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氟系热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47602发布日期:2023-12-21 13:5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氟系热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化学电源热电池制备,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氟系热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热电池即热激活电池,是以无机熔盐作为电解质,利用热源使其熔化而激活的一次贮备电池。热电池具有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长的贮存寿命、短的激活时间、宽的使用环境温度、紧凑的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苛刻环境、免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军用装备和太空探索及地下采矿业领域。从热电池的工作时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多个角度考虑,热电池体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期的钙系、镁系热电池,逐渐发展到现在的锂系热电池。

2、目前,锂系热电池主要采用(-)li-b(si)合金|锂离子熔盐电解质|fes2/cos2(+)体系,以li+为载流子。以(-)li-b合金|licl-kcl|fes2(+)体系为例,其放电反应机理为:

3、负极:li-e-→li+;

4、正极:fes2+2e-→fes+s2-;

5、fes+2e-→fe+s2-;

6、总反应式:4li+fes2→2li2s+fe。

7、现有锂系热电池所用的(-)li-b合金|锂离子熔盐电解质|fes2/cos2(+)体系,其工作温度为450℃~550℃。当温度高于610℃,该体系fes2(分解温度550℃)和cos2(分解温度610℃)正极材料,会分解失效,正极材料利用率降低,严重影响电池放电容量。同时,由于金属锂的熔点为180.5℃,即便金属锂与硼粉形成热稳定性良好的合金后,在高温环境下活性锂依然会发生溢流,造成电池短路。为了提高热电池工作温度和电极材料的利用率,需要选用耐高温的新型电极材料。

8、公开号为cn111354954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氟离子热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正极材料选用bif3和cof3物理混合正极材料,其中,cof3常温下不稳定易吸潮,在250℃时即可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在惰性气氛中加热至350℃时即生成cof2。因此,化学稳定性较差的cof3不适合用于工作温度较高的热电池正极材料中;另外,bif3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反应产物是金属bi,其熔点为271.5℃,高温环境下处于熔融流动状态,容易造成电池短路。因此,bif3材料不适合作为耐高温型氟系热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选用锂合金材料,在电池放电过程中,活性锂失去电子变成锂离子进入电解质,在电解质与正极活性材料界面处形成lif,该反应的载流子依然是锂离子,而非氟离子。同时,lif会熔解在电解质中形成无机共熔体,不仅会改变原有熔盐电解质的熔点,而且导致电解的量不断增大,出现溢流现象,电池存在安全隐患;熔盐电解质中黏结剂选用mgo(或sio2、zro2),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然而,mgo(或sio2、zro2)是离子绝缘材料,电池放电时大量的mgo(或sio2、zro2)会加剧欧姆极化,导致电池容量迅速枯竭。

9、2011年,reddy和fichtner等人使用laf3和baf2作为固态电解质,金属氟化物和金属铈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揭示了氟离子电池作为新型化学电源的可行性(j.mater.chem.a,2011,21(43):17059-17062.)。氟系热电池以氟离子为载流子,其电极选用的氟化物正极材料具有高热稳定性(分解温度高于650℃)和多电子转移特性,且拥有更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同时,选用与氟化物正极材料匹配的具有耐高温、高容量型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材料作为耐高温氟系热电池的负极材料。因此,氟系热电池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新一代热电池体系。

10、以(-)钙|lif-naf-kf|nif2(+)体系为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放电反应机理为:

11、正极:nif2+2e-→ni+2f-;

12、负极:ca+2f-→caf2+2e-。

13、在(-)li-b合金|licl-kcl|fes2(+)锂系热电池中,以li+为载流子,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不断被消耗,负极片不断变薄。随着负极材料的消耗,单体电池内部结构发生异常(尤其是负极片比较厚的电池),导致电解质溢流等现象。然而,(-)钙|lif-naf-kf|nif2(+)氟系热电池以f-为载流子,其单体电池在10ma/cm2下恒流放电曲线,如图2所示。电池放电时,正极材料nif2脱出f-,进入熔盐电解质,与负极侧金属钙发生反应生成caf2,caf2不溶于氟离子熔盐电解质,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电化学反应均在界面处发生,负极未出现材料消耗和负极片变薄现象。同时,电极材料和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处生成的产物(如:caf2、ni)的熔点均高于800℃,不会发生上述锂系热电池中,产物熔解到电解质,而出现电池短路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氟系热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1、一种耐高温氟系热电池,所述氟系热电池以氟离子为载流子,所述耐高温氟系热电池的组成包括正极、负极、氟离子电解质、基片、加热片和集流片;其中,正极选用具有高电位、高热稳定性和高容量型金属氟化物作为正极材料的原料之一,正极材料包括金属氟化物、导电剂和电解质,按重量比计,金属氟化物:导电剂:电解质=70~85:10~20:10~15,导电剂为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银粉、镍粉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金属氟化物为fef3、fef2、cuf2、mnf3、nif2、tif4、vf3等过渡金属氟化物及其元素掺杂的氟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4、选用耐高温、高容量型金属材料作为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为金属钙、金属镁、金属镧、金属钡及其合金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5、选用高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稳定窗口、耐高温型氟离子无机熔盐作为氟离子电解质材料,氟离子电解质为氟离子无机熔盐,由lif、naf、kf、rbf、csf等碱土金属氟化物中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组成,形成二元或二元以上的电解质体系;如:lif-kf(摩尔比50:50,熔点492℃)、lif-rbf(摩尔比44:56,熔点470℃)、lif-kf-naf(摩尔比46.5:42:11.5,熔点454℃)、lif-kf-naf-rbf(摩尔比45:18:10:27,熔点424℃)等。

6、所述氟离子电解质中还含有黏结剂,选用具有高氟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窗口、电子绝缘、耐高温多孔结构的固态氟化物材料作为电解质片中的黏结剂材料;所述黏结剂为具有多孔结构的固态氟化物材料,所述固态氟化物材料为氟铈矿型氟化物laf3、cef3和smf3及其掺杂材料、萤石型氟化物baf2、srf2和caf2及其掺杂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氟离子电解质和黏结剂的重量比为50~80:20~50。

7、所述的集流片为镍碳合金、镍钨合金中的一种。

8、2、上述耐高温氟系热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1)复合片(正极材料|熔盐氟离子电解质+黏结剂|负极材料)的制备:依据电池能量密度需求,计算出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黏结剂的重量;然后,在模具中先放置负极材料;接着,铺置电解质和黏结剂的混合材料;最后,铺置正极材料;在200kn~600kn压力下,冷压成复合片;

10、(2)加热片的制备:按照80~90:10~20的重量比,称取活性铁粉与高氯酸钾粉末,混合均匀后,在200kn~600kn压力下,冷压成加热片;

11、(3)电堆的装配:将基片、复合片、集流片、加热片依次叠片组装在一起,形成电堆。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氟系热电池电极选用的正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处生成的产物的熔点均高于800℃,不会发生锂系热电池中,产物熔解到电解质,而出现电池短路的现象;,如图4和5所示,即使在高温空载测试时电池未发生短路现象;传统的热电池选用mgo作为熔盐电解质的黏结剂,然而,mgo是离子绝缘体,导致mgo颗粒与熔融电解质界面间存在较大的界面电阻,离子传输过程中必须绕开mgo颗粒进行离子输运,增大了离子传输路径。选用高氟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窗口、电子绝缘、耐高温的多孔结构的固态氟化物材料作为黏结剂,由于黏结剂材料自身能够传导氟离子,能够减少电池欧姆极化作用,提高电池放电容量。因此,氟系热电池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