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72579发布日期:2023-09-08 08:1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头盔式可夜视仪通常指它具有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提供视觉帮助的功能,例如在夜间或昏暗的情况下,这种头盔通常使用红外线光源和光传感器来更好地捕捉并显示环境光线,并允许您在暗光环境下看到物体、地形和障碍物,夜视头盔通常用于军事、警用和一些夜间活动,例如狩猎、露营和探险,为了实现对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进行安装,因此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光学部件,在现有的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中,还使用一般的电池仓盒,都是使用凸起部分别与电池的阳极和阴极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夜视产品需要更换电池都是在野外黑暗中进行,可能出现电池反接现象,若输入电源或者电池反接会导致产品电路板电流急剧上升、发热、甚至爆炸,极有可能损坏产品以及电池,甚至导致电池的爆炸,引起火灾更严重的情况,甚至危害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本发明通过先期与具有阳极的电池端面连接并且后期与电池阳极再连接的技术特征,对使用一般的电池仓盒并且都是使用凸起部分别与电池的阳极和阴极连接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3、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4月19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

2、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使用方法。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防止发生当电池处于反接状态下仍能进行供电,提高了头盔式可夜视仪的使用安全性能。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包含有具有槽壳和阳极筒的电池盒装置本体、设置在槽壳和阳极筒之间并且具有作用在具有阳极的电池端面上的支撑部的移动座。

5、由于设计了电池盒装置本体和移动座,通过电池盒装置本体,实现了对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进行安装,通过移动座,实现了对在与电池阳极的对接部设置容纳具有阳极的电池端头的斜面体,实现了先期与具有阳极的电池端面连接并且后期与电池阳极再连接,解决了对使用一般的电池仓盒并且都是使用凸起部分别与电池的阳极和阴极连接的技术问题,因此防止发生当电池处于反接状态下仍能进行供电,提高了头盔式可夜视仪的使用安全性能。

6、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先期与具有阳极的电池端面连接并且后期与电池阳极再连接的方式把电池盒装置本体和移动座相互联接。

7、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对在与电池阳极的对接部设置容纳具有阳极的电池端头的斜面体的方式把移动座与电池盒装置本体联接。

8、本发明设计了,移动座的支撑部设置为锥形孔体。

9、本发明设计了,电池盒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固定挡板、翻转挡板、复位弹簧和阴极盘。

10、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电池阳极端面设置后置的阳极筒,实现了阳极筒与阴极盘进行间隙分布,保证了电池处于正常状态下供电和反接状态下不供电。

11、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盖板、顶紧弹簧片和固定螺栓。

12、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电池盒装置本体与移动座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连接板和压紧螺栓。

13、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移动座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衬层。

14、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5、本发明设计了,在槽壳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挡板、翻转挡板和移动座,在翻转挡板和固定挡板之间设置有盖板并且在盖板与固定挡板之间设置有顶紧弹簧片,在顶紧弹簧片与盖板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并且在移动座上分别设置有阳极筒、连接板和衬层,在阳极筒与固定挡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并且在连接板与槽壳之间设置有压紧螺栓,在翻转挡板上设置有阴极盘。

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槽壳、固定挡板、翻转挡板、盖板、顶紧弹簧片、固定螺栓、移动座、阳极筒、复位弹簧、阴极盘、连接板、压紧螺栓和衬层,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17、本发明设计了,移动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和第一块部并且在座部的孔体中间部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体,在座部的孔体的外端口部设置有锥形孔体并且在座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三开口槽体,座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块部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座部的孔体和第二容纳槽体设置为与阳极筒联接,第三开口槽体设置为与衬层联接并且第一块部设置为与槽部沉入式联接,第一块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连接板联接并且锥形孔体设置为与具有阳极的电池端面联接,座部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第一块部设置为矩形座状体,第二容纳槽体设置为匚字形槽状体并且锥形孔体设置为圆形锥孔体,第三开口槽体设置为匚字形开口体。

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锥形孔体对电池阳极端面进行阻挡支撑,保证了电池阳极向内探伸。

