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5543发布日期:2023-09-23 20:3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池模组是指将多个单体电池进行串联,以实现高电压输出的电池结构。电池模组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端板,固定在两个固定端板之间的多个单体电池。固定端板上设置有绝缘底座,再在绝缘底座上固定连接输出极铝巴和输出铜排,实现电池模组与外接电路的电性连接,同时避免单体电池与固定端板的电导通。

2、相关技术中,在固定端板上设置绝缘底座时,通常将绝缘底座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如此,虽然实现了绝缘底座在固定端板的固定,但是导致了绝缘底座与固定端板的不可拆卸,进而在绝缘底座连接失效时,将导致整个固定端板报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绝缘底座与固定端板可拆卸的电池模组、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2、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4、固定端板,两个所述固定端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固定端板之间形成容纳位,所述固定端板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的端面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具有贯穿的限位孔;

5、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容纳在所述容纳位内;

6、绝缘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插接部,所述底座本体具有支撑面、固定面和凸出所述支撑面的第一定位凸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且具有凸出所述支撑面的限位端和凸出所述固定面的定位端,所述支撑面支撑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且所述第一定位凸部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端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可拆卸的限位在所述限位孔内;

7、第一金属转接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金属转接片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单体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转接片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套在所述插接部的定位端上;

8、第二金属转接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金属转接片的第一端用于与外接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转接片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套在所述插接部的定位端,且所述第二金属转接片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金属转接片的第二端可拆卸的限位在所述绝缘底座的固定面上。

9、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绝缘底座可通过底座本体上的第一定位凸部与安装槽的插接配合,以及插接部上限位端与安装槽的槽壁上限位孔的配合,实现绝缘底座在固定端板上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不仅提高了绝缘底座在固定端板上的固定效率,还能够在后续绝缘底座连接失效时,拆卸绝缘底座与固定端板的连接,避免造成固定端板的报废。另外,由于第一金属转接片可基于第一定位孔套在插接部的定位端,以实现对第一金属转接片的定位,进而便于实现第一金属转接片与一个单体电池的电极柱的电性连接,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固定螺栓对第一金属转接片进行预固定的工艺,从而便于简化电池模组的装配工艺,提高装配效率。再者,由于绝缘底座与固定端板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且第一金属转接片、第二金属转接片均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本体的固定面,从而结合可拆卸的方式所要求的装配公差,便于抵消第一金属转接片在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上的装配公差,以保证第一金属转接片电性连接的稳定性,保证电池模组的电性能。

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底座本体还具有位于所述固定面的螺纹槽;

11、所述第一定位凸部远离所述支撑面的表面具有凸起,所述螺纹槽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且延伸至所述凸起,所述安装槽内具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孔口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盲孔内。

12、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在绝缘底座与固定端板插接配合时,不仅第一定位凸部与安装槽的插接能够实现对底座本体的限位,第一定位凸部上的凸起与盲孔的插接也能够实现对底座本体的限位,从而增大底座本体与固定端板之间插接的配合区域,保证底座本体在固定端板上限位的稳定性;另外,对于实体结构的第一定位凸部,便于简化底座本体的结构,进而便于底座本体的制作。

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底座本体还具有位于所述固定面的螺纹槽;

14、所述第一定位凸部呈环形结构,所述底座本体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围成的区域内的第二定位凸部,所述螺纹槽贯穿所述支撑面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定位凸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凸环柱,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位于所述凸环柱内。

15、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在绝缘底座与固定端板插接配合时,不仅第一定位凸部与安装槽的插接能够实现对底座本体的限位,第二定位凸部与凸环柱的插接也能够实现对底座本体的限位,从而增大底座本体与固定端板之间插接的配合区域,保证底座本体在固定端板上限位的稳定性;另外,设置第一定位凸部为环形结构,能够减少底座本体的材料,实现底座本体的轻量化,进而实现电池模组的轻量化。

1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凸环柱的部分外壁具有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凸台,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的内壁具有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凸台插入所述滑槽。

1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通过凸台与滑槽的配合,进一步增大底座本体与固定端板之间插接的配合区域,增大底座本体在固定端板上限位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凸台的设置,增大了凸环柱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凸环柱因为壁厚较薄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延长了底座本体的使用寿命。

