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1608发布日期:2023-10-22 09:42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储能,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及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1、常规的电池中,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于电芯,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均设置于电路板组件上,导致电路板组件的基板需要布置的电子元件的数量较多。目前通常通过增大基板的面积的方式或使基板双面布件的方式增加基板的布件面积,这两种方式都会增大电路板组件的体积导致空间浪费,进而使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能够提高能量密度。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电池包括电芯和电路板组件。电芯包括电极组件、第一壳体和极柱,电极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极柱连接于第一壳体且与第一壳体绝缘设置,第一壳体和极柱分别电连接于电极组件。极柱呈正极极性。第一壳体呈负极极性且被配置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于极柱且被配置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和正极输出端被配置为分别与外部电路连接以构成完整回路。

3、上述电池中,通过将第一壳体配置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将电路板组件配置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与现有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均设置于电路板组件上的方式相比,电路板组件仅需要布置与极柱电连接的电子元件,而不需要布置与第一壳体电连接的电子元件,能够减少电路板组件布件面积的需求且简化电路走线,进而有利于减少电路板组件占用的空间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另一端设有连接器。连接器设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正极引脚被配置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且用于电连接于外部电路的正极端子,负极引脚被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于外部电路的负极端子,以使电路板组件实现电流、电压等的侦测和保护作用。并且,通过弯折柔性电路板使连接器电连接于外部电路,进而便于连接器和外部电路连接。

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导电件,导电件的一端连接于极柱远离电极组件的一侧,导电件的另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以降低导电件和第一壳体接触导致短路的风险,进而提高电路板组件和极柱电连接的稳定性。

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顶壁,极柱沿第一方向凸伸出第一顶壁,电路板组件设置于第一顶壁,电路板组件和极柱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电路板组件能够利用极柱在第一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减少电芯和电路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总长度,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电子元件,第一基板和第一顶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电子元件设置于第一基板背离第一顶壁的一侧。与现有的使基板双面布件的方式相比,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第一基板单面布件,减少第一电子元件布置在第一基板两侧导致的空间浪费,以提高电路板组件在第一顶壁上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一保护件,第一保护件设置于第一顶壁,且至少包覆第一基板、第一电子元件和极柱。第一保护件被配置为对第一基板、第一电子元件和极柱进行防护,且能够提高电芯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电池的抗跌落性能。

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壁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沿第二方向,第一区域的投影范围和第二区域的投影范围间隔设置,第二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第一区域凹陷,第三区域连接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极柱沿第一方向凸伸出第一区域。沿第一方向,电路板组件的投影范围位于第二区域的投影范围内。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二基板和第二电子元件,第二基板和第二区域相对设置,第二电子元件设置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二区域的一侧,沿第二方向,第二电子元件的投影范围和第三区域的投影范围部分或全部重叠。与现有的使基板双面布件的方式相比,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第二基板单面布件,减少第二电子元件布置在第二基板两侧导致的空间浪费,以提高电路板组件在第一顶壁上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二保护件,第二保护件设置于第二基板和第二区域之间,且包覆第二电子元件。第二保护件被配置为对第二电子元件进行防护,且能够提高电芯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电池的抗跌落性能。

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括多个电芯,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于多个电芯的极柱且被配置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多个电芯的第一壳体被配置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通过多个电芯共用同一电路板组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12、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装置,终端装置包括主板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池,主板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第一壳体电连接于负极端子且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于正极端子以构成完整回路。

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和弹片,第二壳体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主板容纳于第一腔体中,电芯和弹片容纳于第二腔体中,弹片一端电连接于负极端子,弹片另一端抵接且电连接于第一壳体,电路板组件自第二腔体延伸至第一腔体且电连接于正极端子。通过弹片的弹性抵持有利于提高第一壳体在第二腔体中的稳定性。

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弹片抵接于第一壳体远离电路板组件的一端,以使弹片远离电路板组件,进而减少弹片和电路板组件接触的风险。

15、上述电池及终端装置中,通过将第一壳体配置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将电路板组件配置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与现有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均设置于电路板组件上的方式相比,电路板组件仅需要布置与极柱电连接的电子元件,而不需要布置与第一壳体电连接的电子元件,能够减少电路板组件布件面积的需求且简化电路走线,进而有利于减少电路板组件占用的空间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另一端设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被配置为所述电池的正极输出端且用于电连接于所述外部电路的正极端子,所述负极引脚被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于所述外部电路的负极端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极柱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顶壁,所述极柱沿第一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电路板组件和所述极柱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一顶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一顶壁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保护件,所述第一保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壁,且至少包覆所述第一基板、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极柱。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壁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区域的投影范围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投影范围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区域凹陷,所述第三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所述极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一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投影范围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投影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保护件,所述第二保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且包覆所述第二电子元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多个所述电芯,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于多个所述电芯的极柱且被配置为所述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多个所述电芯的第一壳体被配置为所述电池的负极输出端。

10.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主板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第一壳体电连接于所述负极端子且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正极端子以构成完整回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和弹片,所述第二壳体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主板容纳于第一腔体中,所述电芯和所述弹片容纳于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弹片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负极端子,所述弹片另一端抵接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电路板组件自所述第二腔体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且电连接于所述正极端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端。


技术总结
一种电池及终端装置。电池包括电芯和电路板组件。电芯包括电极组件、第一壳体和极柱,电极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极柱连接于第一壳体且与第一壳体绝缘设置,第一壳体和极柱分别电连接于电极组件。极柱呈正极极性。第一壳体呈负极极性且被配置为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于极柱且被配置为电池的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和正极输出端被配置为分别与外部电路连接以构成完整回路。终端装置包括主板和上述电池,主板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第一壳体电连接于负极端子且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于正极端子以构成完整回路。上述电池能够提高能量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伟,林东安,沈江腾,莫湾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