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正型光刻胶的金属剥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92389发布日期:2023-09-17 01:5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正型光刻胶的金属剥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芯片,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正型光刻胶的金属剥离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半导体芯片制作过程中,利用剥离工艺制作金属图形是一种常见的技术。相对于早期技术,采用剥离工艺制作金属图形的优点在于无需购置昂贵的刻蚀设备,生产成本较低,金属图形制作过程无机械损伤,表面也不易受污染等。早期制作金属图形的方法是在芯片表面上先溅镀或蒸镀金属薄膜层,然后涂布光刻胶、曝光、显影、蚀刻(湿法或干法刻蚀金属层)、最后去胶获得金属图形。而剥离工艺的基本顺序是首先在芯片表面上涂布光刻胶,进行曝光、烘烤、显影、后烘烤等不同工艺处理后在芯片上得到正梯形光刻胶结构,然后通过蒸镀等方法,在芯片表面获得不连续的金属层,最后剥离掉光刻胶层及其上金属层,而与芯片接触的金属图形保留下来。作为现有技术,cn1397986a公开了一种金属剥离方法,cn107331601a公开了一种两次曝光的光刻胶沉积和金属剥离方法。

2、在剥离工艺中,显影后形成的光刻胶开口结构要求具有上小下大的正梯型开口,避免在光刻胶剥离时金属连接而无法有效达成剥离效果。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达到此目的:一种是使用负型光刻胶,一种是使用正型光刻胶或反转型光刻胶并使用图形反转工艺。

3、但是,在使用负型光刻胶的情况下,负型光刻胶显影后分辨率较低、材料成本较高、去胶不易以及驻波效应较为严重,蒸镀工艺后金属结构底部有翘起和顶部牵丝、毛边的风险。在使用正型光刻胶的情况下,显影后其开口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光刻胶开口角度≤90º,此光刻胶结构不适用于剥离工艺,因蒸镀工艺后无法有效剥离光刻胶。在使用图形反转工艺的情况下,图形反转工艺流程步骤较多,故工艺流程成本与时间成本较高,良率也有降低的风险,需求材料为厚胶时也不易使用此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正型光刻胶的金属剥离方法,能够降低制备成本,提高芯片质量,适用于大规模化的产品生产。

2、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使用正型光刻胶的金属剥离方法,包括:

3、涂胶步骤s1:在衬底上涂布正型光刻胶;

4、曝光步骤s2:以掩膜版与正型光刻胶相接触的方式,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在光刻胶与掩模版接触的表面部分形成倒勾形区域;

5、显影步骤s3:对光刻胶进行预烤并显影,形成上方为正梯形的光刻胶开口;

6、蒸镀步骤s4:在光刻胶上和光刻胶开口中蒸镀金属;

7、剥离步骤s5:剥离光刻胶,留下光刻胶开口中的金属,得到金属图形。

8、优选地,在曝光步骤s2中,曝光光源的高度为10~40mm,曝光剂量为光刻胶厚度所要求的最小曝光剂量的110%以上。

9、优选地,在曝光步骤s2中,在光刻胶的底部形成垂直的光源照射区域,在显影步骤s3中,形成上方为正梯形、下方为矩形的光刻胶开口。

10、优选地,在显影步骤s3中,预烤温度为80~120℃,预烤时间为30~300秒,显影时间为光刻胶显影所需的最少时间的110%以上。

11、优选地,在涂胶步骤s1之前还包括反射涂层涂布步骤,在反射涂层涂布步骤中,在衬底上涂布反射涂层,在涂胶步骤s1中,在反射涂层上涂布正型光刻胶,所述反射涂层的光反射率比衬底材料的光反射率大。

12、优选地,在曝光步骤s2中,在光刻胶的底部形成反射曝光区域,在显影步骤s3中,光刻胶开口的底部形成正梯形的底部开口。

13、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曝光形式包括软接触式、硬接触式、真空接触式。

14、优选地,在涂胶步骤s1中涂布的光刻胶厚度大于在蒸镀步骤s4中蒸镀的金属厚度500nm以上。

15、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使用正型光刻胶的金属剥离方法,能够降低制备成本,提高芯片质量,适用于大规模化的产品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使用正型光刻胶的金属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正型光刻胶的金属剥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衬底上涂布正型光刻胶;以掩膜版与正型光刻胶相接触的方式,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在光刻胶与掩模版接触的表面部分形成倒勾形区域;对光刻胶进行预烤并显影,形成上方为正梯形的光刻胶开口;在光刻胶上和光刻胶开口中蒸镀金属;剥离光刻胶,留下光刻胶开口中的金属,得到金属图形。本发明能够降低制备成本,提高芯片质量,适用于大规模化的产品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边旭明,董鹏,廖梦雅,杨云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