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塑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6413发布日期:2023-09-23 20:5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下塑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下塑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二次电池轻量化的要求,减少卷绕式电极组件的重量会极大影响储能装置的容量和循环寿命,比如,减少正负极活性物质的重量会降低容量、减少集流体的重量(变薄)会使集流体结构不稳定而降低循环寿命;因此,端盖组件的减重的是二次电池轻量化的关键。

2、现有的二次电池,正负极柱与卷绕式电极组件的正负极耳一般通过转接片实现电连接,因此,下塑胶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就需要设计一个台阶,用以将极柱与卷绕式电极组件支撑出一定间隙,供转接片和极耳收容;而凸出于下塑胶本体大平面的台阶,需要更多的塑胶物料才能成型,这不仅增加了二次电池的重量,还增加了物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下塑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可以使得飞溅至下塑胶内部的电解液顺利回流至极芯,提高电解液的回流效率,从而提高电解液的使用效率。

2、下塑胶用于储能装置,其包括:下塑胶本体和凹槽,下塑胶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下塑胶的厚度方向,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背向设置;凹槽由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陷并凸出于第二表面,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侧壁和第二凹槽侧壁,以及连接第一凹槽侧壁和第二凹槽侧壁的凹槽底壁,凹槽底壁开设有通孔,沿着下塑胶的厚度方向,通孔贯穿凹槽底壁,第一凹槽侧壁远离凹槽底壁的一端连接下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一凹槽侧壁远离凹槽底壁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贯穿第一凹槽侧壁,开口朝向下塑胶本体的一侧延伸,并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3、一种实施例中,下塑胶本体还包括极柱通孔,极柱通孔与凹槽间隔设置,且位于下塑胶本体靠近凹槽的一侧;下塑胶包括加强筋,加强筋位于凹槽,并凸设于凹槽底壁,加强筋沿下塑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连接第一凹槽侧壁和第二凹槽侧壁,使得凹槽被分隔形成多个子凹槽,每个子凹槽均对应设有通孔和开口。

4、一种实施例中,沿下塑胶的长度方向,多个开口呈中线对称,并且,每一个开口均设置于第一凹槽侧壁远离中线的一端。

5、一种实施例中,凹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端壁和第二凹槽端壁,第一凹槽端壁和第二凹槽端壁连接第一凹槽侧壁、第二凹槽侧壁以及凹槽底壁,第一凹槽端壁、第二凹槽端壁、第一凹槽侧壁和第二凹槽侧壁均相对凹槽的厚度方向上的中线倾斜设置;沿下塑胶的长度方向的中线以及沿凹槽的宽度方向的中线,凹槽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且凹槽底壁为等腰梯形的短边。

6、一种实施例中,加强筋远离凹槽底壁的端面与第一表面齐平。

7、一种实施例中,通孔的直径为1.15mm~1.55mm。

8、一种实施例中,开口呈矩形。

9、一种实施例中,下塑胶还包括防爆栅栏,防爆栅栏位于下塑胶本体的中部,并凸出于第二表面;防爆栅栏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且位于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外表面,第一外表面凸出第二表面,沿下塑胶的厚度方向,第一外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存在高度差h1;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外表面,第二外表面凸出第二表面,沿下塑胶的厚度方向,第二外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存在高度差h2,且h1>h2;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外表面,第三外表面凸出第二表面,沿下塑胶的厚度方向,第二外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存在高度差h3,且h1>h3;第一外表面、第二外表面和第三外表面均设有多个导流孔;沿下塑胶的厚度方向,多个导流孔均贯穿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10、一种实施例中,沿下塑胶的宽度方向,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一部分的长度;下塑胶还包括通槽,通槽与防爆栅栏相对设置,通槽用于安装防爆阀,沿下塑胶的宽度方向,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长度大于防爆阀的长度。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其包括极柱、设于极柱一端的法兰、转接件、卷绕式电极组件和如上述的下塑胶;下塑胶包括凹设于第二表面的凹部,极柱穿过下塑胶,法兰收容于凹部,且法兰凸出于第二表面;转接件与法兰和卷绕式电极组件连接,法兰和卷绕式电极组件位于转接件相背的两侧。

12、一种实施例中,储能装置包括绝缘膜,绝缘膜包括背向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下表面连接于转接件背向卷绕式电极组件的一侧,上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1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其包括如上述的储能装置,储能装置用于储存电能。



技术特征:

1.一种下塑胶,用于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还包括极柱通孔,所述极柱通孔与所述凹槽间隔设置,且位于下塑胶本体靠近所述凹槽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开口呈中线对称,并且,每一个所述开口均设置于第一凹槽侧壁远离中线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端壁和第二凹槽端壁,所述第一凹槽端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端壁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侧壁、所述第二凹槽侧壁以及所述凹槽底壁,所述第一凹槽端壁、所述第二凹槽端壁、所述第一凹槽侧壁和所述第二凹槽侧壁均相对所述凹槽的厚度方向上的中线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远离所述凹槽底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15mm~1.5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呈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还包括防爆栅栏,所述防爆栅栏位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中部,并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

10.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设于所述极柱一端的法兰、转接件、卷绕式电极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绝缘膜,所述绝缘膜包括背向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连接于所述转接件背向所述卷绕式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储存电能。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下塑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下塑胶包括下塑胶本体和凹槽,下塑胶本体具有沿下塑胶的厚度方向背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凹槽由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陷并凸出于第二表面,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侧壁和第二凹槽侧壁,以及连接第一凹槽侧壁和第二凹槽侧壁的凹槽底壁。凹槽底壁开设有通孔,沿着下塑胶的厚度方向,通孔贯穿凹槽底壁。第一凹槽侧壁远离凹槽底壁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贯穿第一凹槽侧壁,开口朝向下塑胶本体一侧延伸,并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本申请可以使得进入下塑胶内部的电解液顺利回流至极芯,提高电解液的回流效率和使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