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8416发布日期:2023-08-09 20:2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座,具体指一种轨道插座。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电器产品的大量普及,取电需求不断增加,现有的固定式插座(墙壁插座)、移动插座(插线板)等因其取电位置固定、电线长度不匹配、电源线交错冗杂等局限,往往不能满足电器的便捷取电需求。

2、“轨道插座”,亦称为“导轨插座”,实际上是“轨道插座系统”,由电源轨道和适配器两部分组成,配套使用。电源轨道,也称电力轨道、电力母线等,其内部布置直线状母线,与固定电源布线电气连接,外部表面开长条形槽,可明装或暗装于墙壁、办公桌、家具等表面。适配器类似于转换器,由一个插入轨道的触头部分和一个或多个插座部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构成的移动式电器附件,与转换器的不同之处在于转换器是通过插头插入插座取电,适配器是通过触头部分插入配套的电源轨道取电。轨道插座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适配器在电源轨道中的滑动,使适配器在一个范围内任意移动,从而使得适配器可以为多个位置的电器供电。

3、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778693.2(公布号为cn111786186a)的中国发明专利《适配器和轨道插座》提供了一种适配器,适配器包括适配器主体、旋转件、传动组件和导电片组件,旋转件与适配器主体转动连接。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旋转件配合,另一端与导电片组件配合。这样,转动旋转件时,旋转件的转动通过传动组件传递到导电片组件,可以实现导电片组件的转动。当需要在轨道上滑动适配器时,可以通过旋转件驱动导电片组件转动到断电位置,使导电片组件与轨道中的轨道插套分离,从而可以实现适配器在轨道中的不带电滑动。

4、但是对于上述轨道插座来说,一方面,导电片组件的转动轴内需要布置三条电气线路分别用于连接l极导电片、n极导电片和e极导电柱,受结构强度、制造工艺和电气间隙的限制,其直径不能太小,从而导致电源轨道的槽宽较大;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旋转的方式逐渐切换至断电状态或取电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缩小电源轨道槽口宽度的轨道插座。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瞬时切换至断电状态或取电状态的轨道插座。

3、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插座,包括有电源轨道和适配器;

4、所述电源轨道的内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电源轨道的表面具有沿滑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该滑道相贯通的槽口,所述的滑道内设有两条沿滑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母线;

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配器包括有主体、第一导电片组件和驱动组件;

6、所述主体的内部具有容腔;

7、所述第一导电片组件的数量为两组,并与所述的母线相对应,各所述的第一导电片组件包括有

8、翘板,顶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所述的主体上;

9、内接导电片,安装在所述的容腔内;以及

10、外接导电片,包括有成角度布置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的第一臂部内置于所述的翘板内,第一臂部的底端外露于所述翘板的侧部,所述第二臂部容置在所述的容腔内,第二臂部的底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臂部的顶端;

11、所述的驱动组件与所述的翘板传动连接,用以驱动该翘板相对于主体绕第一销轴的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的适配器至少具有两种状态:

12、在断电状态下,所述第一臂部的底端与对应的母线不相接触,所述第二臂部的顶端与对应的内接导电片不相接触,所述翘板的底端能通过所述的槽口进出所述的滑道,两组所述第一导电片组件的翘板沿所述槽口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3、在取电状态下,所述第一臂部的底端与对应的母线导电接触,所述第二臂部的顶端与对应的内接导电片导电接触。

14、为了方便翘板的收纳,所述主体的底部具有能通过所述的槽口进出所述滑道的插接部,该插接部上开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组件相对应的收纳腔;

15、在断电状态下,所述的翘板容置在对应的收纳腔内;

16、在取电状态下,所述的翘板外伸于对应的收纳腔。

17、为了实现l极和n极电路的导通,两条所述的母线分别记为l极母线和n极母线;

18、与所述l极母线相对应的第一导电片组件中的内接导电片和外接导电片分别记为l极内接导电片和l极外接导电片,与所述n极母线相对应的第一导电片组件的内接导电片和外接导电片分别记为n极内接导电片和n极外接导电片。

19、为了实现接地,还包括有第二导电片组件,所述的滑道内正对所述槽口位置处设有沿滑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e极母线,所述的插接部上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安装孔;