1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凸台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所述滑槽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的环壁。

19、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设置凸台延伸至安装槽的槽壁,以增大凸台沿凸环柱的径向的尺寸,从而在进一步提高凸环柱结构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第一定位凸部上滑槽与凸台配合的稳定性。

2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底座本体还具有位于所述固定面的通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固定孔;

21、固定螺栓,具有压接端和螺纹端,且所述螺纹端为绝缘结构,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二金属转接片、所述第一金属转接片和所述通孔,且旋紧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固定螺栓的压接端将所述第一金属转接片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金属转接片的第二端限位在所述绝缘底座的固定面上。

22、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在固定螺栓旋紧在固定端板上时,在避免第一金属转接片、第二金属转接片与固定端板电导通的情况时,不仅实现了第一金属转接片、第二金属转接片在底座本体上的固定,还进一步保证了底座本体在固定端板上固定的稳固性。

2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凸部朝向所述限位孔的外侧壁具有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限位端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弯曲,并收容在所述缺口所在的区域内。

24、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在设置缺口的情况下形成了插接部的限位端的避让区域,保证了插接部的限位端具有变形的空间,从而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促使插接部的限位端能够从限位孔内脱扣,保证绝缘底座从固定端板上的正常拆卸。

2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插接部具有位于所述限位端和所述定位端之间的连接段;

26、所述连接段在所述限位孔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朝向所述限位孔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之间的垂直距离。

2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插接部的连接段能够同时抵接第一定位凸部的侧壁和安装槽的槽壁,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定位凸部在安装槽内插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底座本体在固定端板上限位的稳定性。

2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底座本体具有位于所述限位孔的侧壁的凹槽;

29、所述凹槽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底座本体,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弹性凸起连接,且所述插接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以所述弹性凸起为支撑点发生偏转。

30、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通过弹性凸起实现插接部与底座本体的连接,便于在外力作用下促使插接部以弹性凸起为支撑点发生偏转,从而保证在外力作用下插接部的限位端向靠近第一定位凸部的方向的移动以脱出限位孔。

3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重合区域;

32、所述重合区域在所述限位孔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的尺寸为l1,所述插接部的定位端在所述限位孔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的厚度为l2,所述插接部的限位端伸入所述限位孔内的尺寸为l3,且≥l3。

33、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l1、l2、l3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在插接部的定位端施加作用力时,弹性凸起发生变形后,插接部以弹性凸起为支撑点发生倾斜,且插接部的限位端能够向靠近第一定位凸部的方向移动,进而从限位孔内脱扣,实现绝缘底座的快速拆卸。

3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0.5毫米≤-l3≤2毫米。

35、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若与l3的差值小于0.5毫米,容易因加工误差导致插接部无法伸入安装槽,进而造成插接部的限位端无法与限位孔插接配合的情况,而若与l3的差值大于2毫米,则在第一金属转接片的第一定位孔、第二金属转接片的第二定位孔与插接部的定位端配合后,无法实现对第一金属转接片、第二金属转接片进行有效定位的情况,如此设置与l3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以在保证插接部的限位端与限位孔能够有效配合限位的情况下,保证插接部的定位端对第一金属转接片、第二金属片的有效定位。

3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插接部的限位端具有插脚,所述插脚可拆卸的限位在所述限位孔内;

37、所述插脚具有朝向所述定位端的限位面和背向所述定位端的导向斜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限位孔的孔壁抵接,所述导向斜面远离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的边缘向靠近所述插接部的定位端的方向倾斜。

38、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在插接部和底座本体同时插入固定端板上的安装槽时,基于插脚上的导向斜面便于促使插脚向靠近第一定位凸部的方向变形,进而便于第一定位凸部和插脚插入安装槽,以提高绝缘底座在固定端板上的装配效率。

39、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

40、电池箱,具有容置腔;

41、上述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

42、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对于包括上述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储能系统,便于提高储能系统的组装效率,且在绝缘底座连接失效后,只需要拆卸并更换绝缘底座即可完成电池模组的维修,避免造成储能系统长时间无法工作的情况。

43、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44、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结合上述所述,在用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能够缩短因电池模组维修而造成的停机时长,保证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

4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