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03651发布日期:2023-11-16 18:1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储能,具体地,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受风电、光伏发电方式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强的影响,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消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发电侧建设大功率储能设备,利用发电机组电能转换成热能储存并适时利用,可以实现燃煤火电机组在不降低出力的情况下,实现对电网的深度调峰,对于提高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熔盐材料具有使用温度高、高热稳定性、高比热容、高对流传热系数、低粘度、低饱和蒸汽压等优势,使储热系统具有适用范围广、绿色环保、安全稳定等优点,是目前大规模中高温储热技术的首选。

2、相关技术中的大型熔盐储热系统通常是利用两个熔盐罐体来分别储存高温熔盐和低温熔盐。双罐储热模式要求两个罐体都能够储存系统中的所用流体,这就使得一部分罐体空间未得到利用。双罐熔盐储热系统占地面积大,投资大,且不便于扩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

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扩容方便的优点。

3、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

4、罐体,所述罐体具有与所述罐体的空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5、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在所述罐体的空腔内,且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罐体的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隔板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用于放置流体状储能介质,所述第二腔室用于放置固体状储能介质;

6、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所述延伸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相连,所述延伸管的管壁环绕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延伸管的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延伸。

7、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利用第一隔板将一个罐体分隔为两个部分,即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充分利用的罐体的空间,还避免设置多个罐体的设定减少生产投资。分别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放置流体状储能介质和固体状储能介质,则当流体状储能介质流向固体状储能介质时,流体状储能介质能够对固体状储能介质进行加热,即固体状储能介质吸收热量以实现储热功能。

8、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

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在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在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子腔之间,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所述第二隔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水平方向均匀布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固体状储能介质的粒径。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水平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延伸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延伸管与多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水平方向所在的平面内,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一隔板的面积之比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7。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子腔的上方,所述第一子腔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腔室的高度以及第二子腔的高度。

15、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系统,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储能装置以及输送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进口和输送出口,在所述流体状储能介质的流动方向上,所述输送进口与最下游的所述储能装置的出口相连,所述输送出口与最上游的所述储能装置的进口相连,以使所述流体状储能介质能够件所述储能系统中循环流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管路、储能换热器和释能换热器,所述储能换热器和释能换热器均布置在所述输送管路上,所述储能换热器用于加热流体状储能介质,所述释能换热器用于吸收流体状储能介质的热量。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储能装置沿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所述储能装置中位于上游的所述储能装置的出口与另一个所述储能装置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在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在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子腔之间,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所述第二隔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水平方向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固体状储能介质的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水平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延伸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延伸管与多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平方向所在的平面内,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一隔板的面积之比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子腔的上方,所述第一子腔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腔室的高度以及第二子腔的高度。

8.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储能装置以及输送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进口和输送出口,在所述流体状储能介质的流动方向上,所述输送进口与最下游的所述储能装置的出口相连,所述输送出口与最上游的所述储能装置的进口相连,以使所述流体状储能介质能够件所述储能系统中循环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管路、储能换热器和释能换热器,所述储能换热器和释能换热器均布置在所述输送管路上,所述储能换热器用于加热流体状储能介质,所述释能换热器用于吸收流体状储能介质的热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储能装置沿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相邻两个所述储能装置中位于上游的所述储能装置的出口与另一个所述储能装置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系统,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罐体、第一隔板和延伸管,罐体具有与罐体的空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第一隔板设在罐体的空腔内,且第一隔板将罐体的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隔板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口与第一腔室连通,出口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腔室用于放置流体状储能介质,第二腔室用于放置固体状储能介质,延伸管设在第一腔室内,且延伸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隔板相连,延伸管的管壁环绕第一通孔,延伸管的第二端朝向远离第一隔板的方向延伸。本发明的储能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军,鲁晓宇,周科,张怀文,李明皓,刘富栋,徐志强,刘铁苗,吴志强,白永岗,何天逸,杜南京,成汭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