中,亦可单独对线束或热源位置进行防护,从而有效消除热源对线束的影响,提高高压线束的隔热能力。

4、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5、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包括第一护套组以及第二护套组,所述第一护套组设于所述屏蔽层靠近所述线束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护套组设于所述屏蔽层远离所述线束主体的一侧。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套组以及第二护套组均包括硅胶护套,所述第一护套组还包括pe护套,所述pe护套靠近所述屏蔽层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硅胶护套、所述pe护套、所述屏蔽层、以及所述隔热结构的厚度一致。

8、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硅胶护套、所述pe护套、以及所述屏蔽层的厚度。

9、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结构与所述防护结构的之间设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间距设置。

10、进一步地,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

11、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结构包括气凝胶。

12、进一步地,所述线束主体包括铜丝导体。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主体及设于所述线束主体外侧的防护结构,所述高压线束还包括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设于所述防护结构外侧或设于所述线束主体与所述防护结构之间,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屏蔽层及分设于所述屏蔽层两侧的两护套,所述护套与所述隔热结构的接触表面交错层叠设置以提高所述护套与所述隔热结构的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第一护套组以及第二护套组,所述第一护套组设于所述屏蔽层靠近所述线束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护套组设于所述屏蔽层远离所述线束主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组以及第二护套组均包括硅胶护套,所述第一护套组还包括pe护套,所述pe护套靠近所述屏蔽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护套、所述pe护套、所述屏蔽层、以及所述隔热结构的厚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硅胶护套、所述pe护套、以及所述屏蔽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与所述防护结构的之间设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间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其特征在于,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包括气凝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主体包括铜丝导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包括线束主体及设于所述线束主体外侧的防护结构,所述高压线束还包括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设于所述防护结构外侧或设于所述线束主体与所述防护结构之间,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屏蔽层及分设于所述屏蔽层两侧的两护套,所述护套与所述隔热结构的接触表面交错层叠设置以提高所述护套与所述隔热结构的摩擦力。本申请通过在线束主体外加设一层隔热结构,用以提高高压线束的隔热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尧猛得,刘钦,涂丽红,黄小刚,柴茂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