19、本发明设计了,在槽壳的槽部的底端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体和容纳孔体并且在槽部的底端端面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有第一开口槽体,槽部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固定挡板联接并且槽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翻转挡板接触式联接,第一开口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挡板联接并且第一容纳槽体分别设置为与移动座和连接板联接,容纳孔体设置为与压紧螺栓螺纹式联接并且槽部的顶端敞口部设置为与盖板接触式联接,槽部设置为具有u字形槽的块状体并且第一容纳槽体设置为匚字形槽状体,容纳孔体设置为螺纹孔体并且第一开口槽体设置为匚字形开口体。

20、本发明设计了,在固定挡板的板部ⅰ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二开口槽体并且在板部ⅰ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体,板部ⅰ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槽壳联接并且板部ⅰ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复位弹簧联接,第二开口槽体设置为与盖板容纳式联接并且板部ⅰ的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顶紧弹簧片接触式联接,第一安装孔体设置为与位于阳极筒上的导线联接并且板部ⅰ设置为片状体,第二开口槽体设置为匚字形开口体并且第一安装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21、本发明设计了,在翻转挡板的板部ⅱ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体并且板部ⅱ的下端端面收缩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槽壳联接,板部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盖板联接并且板部ⅱ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槽壳接触式联接,板部ⅱ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阴极盘联接并且第二安装孔体设置为与位于阴极盘上的导线联接,板部ⅱ设置为凸字形片状体并且第二安装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22、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电池的盒式容纳安装设置。

23、本发明设计了,阳极筒设置为包含有筒部和第二块部并且筒部的周边侧面外部设置为与第二块部的内端端面部联接,筒部设置为与移动座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二块部设置为与移动座沉入式联接,筒部的内端端面设置为与复位弹簧容纳式联接并且筒部设置为内端端面具有盲孔体、外端端面具有凹弧面体的柱状体,第二块部设置为矩形座状体。

24、本发明设计了,复位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复位弹簧的内端头设置为与阳极筒嵌入式联接,复位弹簧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固定挡板联接。

25、本发明设计了,阴极盘设置为内端端面具有凸弧形面体的盘状体并且阴极盘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翻转挡板联接。

26、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阳极在弹性蓄能作用下进行面与面接触连接。

27、本发明设计了,盖板设置为凸字形片状体并且盖板的扩展部下端端面边缘设置为与翻转挡板联接,盖板的扩展部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槽壳接触式联接并且盖板的收缩部设置为与固定挡板沉入式联接,盖板的收缩部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顶紧弹簧片接触式联接并且盖板的收缩部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固定螺栓螺纹式联接。

28、本发明设计了,顶紧弹簧片设置为横部具有长条孔体的l字形板状体并且顶紧弹簧片的长条孔体设置为与固定螺栓联接,顶紧弹簧片的横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盖板接触式联接并且顶紧弹簧片的横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固定螺栓的凸缘体接触式联接,顶紧弹簧片的竖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固定挡板接触式联接。

29、本发明设计了,固定螺栓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固定螺栓的内端头设置为与顶紧弹簧片贯串式联接,固定螺栓的凸缘体设置为与顶紧弹簧片接触式联接并且固定螺栓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盖板螺纹式联接。

30、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带动阴极盘进行翻转,实现了对电池进行一个横向推动,提高了电池的电极与阳极筒和阴极盘的联接强度。

31、本发明设计了,连接板设置为具有长条孔体的片状体并且连接板的长条孔体设置为压紧螺栓联接,连接板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槽壳接触式联接并且连接板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紧螺栓的凸缘体接触式联接,连接板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移动座联接。

32、本发明设计了,压紧螺栓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压紧螺栓的内端头设置为与连接板贯串式联接,压紧螺栓的凸缘体设置为与连接板接触式联接并且压紧螺栓的内端头设置为与槽壳螺纹式联接。

33、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移动座在槽壳的横向位置调节,满足不同规格的电池安装需要。