20、所述第二导电片组件包括有

21、e极内接导电片,安装在所述的容腔内;以及

22、e极外接导电柱,穿设在所述的安装孔中,顶端与所述的e极内接导电片导电连接,底端外伸于所述的插接部;

23、在所述插接部于滑道内插入到位的状态下,所述e极外接导电柱的底端与所述的e极母线导电接触。

24、为了保证e极外接导电柱的底端与e极母线的接触可靠性,所述的e极内接导电片上具有插套,所述e极外接导电柱的顶端能上下活动地插设在该插套内,并与该插套保持导电接触;

25、所述第二导电片组件还包括有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的主体和e极外接导电柱之间,以使所述e极外接导电柱的底端始终具有外伸于所述插接部的趋势。

26、为了避免插接部被轻易取出,还包括有锁止组件,所述的插接部上开设有隐藏槽;

27、所述的锁止组件包括有锁柱,该锁柱沿竖直方向布置在所述的隐藏槽内,且能在该隐藏槽内相对于插接部绕自身轴线转动,锁柱下部的侧部凸设有锁块;

28、在解锁状态下,所述的锁块容置在所述的隐藏槽内;

29、在锁定状态下,所述的锁块外伸于所述的隐藏槽。

30、为了方便解锁和锁定状态的切换,所述锁柱上部的侧部具有伸入到所述容腔内的摆臂;

31、所述的锁止组件还包括有

32、第二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的主体和摆臂的端部之间,以使锁块始终具有外伸于所述隐藏槽的趋势;以及

33、解锁按钮,能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的主体上,头部外露于所述主体的侧部,尾部伸入到容腔内并抵接在所述摆臂的端部,以使解锁按钮能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从而驱动摆臂绕锁柱的轴线转动带动锁块容置在所述的隐藏槽内。

34、为了方便插接部插入滑道的过程中自动实现解锁,所述锁块的侧部具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延伸的弧面。

35、为了方便主体的开模和装配,所述的主体包括有底座以及盖设在底座上方的顶盖,该底座和顶盖之间包围形成有所述的容腔,所述底座的底部凸设有所述的插接部,所述顶盖的表面开设有供外接插头插入的插口。

36、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

37、两个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组件相对应的铰接座,各铰接座容置在所述的容腔内,顶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在所述的主体上;

38、两个与所述铰接座相对应的弹簧,各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对应翘板的顶端以及对应铰接座的底端;以及

39、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弹簧的中部进行偏转;

40、所述的适配器还具有中间状态:

41、在中间状态下,所述的弹簧整体呈直线形并处于不稳定状态;

42、在断电状态下,所述的弹簧整体呈弧线形并处于稳定状态,且其中部朝向对应的母线一侧偏转;

43、在得电状态下,所述的弹簧整体呈弧线形并处于稳定状态,且其中部背向对应的母线一侧偏转。

44、为了方便驱动弹簧的中部进行偏转,所述的驱动件为操作轮,该操作轮能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主体的外周,内周壁上具有两个与所述弹簧相对应并伸入到所述容腔内的限位套,各限位套限位于对应弹簧中部的外周。

45、当然,还可以用拨杆、按钮、翘板等通过压、拨等动作驱动弹簧的中部进行偏转。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47、(1)通过设置两组与母线相对应的第一导电片组件,由翘板、内接导电片和外接导电片组成第一导电片组件,并将两组第一导电片组件的翘板在断电状态下沿槽口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由于不同的电气线路分布在不同的第一导电片组件内,翘板内只需要内置一片外接导电片,翘板尺寸较小,从而能够对应缩小电源轨道槽口的宽度;

48、(2)通过铰接座、弹簧和操作轮组成驱动组件,旋转操作轮,可通过限位套带动弹簧的中部沿周向偏转,进而带动翘板绕第一销轴的轴线转动,以使适配器至少具有中间状态、断电状态和得电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此过程中,一旦弹簧越过中间状态,会瞬速向另一侧偏转而切换至断电状态或得电状态,利用压缩弹簧失稳原理实现瞬动功能,从而减少电弧,增加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