34、本发明设计了,衬层设置为荧光材料的煅烧体并且衬层设置为与移动座嵌入式联接。

3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阳极筒的位置上发射荧光。

36、本发明设计了,槽壳、固定挡板和翻转挡板与移动座、阳极筒、复位弹簧和阴极盘设置为按照具有凸凹双端面的方式分布并且槽壳、固定挡板、翻转挡板、移动座、阳极筒、复位弹簧和阴极盘与盖板、顶紧弹簧片和固定螺栓设置为按照摆动极盘的方式分布,槽壳、固定挡板、翻转挡板、移动座、阳极筒、复位弹簧和阴极盘与连接板和压紧螺栓设置为按照调节极盘位置的方式分布并且槽壳、固定挡板、翻转挡板、移动座、阳极筒、复位弹簧和阴极盘与衬层设置为按照释放荧光的方式分布。

37、本发明设计了,槽壳的中心线、固定挡板的中心线、翻转挡板的中心线、移动座的中心线、阳极筒的中心线、复位弹簧的中心线和阴极盘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衬层设置为沿座部的周边排列分布,至少两个第二块部设置在筒部上,至少两个第二容纳槽体设置在座部的孔体中,筒部设置为与座部联接,第二块部设置为与第二容纳槽体联接,第一块部设置为与第一容纳槽体联接,板部ⅱ和板部ⅰ分别设置为与槽部联接,板部ⅱ的收缩部设置为与第一开口槽体联接。

38、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由电池盒装置本体实现了对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进行安装,由移动座实现了对在与电池阳极的对接部设置容纳具有阳极的电池端头的斜面体,实现了先期与具有阳极的电池端面连接并且后期与电池阳极再连接。

3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先期与具有阳极的电池端面连接并且后期与电池阳极再连接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40、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使压紧螺栓在容纳孔体中进行转动,使压紧螺栓的凸缘体与连接板分开,使第一块部在第一容纳槽体中移动,使座部与阴极盘之间的距离与电池长度相对应,在使压紧螺栓在容纳孔体中进行反方向转动,使压紧螺栓的凸缘体作用在连接板上,把座部安装在槽部上,当对电池进行更换时,把盖板的收缩部从第二开口槽体中分开,使顶紧弹簧片的竖部与板部ⅰ的外端端面上部分开,使板部ⅱ的收缩部在第一开口槽体中进行转动,使槽部的顶端敞口部处于裸露状态,板部ⅱ带动阴极盘进行转动,使阴极盘的凸弧形面体与位于锥形孔体中的电池阴极分开,操作人员把位于锥形孔体中的电池取出,通过衬层发出的荧光,判定阳极筒的位置,把更换的电池的具有阳极的电池端头放到锥形孔体中,使板部ⅱ的收缩部在第一开口槽体中进行反方向转动,把盖板的收缩部放到第二开口槽体中,使顶紧弹簧片的竖部作用在板部ⅰ的外端端面上部,板部ⅱ带动阴极盘进行反方向转动,阴极盘的凸弧形面体与电池阴极接触,推动具有阳极的电池端头在锥形孔体中向内移动,使电池的阳极与阳极筒连接,从而完成对电池的更换,当把更换的电池的阴极端头放到锥形孔体中,阴极盘的凸弧形面体与具有阳极的电池端面接触,推动具有阴极的电池端头在锥形孔体中向内移动,在锥形孔体的作用下,使电池的阴极与阳极筒不能连接在一起,从而不能完成对电池的更换。

4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黑暗环境中对电池进行更换操作,保证了阳极与移动座和阳极筒的正确对接。

42、在本技术方案中,移动座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槽壳、固定挡板、翻转挡板、盖板、顶紧弹簧片、固定螺栓、阳极筒、复位弹簧、阴极盘、连接板、压紧螺栓和衬层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槽部、第一容纳槽体、容纳孔体、第一开口槽体、板部ⅰ、第二开口槽体、第一安装孔体、板部ⅱ、第二安装孔体、座部、第一块部、第二容纳槽体、锥形孔体、第三开口槽体、筒部和第二块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43、在本技术方案中,先期与具有阳极的电池端面连接并且后期与电池阳极再连接的电池盒装置本体和移动座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头盔式可夜视仪的电池盒装置和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